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表弟来我家,带些无奈,带点兴奋告诉我:“我打算去读本科了,只有有了电气专业的本科文凭,我才能去考工程师,而一个工程师的年薪可以达到20万。”
他说,他要在30岁的年纪再拼一把,40岁以上就拼不动了。
表弟还说,他妈总是将他和我,和表哥两个人相比较。他知道,他跟我们的差距非常大,怎么努力也赶不上我们了,但是他还是想加把劲,缩小与我们之间的距离。
我告诉他,本科文凭你早应该去学了,已经落下了十来年,这不叫拼,而是理所应当的弥补十年前的懒惰。
他若有所悟:“是啊,早该去得的文凭拖到现在。我不知道20岁的时候在想什么,等到30岁了一无所有,好想回去给20岁的自己两个耳光打醒自己,告诉他你在混些什么。”
能如此感悟,不管几岁都还不算太晚。
表弟从小就成绩不好,没考上高中,只能去读了一个职业中专。出来后,在亲戚家的公司,没心没肺地混了七八年的时间,一无所获。
当时,我们曾语重心长地劝他,时间一去不复返,不管在哪个岗位,多学点专业知识总是没错的。他只是嗯嗯的敷衍了过去,没把我们的话放在心上。
如今离开了那个安逸的地方,才发现自己所学太浅,专长、文凭、技能,样样都跟不上。在这个不缺人才的社会上,找份工作都成了问题。
结婚生了孩子后,生活的压力使得他发现赚钱的艰辛和人生的无奈,才想到要去找一份收入高且稳定的工作,可是哪有那么简单。所以才想着要去读书,要去学习。
他的这种焦虑我又何尝不懂?虽然对于我,用他的话说还望尘莫及,但是只有我知道,自己曾经也是浪费了多少时间?
我比他好一些的是,我知道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至于专业类文凭证书,也都早早的考完了。
但是我同样在安逸的工作单位,浪费了很多年的时间。那时能找到一份稳定且体面的工作是不容易的,我一直引以为豪。
我认为可以在这个令人艳羡的单位里,做到退休,外人依旧是羡慕的眼神。
所以在本职工作能够确保准确完美的情况下,我放弃该领域外的学习,以及外面世界的探究。我沾沾自喜的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然而,我忽略了社会的变化性与进步性。当我探出头触碰到外面世界的时候,才知道自己错了。
于是我花了三年的时间,爬到了自己早该得到的位置。这三年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
因为工作性质的局限性,这个位置差不多是最高的权限了。凭我在这三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在8小时之内,可以将工作轻松完成,那么在之后的日子我可以过得非常的舒适。
但这次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待在自己的舒适圈不肯出来。而是利用这时间,找到一个新领域,拓展自己的喜好。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当人不能拓展其深度的时候,那么我们就要拓展它的宽度。
我将在工作之余,将时间全部投入我的爱好中去。
1万小时定律对谁都不变。不管在哪个领域,1万个小时才能成为专家。
那我们在业余时间需要的1万个小时,相对于本职工作,时间跨度更大,但同样不妨碍成功。
都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10年前,其次是现在。我想我这个时间年龄段,再明白这个道理也不算太晚。
业余时间凑足1万个小时,也许要等到退休后了,但总比退休后再开始要强很多。
现在的焦虑,是因为曾经的不作为。现状的不满意,是曾经懒惰的后果。
但是,我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