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考

作者: 时光荡漾 | 来源:发表于2018-07-14 16:05 被阅读77次

    什么是系统?

    在本书中,“系统”表示“一群相互连接的实体”。

    这个不太好理解。结合系统的对立面来理解就比较好理解了。

    书中将系统的对立面理解为“堆”(heap),何为“堆”?堆”也是由很多实体构成的,但和系统的区别是各个实体之间没有相互连接。

    因此,碰巧在某个时间待在同一个地点的人的集合(比如凑巧在一辆巴士上旅游的人们),就构成了一个“堆”(一个随机的群体),因为他们之间没有相互连接;相反,在一起工作的人,一旦这些人之间建立起了连接,就随时都会出现一种非常特殊的、可以称之为高效团队的系统。因此,对系统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系统构成组件之间的连接的研究。

    我们为何要用系统思考?

    复杂系统必须被原封不动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将系统各部分割裂开来研究,很可能会破坏系统内部的连接,从而破坏系统本身。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将一头大象分成两半,并不能造出两头小象”就形象地阐明了这一点。

    如果你的目标是理解大象这个系统是如何运转的,而你试图将大象切成块,并研究每一块的性质,你很可能达不到目的,因为将大象切成两半这一举动本身只会将一个良好运作的系统变成两个无法运转的系统。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大象的后半部分和前半部分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你将大象切成两段的同时,这种联系也被破坏掉了。

    由于系统的本质就是它的连接,所以,如果你想理解一个系统,并试图进一步影响它的行为,甚至控制它,你必须从整体上理解它。这可能需要详细了解所有组成部分的行为,也可能不需要;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关于组件的知识对于从整体上理解一个系统,作用非常有限——在某些情况下,这些知识甚至具有相反的效果。.

    系统的关键特征有哪些?

    1.涌现

    所谓涌现,指整体具有而其组成部分不具有的特性,一旦把整体还原为它的组分,这些特性便不复存在。

    比如一辆汽车,如果把汽车拆开来,不过是一群零件罢了,并没有汽车的特性。一旦组成了汽车以后,汽车可以运动,可以开空调,可以听歌。

    再比如诗歌,单独拆解看来无非是一群文字。整合在一起,就可以传递出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景象。

    2.自组织

    系统是一个稳定的动态结构,是高度有序的。

    比如一个由骑车人和自行车构成的系统。自行车不能自我平衡,而且在静止的情况下,自行车和骑车人在一起也不能平衡。但是,当系统动起来之后,当骑车人为系统注入动力,从而让自行车前进的时候,自行车和骑车人就在突然之间与地面垂直,而且没有任何的摇摆。因此,即使没有明显的外力干涉,动态系统仍然能够展示出某种稳定的结构。

    自组织系统能够保持这种高度有序状态的原因,在于它们之中都存在着能量流——一股将给定系统与周围环境联系起来的能量流。当你骑自行车时,你用腿将能量送入系统,这些能量来自于和吸入氧气相关的活动。

    当能量流停止的时候,系统就开始退化。当你停止踩脚踏板之后,自行车最终会倒下。

    所以,自组织系统都和周围的环境交换能量,因此它们都被称为“开放系统”。

    3.反馈和自修正

    我们称系统内部的信息流为反馈,在很多自组织系统中,反馈经常和自修正密切相关。

    在自行车与骑车人这一开放自组织系统中,表现出了维持动态稳定这一聚合属性,从而保持了自行车和骑车人的竖直。这一聚合属性的表现之一就是这个系统是竖直的,它不是27°,也不是其他任何度数,更不会摇摆不定:系统自然而然稳定地竖直着。

    如果自行车和骑车人的系统遇上了一个小小的颠簸,系统就会摇晃,但是它很快就会再次稳定下来,因为系统具有自修正的性质,无论外界出现怎样的干扰,它都会主动维持有序、自组织的状态。

    这一切正是通过反馈取得的:骑车人感受到了摇晃,他就轻微地调整重心来进行调整。这一自修正机制在处理小颠簸时非常有效,但是如果颠簸非常大,骑车人和自行车就可能会摔倒。

    用系统的语言来描述这一切,就是:最初处于有序、动态平衡状态的自组织系统,受到了其内部自修正机制无法处理的外部冲击,系统陷入混沌状态(自行车和骑车人倾斜歪倒),直到系统进入另一个稳定平衡态——通常是静态平衡,而不是动态平衡(自行车和骑车人横躺在地上)。

    系统思考需要运用什么工具?

    系统循环图

    什么是系统循环图?

    系统循环图的要素

    符号:‘原因’方面的上升导致‘结果’方面的上升,则这个连接是一个S型连接,否则就是一个O型连接。(S表示正反馈,O表示负反馈)

    悬摆:尽管所有的反馈回路都代表着闭合、连续的回路,没有起点,没有结束,有些系统循环图还包括虽然在闭环之外但却连接在闭环之上的因素。

    悬摆可以分为两类:输入悬摆(一般用来表示期望达到的目标、隐含的标准、政策;或者是系统外部的驱动或限制因素,以及用以确定外部变量数值的参数。);输出悬摆(表示整个系统运作的结果。)

    系统循环图的通用结构仅有两种基本类型:增强回路和调节回路

    增强回路:

    随着回路的每次旋转而不断得到加强,这种情况被称为正反馈,与此相应的系统循环图就被称为正反馈回路或增强回路。

    调节回路:

    为了到达最终的目标,随着回路的每次旋转,而不断得到调整,这种情况称为调节回路。

    倒一杯咖啡是反馈回路的一个真实例子。

    当我们向杯中倒咖啡的时候,我们心中有一个目标,就是“咖啡目标水位”。

    在我们向杯子中倒咖啡的时候,我们的眼睛一直在关注杯中水位的上升,无论何时,我们都在评价“目标水位和实际水位的差距”。正是我们心中的这种评价促使我们对我们的“肢体动作”进行控制(在本例中就是手的位置),进而决定了我们将咖啡倒入杯中的速率。

    “咖啡目标水位”和“目标水位和实际水位的差距”的S型连接,就意味着对于任意给定的“杯中咖啡水位”,“咖啡目标水位”越高,“目标水位和实际水位的差距”就越大。起初的时候,目标水位和实际水位之间的差距相对很大(当杯子中只有一点点咖啡的时候),我们的肢体动作就是相对较快地倒水,就是说,这是一个S型连接。当然,我们的肢体动作会影响到“杯中咖啡水位”,就像我们的“肢体动作”越大,“杯中咖啡水位”就越高,因此这也应该是一个S型连接。但是,随着“杯中咖啡水位”逐渐上升,“目标水位和实际水位的差距”逐渐下降,因此这是一个O型连接。

    随着杯中目标水位和实际水位的差距逐渐变小,我们的“肢体动作”就变得越来越柔和,“杯中咖啡水位”就上升得越慢,直到“目标水位和实际水位的差距”变为零,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停止我们的“肢体动作”。

    总的来说,这个环的作用就是控制“杯中咖啡水位”使其逐渐达到“咖啡目标水位”,当目标达到时,我们就会停止“肢体动作”。

    调节回路平滑渐进地实现目标,也可能出现振荡

    有调节回路都在试图实现一个目标,而同样的因果回路可能平滑渐进地实现目标,也可能出现振荡。这两种行为之间的差异就在于系统对实际与目标差异的响应速度。如果系统响应迅速,那么系统行为通常会很平滑;如果系统存在时滞,通常就会出现振荡。

    最普遍的一个例子就是在一家不熟悉的旅馆里使用淋浴器。你将调温器设到“温”,并让淋浴器运行一会儿,觉得水太冷了。你就将调温器设到了“热”,然后让水再接着流了一阵子,你开始不耐烦地又试了试水温——水仍然太冷。于是,你将调温器转到了“非常热”,这时水温正合适。你跳进淋浴喷头下面,几秒钟后,你又跳了出来——水太烫了。你现在遇上麻烦了,调温器被淋浴器喷出的热水挡在了后面,而水热得能烫掉皮。因此,你找了一块毛巾包在手上,将调温器砸到“冷”。经过几次反复,温度终于合适了。

    绘制系统循环图需要注意的因素是什么?

    1.是否存在完成回路可以被视为判断系统循环图是否完整的一种方法:如果你发现你所绘制的系统循环图中没有包括任何反馈回路,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你还没有将你试图描述的真实系统描述完整。

    2.在绘制系统循环图时,所使用的词组应该尽量精简,它们的含义应该绝对的清晰。

    系统思考和系统循环图带来很多哪些好处?

    1.通过采纳整体视角,延长了时间因素,扩大了思考范围,系统思考有助于避免短视和本位主义。

    2.通过使用系统循环图描述因果关系,系统思考使我们的心智模式浮现出来,让我们可以清晰地审视我们对周围世界如何运转的信念等诸多构成我们决策和行为基础的深层次理念。

    3.系统循环图同样也是一种探索所有备选政策和决策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预先估计各项决策的后果和影响。这使得我们可以避免采取一些会为未来埋下隐患的速效疗法,避免做出事后后悔的决策。

    4.总之,系统思考可以帮助你在决策时处于最有利的位置,让你的决策经受住最严格的考验——时间的考验。

    如何绘制系统循环图?

    法则1:了解问题的边界

    如果我们感兴趣的系统是大象,那么,我们就可以围绕着大象本身划下系统的边界;如果我们是将大象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来研究,那么,问题的边界就是象群;如果我们要研究的是中非的生态系统,大象只是其中的一员,那么,问题的边界就是整个生态系统。

    法则2:从有趣的地方开始

    就系统循环图中的内容而言,每项事物都和其他事物联系在一起,因此,原则上无论从哪个环节开始绘制系统循环图都没有影响。如果你沿着因果链追根究底,或迟或早你都能得窥系统的全貌。尽管事实确实如此,然而每幅系统循环图都会有一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更“有趣”。通常人们都会从这些“有趣”的地方开始绘制系统循环图。

    下面是一些可以帮助你决定从哪里开始下笔的问题:

    ·系统最关键的外部驱动力是什么?(输入悬摆)

    ·系统的关键成果是什么?(输出悬摆))

    ·在与我们希望解决的问题相关的因素中,哪一个是最关键的?(关键因素)

    法则3:询问“它将促成什么”以及“它由什么促成”

    系统循环图中的所有元素都被因果关系链连接到了一起。任何两个被箭头连接在一起的元素都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我们可以询问是它能够促成什么?它由什么促成,找出因果关系。

    法则4:不要陷入混乱

    不要让图变得混乱,不要陷入穷究细枝末节的陷阱中去。一旦出现了思维模式不同的问题时,尽快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达成共识。要经常检查你的结果——不仅仅是在小组范围之内,还应该请其他感兴趣的人发表他们的看法。

    法则5:不要使用动词,请使用名词

    人们通常倾向于使用动词来描述相应的行动,而不是一个与之等价的名词。如果你能够坚持使用名词以强调行动的内容,你会发现你的系统循环图会显得干净很多。

    法则6:不要使用类似于“在……方面增长/降低”这样的词

    在描述中使用“上升”这个词,就意味着你已经在潜意识里认为这个因果关系只会带来单向上升的后果,问题只不过是上升的程度是普通还是非常严重罢了,而下降的可能性则非常不明显,以至于在漫不经心中被忽略掉了。

    在某些情形下,使用“××的变化”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法则7:不要害怕从未出现过的项目

    法则8:随着进展及时确定连接类型

    在绘制系统循环图时,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形,即“究竟是哪一种连接?这个问题先放一放,我最后再做决定”。不要这样,你应该随着你的进展随时确定已经出现了的S/O型连接。

    至少有两个原因要求你这样做。第一个原因是,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对你所绘制的系统循环图的一种诊断,

    第二个原因是当你确定下来各种S/O型连接,绘制出系统循环图时,这一过程会帮助你理解现实背后的因果结构和支撑它的基本原理,并进一步了解它的动态特性

    法则9:坚持就是胜利,持续前进吧

    法则10:好图表必须反映实况

    法则11:不要爱上你的图表

    运用开放心态,需要改的还是要改的

    法则12:没有“已经完成”的图表

    真实世界非常复杂,因此,任何系统循环图,无论它包含了多少真知灼见,都总是在强调某些因素,而忽略了其他一些因素。但是,世界在变化,可能片刻之前的次要因素现在已经变得非常重要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系统思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jy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