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强好胜,争名夺利,争分夺秒,不蒸馒头争口气……那么多争,有褒义词有贬义词,对于我来说,只要是争,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不甘于现状的体现,假如不争了,有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懒惰了,安于现状;另外一只达到了无欲无求的圣人境界,超凡脱俗了。我笃信自己绝非可以成为第二种圣人,但也绝不当第一种安逸者,所以我要争,事事争。
第一,时间,我要争分夺秒,因为未来不确定因素太多,留给我的只有今天的24小时。
有人曾经讲过我们如果刨去吃喝拉撒睡的时间,留给我们自己学习工作生活的时间只占三分之一都不到,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我一直自喜一天有24小时,睡觉只占6个小时,吃饭一小时,剩下的时间应该都是我自己管理吧!但是事与愿违,我每天进行睡前复盘反思的时候,发现我真正利用时间有效率不到五成,也就是说我一天中有效率时间只占5个小时,剩下的时间都脱离了我的掌控,这是可怕的,也是值得深思和挖掘的,如果我能把另外的一大部分时间利用起来,我是不是一天就可以当成两天来使用,如此争,是不是更加有意义?从今天扣时间,对时间的节制,就是对未来的一种积累,别人一天,对你来说如果是两天,三天,那么你不成功谁成功,你不优秀谁优秀,具体怎么做,这就需要你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管理,记录有效时间,不要记流水账,因为它会耗掉你一半的时间,而且还不一定完整,索性只记录有效时间,提升有效时间,就是在改变我的生活习惯和态度。
第二,我要争的是自己的软肋。软肋即自己不擅长或者不够优秀的地方,通过刻意与他们比较,产生一种向上改变的动力源泉,如此激发潜能,提升自我。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太擅长或者想要学习变成的理想样子,比如我要一周读一本书,我要减肥,我要每天进行写作,我要每天坚持复盘等等。这里我建议是两个人或者两个以上的同频之人进行学习沟通,互相分享和交流,无形之中产生一种你追我赶的压迫感。跑步的时候,我们总会看到前面有人,无形之中把他当成对手,只要我超过他,我就离成功不远了,生活工作中也是,你今天做了50个俯卧撑,我就要比你多做10个,你今天看了10页书,我今天要看20页,正是靠着这种争强好胜的心理来暗示自己要努力,比别人更努力,付出更多,才能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收获。我最近加入的“致良知”社群里面的责善就是这样,两个人互为学习对象,互相督促,互相学习进步,产生一种潜移默化地拼搏精神,这是我想要的结果,更是我喜欢的那种状态。
第三,态度端正,不做作。我之所以没有继续争,就是担心为了争不择手段,作假,为了迎合而编造数据和做秀。最后这一点又必须提一下,争的是自己,不是为了别人的赞善和钦佩。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方方面面需要争,这里我并没有写,原因就是对好多现在一些网课学习产生的一种现状进行反思和总结,打卡是一种完成作业的一种标志,但是如果你不认真去做,单纯的打卡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都处在互联网的各处,见不到面,更无法了解你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有的人就是为了让自己的作业完美而编造,为了充业绩而胡乱摘抄,这一点我在昨天的文章就提到过,态度一定要端正,我们付出的努力和代价都是为了自己变好,而非争别人的一句夸耀,一句赞美之词。只有自己亲身经历和感悟的东西才是自己的,完全没有必要去迎合那些优秀的人,他们的步伐比现在的我们要高很多,这是他们积攒下来的优势,不是一两天就可以追赶上的,同样不要妄自菲薄,不懂就是不懂,搞懂了就好,暴露问题而不是隐藏问题,孔子都能不耻下问,我们又有什么好顾及面子的呢?什么人把面子看的精贵,穷人。这里不是贬低,主要讲述的是穷人思维,为了撑场面,不惜打脸充胖子,就为了获得存在感和认同感,这样就背离了我们所讲的知行合一的精髓。
我自诩不是什么优秀的人,但是我有一颗懂得时刻反思自己的心,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好的有用的,什么是有损发展的,我也希望每一位阅读文章的读者都可以争一争,与自己争,与时间争,与命运争,不负韶华,不负卿。
我愿意作为你的对手,如果你想争,可以联系我,给我留言,我愿意和你结成伙伴,共同责善,一起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