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没有外出游玩,没有出门会友,也没有出去逛街。有的只是不停地剁手买买买,书籍一本一本飞到我家的书房,我呢,也只看了几本书,别的什么也没有。
最初看书,是因为我喜欢课外书,成为了母亲之后我觉得我拿起书就是对儿子们最好的教育。尤其是在我读了美国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时,绪论部分引用的一首最受美国人喜爱的诗《阅读的妈妈》:“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也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看到这首诗时,平静的内心就像被扔进了一块大石头的河流,或许我也该努力成为这样的妈妈,让儿子也从阅读中受益。
英国大文学家笛福曾说:一个要教育别人的人,最有效的办法是首先要教育好自己。
卢梭也说过类似的话: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从笛福和卢梭的话中我们认识到教育别人一定要先教育好自己,因为只有你教育好自己,才有资格去教育别人。就像现在有些家长教育孩子阅读,孩子反驳说:你玩手机让我读书学习?教育孩子一定好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孩子回怼:你自己原来不爱学习,现在要求我,最可恶的就是你们这种自己不飞,下颗蛋让下一代飞的父母……
听了孩子这些话,估计大多数父母都觉得孩子不听话,犟嘴,叛逆吧!但其实孩子的回怼父母,不是孩子对父母不尊重,而是父母自身并未起到引领学习的作用。
央视名嘴白岩松曾在某采访中被问:“如何把习惯用手机的青年人拉回书本。”
他回应道:“我觉得天天在家打麻将的父母,是很难教会孩子读书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起码要承担51%的控股责任。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是在自己进步?我们总是抱怨孩子不进步,然后把责任全部归咎于社会和教育的问题。”
言辞虽然犀利,但其字里行间,却无不引人深思。父母作为孩子的终身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如果父母整天不学无术,只会纸醉金迷,那么孩子自然也不会好学上进。
他们在抱怨孩子不喜欢学习,不上进时,却唯独忘记了,自己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最好的教育,永远在家里。不上进的父母,教育不出上进的孩子。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孩子怼自己爸爸没有上过高中凭什么要求他学习,结果父亲开始了自学参加高考,最终被大学录取。父亲的举动带给孩子极大的震动,孩子也因此开启了努力的步伐。
参加诗词大会走红的武亦殊,当她的家庭教育被大众所知时,大家才清楚地认识到武亦姝强大的古典诗词能力并非偶然,而是成功的家庭教育的产物。
最近有些网友晒出自己的父母,考取研究生的,研究生毕业的,对于这一现象被众多网友戏称:四五十岁正是当打之年。很多人纷纷开玩笑说转给我爸妈看看,他们也正是当打之年。
有人说做父母之前我不知道学习,为人父母之后才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27岁开始认真学习的苏洵,但是最起码让孩子看到你一直在努力向上的样子。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离不开教育者自身不断完善和提升。只有教育者以身作则,成为学习者心中的楷模时,教育才能真正触动心灵,才能引导他们走向辉煌的人生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