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小时理论是错的
如今,谁还不知道“一万小时定律”,那一定是low爆了。
自从2009年《异类》这本书横空出世,火速占据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所有知识网红都开始拿它举例,也常常拿出来熬成鸡汤给大家喝。
所有人听到这个理论的时候,就像当年听到唐骏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样鸡冻。如今8年过去了,有几个实践者敢说自己成功了?
所以,当《异类》这本书的理论之源《刻意练习》面世的时候,大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难道这么多年,我们都在低水平的无效投入吗?
是的。你们终于醒了。
一起共读《刻意练习》吧正如熟悉写作技巧的畅销书作者一样,《异类》的作者套路很深,直接借了人家的“一万小时理论”就开始迎合大众需求,不会太顾及其实践性、严谨性,反正只要读者买账就行啦。这些畅销书作者基本都是只炒作概念,不谈细节,这正是对我们提升自我最有帮助的地方。
话说很多作者的这种套路,其实还是被像我这样的畅销书策划编辑启发出来的。。。面壁5分钟去。
所以,才会有这么多人相信“练习1万小时成为专家”《异类》“21天就能养成好习惯”《不抱怨的世界》。
就拿我们的自控力lab训练营来说,第一个21天已经过去了,你真的养成好习惯了吗?上期全勤毕业的宝宝,现在是什么状态呢?为什么还有很多优秀的老司机会来继续复训呢?
其实我第一次听到一万小时理论的时候,也是鸡血沸腾的,以为有了这个理论,我就能改变世界!可是除了岁月如梭,毛都没变。所以当有一天,我打开樊登读书会,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茅塞顿启!
想要成为任何一个行业的专家,你都需要刻意练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的本质是去买SSD硬盘,而不是纯粹卖苦力,更不是帮畅销书作者们营销,喊喊热血口号:1万小时,今天,你坚持了吗?
书中举了莫扎特的例子,看似莫扎特的完美音高是一种只有幸运的少数人才拥有的天赋,其实它是一种只要经过适度的接触和训练,几乎人人都可以培养和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说,人人都可成为莫扎特。但是这个训练不是每天自己在那儿瞎琢磨,而是有专家或者高手指导的“刻意练习”。
我学过一阵子古琴,有次去上课的时候,赶上一对母女来咨询,妈妈想让女儿也学弹琴。那个妈妈问我的老师:“网上有个班说,一个月就可以教我学会弹十首曲子,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你说的你去找他好了,反正我不敢说这样的话。”
如果我说,我学了一年,才学了三首曲子,你们是不是就有点概念了?就算我笨我手残我不勤奋,我天资过人的师妹也才学会了五首。不要让我弹,我已经全部还给老师了。。。
我可以怎么做?
为什么有些人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如此擅长,擅长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不论基因遗传可能在“天才”取得的成就中发挥着什么作用,他们和我们一样,大脑和身体都具有适应能力,只是比我们更多地利用了那一能力而已。
也就是说,这种能力人人具备,只是被我们忽略了。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充分利用这种才华,并在我们选择的行业或领域中塑造我们的能力?
有目的的刻意练习。
有一件事让我深有感触。去年底,我和读写训练营的不死君一起去深圳跑马拉松,见到智雲雲哥,发现雲哥居然不声不响练出了一身肌肉!问雲哥怎么练就的,他说:请私教啊。
其实雲哥已在健身房锻炼了五六年,但一直不舍得花钱请私教,觉得价格太贵而且又道听途说私教要一直请,到哪天不请了又会反弹了。就自作聪明地从网上搜来一些方法照着练,练了两年完全没有效果,一度体重还冲向了巅峰……
2015年内容创业兴起,雲哥也养成了为知识付费的习惯,加入自控力运动族,并且重返健身房,决定请专业私教。因为他终于想通了,自己进健身房的目的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达到减脂增肌塑形的效果。(这个逻辑如果你没想明白,继续去想。)
请了私教之后效果简直可以说立竿见影,短短一个多月体脂率就下降了好几个点。
听完雲哥的故事,我就没当一回事,继续在健身房以及户外瞎跑瞎练,除了腰细了一点,肌肉一点眉目都没有的样子。
而不死君听进去了,他今年也请了私教。昨天看到他的时候,惊讶地发现他可爱的双下巴没有了!
不禁偷偷摸了摸自己的小肚腩。。。
这不也是“刻意练习”的实践版吗?
你懂得怎么做了吗?
每日一图,就是我的刻意练习
网友评论
好久不见 怎么瘦成这样?
我去年24节课上了18节,瘦了10多斤哈哈哈。
今年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
继续继续。马甲线在向我们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