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旬,展览。
初旬。如果把人的一生浓缩成一个月,也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人的一生最长的活到100多岁,短的不好说;因为我的父母都是83岁去的,所以我可能自带了长寿基因,正常的话我很有希望活到80岁开外。所以我的“初旬”应当是指0~28岁,中旬指28~56岁,,,
都说人的命运与原生家庭息息相关,早年生活的影子会贯穿整个一生。最近抖音和头条里经常有人提起这个话题,慢慢才引起了我的注意和思考,以前至少对这问题比较朦胧,现在把它作为一个问题进行回味和考察,感觉这话很经典,真有这么回事。那么最后的结论就是,为人父母务必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对子女言传身教,并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氛围,让子女像禾苗一样长在恰当的土壤里丶既肥沃又不过分,然后他们就会正常而健硕地成长,最终结出丰硕的果实,正确教导一般是有水到渠成的功效。开初对子女粗放管理,不闻不问,之后再要成果,那是天方夜谈。
纵观形形色色的不同职业不同命运的人们,他们的长成多多少少是那原生家庭的必然结果。撒下什么种开的什么花,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虽然有部分人是特例,大多数人是原生家庭的再版和延伸。
尤其大科学家所在的家庭几代人涌现出好多个科学家不足为奇。欧洲有个数学大家族里先后几代人出现上百个数学家,这与他们的原生家庭无疑密切相关。假定把他们家某人自小就送到一个大草原上的牧民家庭一直到长大,哪怕他再有天份,他最后也只能是一个毫无建树的牧工。(这仅仅是一种假定,实际不大可能。这结论和上文的定义并不矛盾。)
我青年少年时期所在的家庭环境就基本决定了我一生很难干出象样的事。我的父亲读书那记忆力相当好,他小时候只上过半年学,可根据我判断,他至少认得3000字,到80岁他还能把《红楼梦》里段落津津有味地念出来。回忆起来,我父亲还有点文才呢,大集体时代正月里,村里年年几个长辈抬着龙头去家家户户唱“吉兴”,别人都不行,让我父亲主唱,他既要当场作成诗句,并同时唱出来,又顺口又好听,又符合各家不同的愿望。他快80岁还作对文,为庙里作诗,沒毛病,挺有意思的。他干活也不错,从不知辛苦为何物。我母亲记忆力更是超群,全村100几十号人,大大小小,每个人的出生年月,她都一清二楚,小辈们的生日,她可以精确到具体哪一日,甚至时辰。那年第一次办居民身份证,好几个搞不清楚的只问她就可以了。但是,我父亲情商很低,很糊涂,似乎不够很明事理,很软弱。我母亲可能有点小瞧我父亲,但在她手里我们家从来没有条理,总乱乱的脏得很。接下来我也比较会读书,记忆也还好。我情商也偏低,最怕和人打交道。
因为出生在穷困的农民家庭,母亲在家里还有些霸道,还挺偏心,甚至耍不道德的手段对待我,前面好多篇里我都写过,她的心地其实待我很冷酷,给我的记忆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我本应当有更好的发展,甚至可以做点成就出来,但小小年纪就弄到胸闷失眠,差点连一个正常生活都保证不了。我曾经700天无眠,纯是偶然才没死才没疯掉。这还不是父母的责任吗?是你们马虎大意丶不小心?那也是有责任的。如今我好像是退休干部一样地挺爽,说直话,这也得感谢他们,是他们遗传给了我马马虎虎可以从事教育工作的智力。如果我以后也活到80好几,也要感谢他们那长寿基因。这么多年胸闷也没把我怎么样,我这惊人的耐力也是他们遗传的。我爱好点文学写作与父亲那头脑好像也有点联系。
如果我从小被送到一个大科学家家里当继子,肯定我后来就决不会当一名小学老师,也会是有点成就的科技工作者。把我送到文学家家里做儿子,我应当早已写了几本书呢。如果我父亲是个南下的干部,我可能早到行政部门做点事,也不会教书,老早教书不是个好职业,很穷,又辛苦。而命运没有假设,小时就离开原生家庭的极少。谁离开了,谁就可以视为有了另一个原生家庭。
~我所理解的原生家庭有两个部分,一是遗传,二是早年的教育环境。
我儿子生在我这原生家庭,他有些不幸,以前教师穷加上我不善社交不善言谈,让他们一直很自卑,是我的大意,是我们做父母的主要责任。悔之晚矣。
真的,人的命运,基本来自原生家庭。
对我来说,父母已不在了,我都老了,原生家庭似乎离我已经远去,不再受影响,其实不然。就在昨天,我们兄弟三人祭拜回来的路上,二D不断为我如今这么好的待遇而欢呼,一口一个“太美了!太好了!”可小D不止一次地不以为然,他毫无笑意,反复说~“你不要高兴太早了!”“你们很快就不行的!”我懒得理他,他那妒忌心理和我那歪心的母亲一脉相承,他就始终见不得别人特别是我的好。我儿子半年前发生点问题,他是喜气洋洋,有一次在我家大门外我们聊了一会,离去回家才走了几步路他就边走边唱呢,毫不掩饰他的兴奋之情。我那有罪过的原生家庭!他一直是包藏祸心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人生每一步都得小心,不能忘乎大意,小D的话也不错。铭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