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并不是适当的工具。非暴力沟通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整础上与人联系。使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希望人们的改变和行动是出于对生命的爱。一旦人们相信我们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那么,他们也就会相信我们所表达的愿望是请求而非命令。
但实际上坚持非暴力沟通的方式与人沟通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父母、老师、经理以及处于高层管理位置的人来说,尤其如此。有时候,很多人甚至觉得这样的沟通方式是没有效果的。
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在沟通的时候,人们习惯性将请求和命令混为一谈,因为很多人觉得,非暴力沟通是否有效取决于他的请求是否得到满足,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是,我们也许会发现,有时候我们只是在运用非暴力沟通的表达形式,而忘记了他所服务的目的。
在阅读《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看到本书的题目也仅仅是觉得,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不应该语言暴力,例如大声争吵、嘶吼、批评等,所以我在与孩子交流沟通时,尽量的让自己的语气缓和,尽量心平气和的说话,现在我意识到我只是运用了非暴力沟通的表达形式,所以我沟通的效果并不显著。
在学习到非暴力沟通的真正内涵后,我发现我以适当的方式提出请求后,孩子仍然以为这是命令,因为我可能是长期处于强势的一方,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受到威胁而做出这样的判断。
我反思自己,我在和孩子沟通时,是否使用的语言过于抽象,还是没有将自己的请求描述的足够清楚。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的回应讲的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时候,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发言中,我们需要清楚的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在开班会时,我总是习惯性用很多话作为开场白,讲完之后,学生总是习惯性点点头,表示我说的有道理,当我顺势提出自己的请求时,学生很容易把它当做是命令,可能是因为班主任的身份,也可能是我说话的语气更像是命令。现在我明白我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我建立联系,明白我是真的在请求而非命令。
我应该学会清楚的表达我无意强人所难,我不需要他们改变自己来迎合我,这样可能就会达到非暴力沟通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