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早晨的水巷都会弥散着烟岚之气,说不清楚是煤炉的青烟还是空气里特有的轻雾。远处的房子墙体斑驳,青苔覆盖在上面,更增添历经岁月的肌理感。一座小桥在远处忽隐忽现,“阿要空心菜?”的厚重乡音把人们拎回活生生的现实中。附近的居民早已司空见惯的场景似乎没有了兴趣,在太阳还没露出来之前,人们已经忙碌起来,他们无视身边的那种苍老、破旧甚至于有些衰败的老街巷。
不同于以往漫步在商铺林立的主干道,狭窄的走道里,邻人们人来人往都相安无事,他们早已习惯了它的拥挤、嘈杂和破旧,就在侧身交汇的瞬间中显示了和谐。本就狭窄的天空之中扯出好多条晾衣绳,墙边竖着几根长长的竹竿,晒衣晾被。虽然住了许多户人家,但是周围严整,看得出来生活的情致。
2
我们穿梭在晾衣绳下,看到一家门户敞开着,阿婆坐在板凳上择菜,而老阿爹在风扇底下乘凉。
我们走近,用不太标准的苏州话打起招呼。
“这个房子是不是你自己的?”
“不是的,是公房。”
“公房是分配的吗?”
“公房是房管局管的,要给国家交房租的。房租很便宜,只要几十块。几十年了我们一直是租的,算是国家的实管公房。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建起来的。”
“房子有没有翻修过?”
“没修过。有时候墙上会涂点白水。这种房子已经不行了,房梁、楼梯上的钢筋已经露出来了。这一片都是老邻居,在一起住了几十年了。这种房子国家已经不来帮你动脑筋了,下雨天漏水。”
“政府会给补贴、优惠政策吗?”
“没有的,政府不会给补贴。”
“这里自来水有提供吗?”
“自来水有的,一户一边,自己出钱装的。煤气是泵头液化气。
“自己会不会去装一些新的设备?” “没装,这个房子很小,里面只有二十几平米。装修的话卫生间是自己弄的。03年统一排污水管道,帮我们装了抽水马桶。马桶是自己买的,他们统一排了管道,本来我们还要自己倒马桶。这是老得不能再老的房子。”
“旁边的水井会用吗?”
“有的,旁边有一口井,平时还会用。天冷的时候,井水暖和,可以用来洗衣服。哪里转弯口本来有口深井,现在没了。”
“有没有想过这个房子以后怎么处置?”
“等国家安排,最好有拆迁,自己没有什么办法。”
“平江路这里商业化比较严重,会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比较嘈杂。原来这里很安静,狗啊猫啊也没有人管,现在已经没有想象中的平江路那样清净了。平江路是很热闹,只是食品店都是外地人开的,没有有苏州特色的小吃,都是外地人来撑市面。”

3
走出阿婆家后,看着黑白色的街巷,脚步似也沉重。这里没有商业的烦扰,却也落寞地没有一只麻雀光顾,偶有行人迷失在这错杂的弄堂,却也是行色匆匆。
我们走回繁华的街市,天热得炙烤着路上的游客,我们躲进一家开足了冷气的珠宝铺子。老板是个胖胖的大叔,也许是没有什么顾客,我们竟聊起来。
就是它觉得有利可图吧,然后就让老百姓走吧......实地调查么,这个不一样的。中国的东西就是以官方调查为准的啊......整个这个过程像年轻人应该知道,那了解之后呢,我有不同的感受。就是并不是想象中的很美好的事情。你说在这边开个店,也是很累的。房租高,生意也不好,而且还有很多实际问题。这边的居民,现在就更糟糕了。你说这个本身就是老城区,老年居民是很适合生活的。但是你一搞商业化。那么你正常的生活,就全部乱掉了。你出个门,路都不能走......但是你政府在这个里面呢,它就起着这个作用。它有利可图的。它就征收了。没利可图的,它就不征收了。(你们年轻人就不要写了,你们要了解这个就是社会性质。不是说要你们去表达什么。懂我的意思吧,就是你们年轻人既然到社会上,就要看到社会的真相)现在就是说你表面上看上去是什么样,事实上并不是想象的这么完美吧。就比如你这么搞,对附近居民有没有影响?举个例子,你下边是店铺,那楼上住户怎么办?对吧,都是问题。”
平江路跟山塘街比的话,情况有什么区别?
比较是不能的,各有特色吧。但是有一条,就是并不是宣传的这么越来越美丽。你们想,很简单的,假定一路走过来。不是吃鸡脚的,就是炸鱿鱼的,就是喝酸奶的,丑豆腐。你这个东西,哪个地方不能吃?那跟平江路想干什么呢?
苏州吃是很讲究的,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东西,它都有规则的。比如你哪个东西在路上吃,这是最忌讳的。一个人没有家教,他才会拿着东西在路上吃。这叫什么?在我们苏州有句话叫“路祭”。
路祭?
祭奠的祭,就是没人管的,野鬼才干这种事。你们都是有文化哎,大学生。对吧,这个正常的就是,古代,比如说,不要古代吧,就像我们年轻的时候,再怎么说,在街上不能吃东西。买了东西你要拿回家才能吃。这个要求不高吧。那你现在一路上拿个臭豆腐,享受生活,这个不是生活哎。本身很好的一个地方,比如十年以前,你到这边街上一走,你走半天,可能你才走了一段。但你现在从头到尾,就这么多东西。
临走出门,老板玩笑着说,“你们不要把我的门牌号写进去啊!”他真可爱。就这样,我们总是见缝插针地稀稀落落地采访着不同职业的老街人,有卖糖画的、卤鸡爪的、路边倒垃圾的阿婆、裁缝店的阿姨……
4
山塘,较之平江路,商业气息更加浓厚,我们挤在旅游的队伍中,穿过狭窄的小巷,小巷里几乎没有行人,偶有一个小哥在小巷中写生。我们努力找寻着,然后用夹生的方言打招呼。我们对于小巷是陌生人,但小巷给予我们的包容与慈爱又仿佛是老一辈人。
脑海里传出了早晨广播里厚重的男声:“平江路上的评弹声一直从那么远的昨天传到这么近的今天。”然而,评弹声不再,只是留在了老一辈人的脑海中。

一座城市的精神会在一条街道上反映出来。
苏式的浪漫源于历史的厚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