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篇简书更文
昨天晚上,去钧儒小学听了一场讲座,主题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特质揭秘,由专注教育二十余年的心理咨询师方晓虹老师主讲。
到达学校报告厅落座后,抬眼便看到了竖立在门口的一副拐杖,不禁疑惑,这大晚上的居然还有家长拄着拐杖来听讲座,真是了不起。
不曾想,一开讲,方老师便开门见山跟大家分享了拐杖的故事。
原来拐杖是她的。她说一周前的那个晚上,她接到一通电话,需要紧急上门去疏导一名初三的学生,由于对路况不熟悉,深夜结束完疏导沟通走到学生家楼下时,不慎一脚踏空扭伤了脚。
听到这个开场小故事,我对坐在讲台正中央的方老师肃然起敬,这些年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厌学问题、情绪躁动等都是每一位家长最头疼的问题。
方老师的孩子今年正值高三,作为一名过来人且有着二十余年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她深知孩子在每个阶段的心理表现,因此方老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跟大家分享了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质,及其对应的引导建议。
小学一年级的心理发展特质及引导建议
小学一年级,孩子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有些不习惯。因此一年级的孩子们主要如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一是充满好奇,但是还有点贪玩;
二是行为方面不自禁,好动,但是善于探究;
三是喜欢模仿,模仿老师,模仿同学,模仿电视里的人物,稚气未脱。
毕竟换到了新学校,面对着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孩子需要一个习惯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用心的陪伴,并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时间,让他去适应去习惯。
因此家长需要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方老师建议家长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引导:
首先,和孩子一起去适应,构建适应能力,包括愉快学习和社交的能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要让孩子感到快乐,首先家长自己要快乐,才能给孩子营造快乐学习和生活的氛围;
其次,帮助孩子培养习惯,包括时间管理、目标构建、学习习惯等;
然后,培养学习兴趣,主要包括对学科的深入理解、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让孩子感觉到这门学科是有趣有意义的。只有对学科有兴趣,才能在学习上狂奔;
最后帮助孩子达成愉快学习、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的心理发展特质及引导建议
二年级是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关键期,但是孩子的情绪容易不稳定,并且自控力不强,所以容易出现情绪时好时坏,跌宕起伏,这是父母们感到很棘手的地方。
因此方老师建议家长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首先,家长要对其不良行为及时纠正;
其次,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然后,要多鼓励肯定孩子;
同时,要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可以多跟老师沟通交流;
然后,学习上注意习惯的培养;
最后,要关注孩子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小学三年级的心理发展特质及引导建议
三年级是孩子情感变化的转折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变得内控、深刻、自觉,细心的家长可以在孩子的作文中有所察觉。
因此方老师建议家长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首先,孩子交往范围在逐渐扩大,但各种困扰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比如敏感多疑,“她不跟我说话了”,“她不理我了”等等,需要家长也敏锐一些,及时知情并与孩子沟通;
其次,需要对孩子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
然后,要及时纠正孩子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这里建议家长注意提升自己的几个能力:学会倾听、善于沟通、学会引导,让孩子在不抗拒中接受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四年级的心理发展特质及引导建议
10-11岁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孩子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但是这个时期孩子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还十分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因此方老师建议家长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首先,要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次,要注意培养孩子书写、检查的习惯;
最后,要通过合理、科学的引导,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等,激发孩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
五年级的心理发展特质及引导建议
进入五年级的孩子,竞争意识增强,对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同时他的独立能力也逐渐增强,喜欢发展组成小团体。
因此方老师建议家长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首先,帮助孩子建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其次,要促进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
最后,要陪孩子多接触社会,让孩子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对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作用。
六年级的心理发展特质特质及引导建议
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孩子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不轻信吹捧,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会对老师、家长的干涉进行反抗抵制,初步形成自己的性格和人生观。
因此方老师建议家长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首先,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尤其是心理变化;
其次,在关注学习的同时,还需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发展;
最后,逐步为小升初做准备,对心仪学校的条件和特点多做了解。
写在后面的话:
线下讲座的现场感和互动感,是线上讲座无法比拟的,但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内容无法展开来讲,但我们能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标和对应引导。
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方老师在讲座中列举的其中一个例子,她说:如果孩子每一次写作业是开心的,每一次背课文是有激情的,每一次解出一道数学题是欢呼的,他的学习一定是不需要家长操心的。
但实际上,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听到的却是:别玩了过来写作业了,今天你先写语文还是先写数学,这道题为什么又做错了?你的文具盒里怎么这么乱七八糟?你的书桌怎么这么乱?
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在这种氛围下,怎能对学习充满激情?
是啊,我们大部分家长都会在孩子的学习上不由自主地焦虑和催促,然后在不知不觉中一点一点磨灭掉孩子的学习热情。
要知道,他还仅仅是个心智并不成熟的孩子,多鼓励,多引导,多陪伴,多点耐心,少点责怪,让他能享受学习、快乐学习,才是他本该拥有的学习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