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是一首纯粹写景的诗。不仔细看感觉读着平平无奇,但是我看完《古诗课》这本书里史杰鹏老师的讲解之后,感觉到大诗人的笔力,确实是20个字就描绘出一幅画来。
(1)诗人生平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
出身河东王氏,家境优渥,因此从小得到良好的教育,不但是写得好,还精通音乐和绘画,我觉得他可以说是个全能型的艺术家。
这样的全能艺术家让我有了一个不太恰当的联想——亨利八世。亨利八世不是长子,从小是按照红衣主教的方向培养的,学的是文艺复兴艺术家那一套,所以后来当国王之后也比较肆意妄为,毕竟艺术家都是性情中人。
王维也是一个艺术家,他才华横溢,早早便因为才华受到贵族的赏识,科举非常顺利,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这是个掌乐之官,相当于在朝廷负责礼乐方面事宜的官职。
但是艺术家一般不大适合当官。王维倒不像前面孟浩然、王昌龄等人恃才傲物、行事不羁,他知道自己是长子,要承担养家的重任。但是他官运不顺,又跟他母亲一样是佛教徒,内心里比较想归隐。
王维还是很努力地想要把官做上去,于是给时任宰相张说、张九龄等献诗,总算有点用处。可惜好景不长,张九龄被李林甫排挤出京,后面又是杨国忠这样不靠谱的继任者,王维就在朝堂上当个艰难的社畜。
可是世道并没有放过王维,他的才华太引人注目了,安禄山攻陷长安之后,他被迫当了伪官。我依稀记得他有一首《息夫人》,里面两句“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有人说就是暗指自己不会跟安禄山同流合污的意思。
长安收复后,王维因为暗暗写过怀念朝廷的诗,加上有人求情,没有被追究责任。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死在任上,这是个正四品下的官,总算还不错,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回到《鹿柴》
王维以山水田园诗著称,这首诗就是一首山水田园诗。
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买下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别墅,改造成自己的辋川别业,并与好友裴迪一起把辋川的美景都写进诗里,《鹿柴》就是其中一首。
柴,这里读zhài,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鹿柴就是围住鹿的栅栏。
第一二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荡荡的山中看不到一个人影,但能听到人声,说明山里是有人的。史杰鹏老师解说,这两句写出了山那么大,人放在其中那么渺小,山中林木一定郁郁葱葱,把人都遮蔽了。
“虽然没有一字写山的宏阔,也没有一字写山木的茂密,但境界全出。这种迂回含蓄的写法,别开生面。”
一般我们赏析这两句的时候,只会联想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人声衬托山的静谧,但是史杰鹏老师还指出人声衬托出山的宏伟和林木的茂密。可见好的诗句包含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我们应该细细品读,仔细揣摩里面的涵义。
第三句“返景入深林”,《古诗课》书里解释说,指太阳挂在西边,返照的光芒投在幽深的林木里。
景,古代很早的时候是阳光的意思。因为阳光会带来影子,后来又引申出影子的意思,再后来怕大家混淆,又重新造了一个“影”字。但在唐代,这两个字的区分不是很严格。
第四句“复照青苔上”,夕阳穿透密林,照在青色的苔藓上。
整首诗读起来非常静谧安闲,大自然平淡宁静的景色跃然纸上。
我们可能会想,诗人为什么要把目光放在青苔上,这东西有什么可写的?但这可能就是诗意所在,艺术家看到的世界跟我们看到的不一样,他们常常注意到很细微处的、被人忽视的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