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月未全满原创,除原文转发外,任何平台转载请联系本人。)
先来个段子。
同学跟我讲,他们单位楼下开了家奶茶店,年后上班几乎每天下午两三点钟就有人在公司群里问“我要买杯奶茶,有人要带一杯吗?”,然后大家就开始说要喝什么,半个小时后奶茶店的小哥就抱着一箱奶茶上来收钱……就这么过了将近三周才有人发现,那个每天在公司群里提议买奶茶的不是他们同事,是卖奶茶的。

如此心机,莞尔又无奈。不知道这奶茶小哥是怎样混进公司群的。本是正当生意,却用了非正当手段。好在这位小哥心不大,只想多卖几杯奶茶。
好在,只是个段子。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几个真实的故事。他们所要的,可不这么简单。
1.
邓律师是湖北宜昌的一位知名律师,有很多社会成功人士的标签:某知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市律师协会行政专业委员会主任、市某届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市人大常委员立法顾问等等。
十多天前的一天晚上,他收到一条短信:这是我的新号码,刘**。这位刘**是律所的合伙人之一,一个人几个号也正常,他就没多想把号码存起来了。
次日11点多,这个新号码发来信息,称一亲戚要借5万块钱,但不方便用自己名义借他,让邓律师帮他转一下账,附上了亲戚的姓名、联系电话和银行账号,随即还附上一张图,证明自己已转过来了5万,并让邓律师催亲戚4月底还账。以前他们有过这样的例子,有时亲戚借钱不方便催还,就说是借同事的,所以邓律师也没有多想。

邓律师与刘律师私交甚好,他并没有去核实这5万到账没。他给刘律师打电话,恰逢其在省高院开庭,6个电话均未接。他转而给信息里的这位亲戚打电话,对方很焦急,称孩子做手术,钱暂时周转不开,但公司报销后一定还。他没有多想,立刻转了5万。
骗子一看得手,心花怒放,立刻要求再借4万。这时他才明白自己上当了。对合伙人的信任以及救急的善意让他损失了5万。
作为一个几乎天天在和各种骗局、假象打交道的律师,一个每天都在书上、网上看到各种骗人案例的社会工作者,他的智商和情商不可谓不高,但骗子仍然成功了。
2.
去年见到一则新闻,今年又见到类似新闻——“除了自己,公司微信群里全是骗子”。
除了被骗对象一个在湖北、一个在江苏外,其他手法雷同。
被骗子选中的两人都是公司财务人员。
先是公司“领导”会添加其微信,并将其拉进以公司名命名的微信群,群里会有管理层“同事”。然后大家在群里装模作样讨论工作,大老板会在群里声明出差开会等原因不方便接电话,但会日理万机时刻关注各部门工作。这时就会有合同谈成有保证金转账截图,但这个账是转到大老板账上的,后来合同一定会生变故又要求把保证金打回去,又会有同事说再谈再谈,或要求这名财务人员直接跟对方谈,但最后肯定是谈不成,这时大老板就拍板:退钱!财务先打款,我方便时就把钱补回公司账上。

然后,就悲剧了。
群里的转账截图是PS的,财务人员的转账可是真金白银。
一个被骗了85万,幸好及时看到“正在出差”的董事长就坐在办公室,赶紧报警追回了80万;一个被骗了136万仍不自知,直到月底追问该“业务负责人”款项时才知被骗。
3.
改个手机号码发送个短信告知大家,本是稀松平常;我们也会在各种场合下添加一些微信好友,有熟人,也有陌生人。而这却为无孔不入的骗子制造了进入我们通讯录的契机,人在江湖漂,一不留神就挨了“刀”。
其实骗子手段虽多,无非钻了一个空子:我们没有直接去联系到那个被他顶替的人,没有亲耳去听别人亲口核实,否则一戳就破。
我们虽不能保证现在的通讯录全部“纯洁”,但也没必要草木皆兵,只是请多个心眼:
1) 凡是在信息里借钱的或要求你转账的,一定、一定、一定要跟本人电话核实!若是陌生人,请不要理他!人品差到了什么地步才会举目无亲来找陌生人借钱啊!
2) 若有附图说他已转了多少过来要你退回的,也请警惕。现在个人通过自助柜员机转账的,在发卡行受理后24小时内,是可向发卡行申请撤销转账的。你直接告诉他自己撤销转账,他要说实在无法撤销,那就等他真金白银到了账,再转回给他也不迟呀!

3) 若是那些老公老婆之类的熟得不能再熟的熟人,如果要求你转给不熟悉的名称和账号,也要电话核实!否则你这么知道电话是否还在他手上呢,甚至,他是否安全呢?
4) 不要因为电话打不通,就着急转钱。特别是救命的,谁会不开机啊!
总而言之,衷心希望你我,常在江湖漂,就是不挨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