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接物和对待工作的良好习惯;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习技能的良好习惯;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健康和促进健康的良好习惯。”
这段话阐明了教育就是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小学生,正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小学时代养成良好习惯将受益终身。怎样养成良好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具有与同学相处的能力,有责任感和担当
教材中,口语交际的教学和生活实践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合作。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增强对学习方面的责任感。认真写好每一个字、读好每一课书,都是形成学生责任感的契机。
担任班委,为同学服务,说到做到,做同学表率,有责任,有担当。通过制定班委的职责,并指导他们认真落实,逐步养成责任感。对担任的班委工作可以有创新的管理,鼓励学生认真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担当。
二、养成会学、乐学的好习惯,内化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有学习的成就感,直到主动学习。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识字教学中、在读写教学中,通过知识的训练,贯彻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为教知识而教知识。
以识字为例,通过形象直观的感知激起学习兴趣,在指导探究中,学会观察,学会合作。结合生活,养成自主识字的好习惯。
习作结合日常生活、节日等,指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细节,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在读写训练中获得知识,学会主动学习。
三、锻炼健康的体魄,保护健康,促进健康
通过体育课学习技能,家长锻炼的榜样,陪伴孩子形成健康意识,热爱体育锻炼。在体育运动会中,培养学生毅力,培养集体意识,获得成功的同时促进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班级要重视体育运动会的组织参与。这样可以使学生在锻炼中掌握体育技能,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培养毅力,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会沟通交流。
教育,不是为学习技能而学习,停留在技术层面的教育不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只是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已。只有着眼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引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