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之宗教观 人心与道心

我之宗教观 人心与道心

作者: 47f38feabbe9 | 来源:发表于2015-08-01 22:05 被阅读0次

不懂,来读一读,还是不懂。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假如这么理解:

人心惟危,是指人心之凶险。“人之病疼各别,或在声色,或在货利,或在名高,一切胜心、妒心、悭心、吝心、人我心、是非心,种种受病,不一而足。”

道心是天地间恒常的东西,它不以外物转移,却又无法为身体的受、想、行、识所感知。它是一种大的规则,天地间的万物都依照这个规则运行。通过外物的精细的探究和考量,可以逐步的探知这个道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者,皆所以为惟精而求惟一也。

假如道心是物,人心中感知的道心就像水中的月亮,它是月亮,可又不是。月亮在平静的水面是完整的月亮,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又成了破碎的月亮,古人曾有盲人摸象,我们的心就是水面,它对外物,对道都有感知,可也夹杂了个人的感受,不在是处于“中道”‘“恒常”的那个月亮。

所以人们心中有了喜怒哀乐,有了贪嗔痴恨,不能够以中道、恒常的立场来看事情。

刚才说的是情感上的偏向,除了情感上的偏向,还有由于认知的局限而导致的偏颇。

孔子说: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拿对景观设计的认识举个例子。

在城市美化运动横行的时代,大部分人都认为耗费大量资源的人工景观是美的,但俞孔坚老师等人却看到了背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鲜明的号召重回“自然之美”,引起了一股模仿的风潮。城市美化运动的利、弊皆有,有人看到了视觉美的彰显,有人关注的是生态环境的破坏。“知者过之,愚者不及”,赞赏生态价值观念的觉醒,也对一股脑的大喊“生态”感到迷惑,似乎有了生态的标签什么东西都可以卖出去。景观的“中道”是什么?不在一味的偏颇。

通常来说,大家都认为人心的善是好的,却不知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自己心中有一个标尺,达到了就认为自己在善,心满意足,而以此尺衡量,别人之不善尽显,这就导致了微细意中的烦恼:自我的爱染、自我的执着、自我的高慢、自我的愚痴。

"执中无权,犹执一也",部分的正确,如执一概全,就陷于谬误。

孔子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叩其两端而竭焉"。空空如也,无一己之执念,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深刻的理解而进行辨识。有点类似辩证的思考方式。

这个世界是黑是白,有人说白,有人说黑,于是乎有人便说既黑也白,或者称之为灰。认为这种折中的法子便是中庸。

实际上,中庸不是折中。

相关文章

  • 我之宗教观 人心与道心

    不懂,来读一读,还是不懂。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假如这么理解: 人心惟危,是指人心之凶险。...

  • 《传习录》初鉴 其五

    引:心一也,未雜於人謂之‘道心’,雜以人偽謂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 道心为一身之主

    阳刚之气,在人为道心;阴柔之性,在人为人心。道心为阴气所陷,即道心不振也;人心入阳气之内,即人心用事也。...

  • 阳明“心学”之道心与人心

    阳明“心学”之道心与人心 阳明先生曰: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

  • “道心”与“人心”

    爱问:“道心常为一身之主,而人心每听命”,以先生“精一”之训推之,此语似有弊。 总是会感觉,徐爱的问题具有挑拔离间...

  • 站桩的原理

    俗话说:久病道心生,还有一句:人心死,道心生。 人心与道心的区别在哪,人心,可以理解为入世、后天、世俗,道心可以理...

  • 道心与人心,站桩养生要明白

    俗话说:久病道心生,还有一句:人心死,道心生。 人心与道心的区别在哪,人心,可以理解为入世、后天、世俗,道心可以理...

  • 人心-疾病之源 道心-健康之路

    吾人皆有两颗心即: 危险的【人心】和微妙的【道心】。 人心—给予人聪明之识,是产生疾病之源。 道心—赋予人智慧之泉...

  • 王阳明《传习录》下229——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229 原文直解 问“道心”“人心”。先生曰:“‘率性之谓道’,便是‘道心’。但着些人的意思在,便是‘人心’。‘道...

  • 人心道心

    先生曰:格物即“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心一也,未杂于人谓之道心,杂以人伪谓之人心。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之宗教观 人心与道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kv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