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①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②缧绁:音léi xiè,缧,黑色大索。绁,牵系。捆绑犯人用的绳索,古狱中用黑索系罪人。这里借指牢狱。公孙长曾因事入狱,实非其罪。
③子:古时无论儿、女均称子。
④南容:孔子弟子,名縚。
⑤不废:废,弃义。国家有道,必见用,不废弃。
⑥免于刑戮:刑,刑罚。戮,诛戮。国家无道,南容谨于言行,亦可免于刑戮。
⑦以其兄之子妻之:孔子有兄孟皮,早卒,孔子以孟皮之女嫁南容。
【译文】
孔子评论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牢狱里,但这并不是他的罪过呀。”于是,孔子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又说南容,“国家有道,他是不会废弃的。国家无道,他也可免于刑戮。”把自己的侄女嫁了他。
【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对公冶长和南容作了较高评价,作为他们的老师,孔子对他们有全面了解。孔子能把女儿嫁给公孙长,把侄女嫁给南容,那么公冶长和南容至少应具备仁德。这是孔子一再向他的学生提出的要求。
孔子教学,不注重表面,重在他们的为人品德,了解他们是否贤德,行事是否有得失。孔子虽为圣人, 但他的择婿条件极为普通,没有那么的苛刻。
我们也要孔子一样,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外表,最重要的还是一个人的品行,这才是关键。
【原文】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注释】
①赐:子贡的名字。
②女器也:女,即“汝”,指子贡。言汝乃有用之成材。
③何器也:也,通“邪”,疑问词。子贡又问,是何等器?
④瑚琏:古代祭祀时宗庙中盛粮食用的器具。
【译文】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你像是放在宗庙中盛黍稷的瑚琏。”
【评析】
孔子把子贡比作瑚琏,肯定子贡有一定的才能,因为瑚琏是古代祭器中贵重而华美的一种。
【原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
①雍:姓冉名雍,字仲弓,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学生。
②佞:古代的佞字指多才、巧义,在此处以口才之美为佞。能言善辩,有口才。
③御人以口给:给,供给。口给者,应对敏捷,口中随时有供给。言语便捷、嘴快话多。御,对付?
④屡憎于人:屡,数也。憎,厌恶。口给易起人厌。
⑤不知其仁:指有口才者有仁与否不可知。
【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可惜短于口才。”孔子说:“哪里定要口才呀!专用口快来对付人,只会容易招致别人的讨厌,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仁,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
【评析】
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只要有仁德就足够了,根本不需要能言善辩,伶牙利齿,这两者在孔子观念中是对立的。善说的人肯定没有仁德,而有仁德者则不必有辩才。要以德服人,不以嘴服人。
说明孔子最看重的还是仁德。现在也一样,我们要以德服人。
【原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①桴:音fū,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大者叫筏,小者叫桴。
②从:跟随、随从。
【译文】
孔子说:“在这世间,吾道是不能行的了。我想乘木筏,漂浮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可惜我们没处去弄到这些木材啊!”
【评析】
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一同前去,但同时又指出他们没有出去的条件。
孔子极力推荐礼制,但由于当时社会动乱,他的礼制实行不开,孔子想隐士,最后孔子还是决定就在这凡世中继续实施自己的主张,他不甘于平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