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未来某一天我们都要面对“孤独死”,归根究底还要从自身出发,去寻求能与社会持续创造关联的机会。
xq的球主最近发了关于一部日本单机游戏的感想,这部名叫《审判之眼》的游戏,由世嘉旗下如龙工作室最新出品。
游戏深度还原东京的建筑、人文、美食和风俗人情,你以实地经历形式,参与真实发生的故事,可以与游戏中许多人物通过任务关联建立“羁绊”。
喜欢日系文化的朋友应该对这个词语不陌生,无论动漫或影视作品,还是游戏文学创作,“羁绊”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这个词语的汉语字面解译是:人们被事物束缚住手脚,更多则用来形容命运、情感等无法看见的强烈关联。
日本是一个社会风气与民族性格都非常“孤独”的国家,尤其在东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冰冷与距离感更加凸显。但有意思的是,在许多游戏和动漫中,核心主旨与脉络都在强调鼓励“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且是深度紧密的联系。
这种人与人之间紧密的联系,不一定来自血源亲属或伴侣至亲。一起成长的发小,共同求学的同学,协作共进的同事,拥有相同爱好的朋友,甚至有时可能仅仅是萍水相逢的路人,由于机缘巧合,共同经历了一段故事,形成了深刻的关联。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每个人自主意识越强烈,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深。如果在一线城市,你会发现许多人情味在快节奏里,都已经被抹杀掉了。尤其是没有个人兴趣爱好,性格又相对内向的人,即便身体还非常年轻,心态已经接近“孤独死”。
什么是孤独死?字面意思是:独自生活的人在没有任何照顾的情况下,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因突发疾病等原因而死亡的事件,特别是指发病后不呼救而死亡的情况。
如今这个词语更多来形容精神和心理上的‘社会性死亡’,即一个人与集体社会完全失去连接,不再有机会或条件与他人产生羁绊时,即便他还活着,也处于“孤独死”的状态了。
人到中年,许多与我一样无儿无女的人,应该也常听见父母辈的规劝,比如生孩子并不是防老,而是“预防孤独”。
的确,生育子女可以带来诸多突破口,但孩子带来的连接并非一定是‘良性’与‘积极’的,可能更多是纯付出,甚至会带来负能量的连接。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道:孤独的人有他们自己的泥沼。伴侣、子女、父母,大多数时候在内心孤独的泥沼面前,并没有太多作用,关键还是自己。
所以,如果未来某一天我们都要面对“孤独死”,归根究底还要从自身出发,去寻求能与社会持续创造关联的机会。
比如,你可以培养一个可持续的兴趣爱好,甚至可以是赚钱的副业,因为大部分人的兴趣无法长久持续,而赚钱的动力远超其它能量。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旅行。走出自己固定的生态圈,到陌生和充满未知的地域里,可以激发人体本能的探索欲,即便是一个人旅行,在与静态世界建立连接的过程,也能很好的驱散孤独感。
与旅行相似,求知也是另一个方法。求学者大多孤身一人,但他们却孜孜不倦,乐此不疲。正如巴金所说:“苦学可以战胜一切”,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强大的求知欲可以战胜一切孤独。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