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读书研究▪性▪学习
读书有感《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读书有感《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作者: 爱芒果的啊喵 | 来源:发表于2017-08-09 21:14 被阅读927次

           

    读书有感《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新中国成立之前,国共关系相当矛盾而又复杂,两党之间反反复复。合作,破裂,再合作,始终没有定数。国民党代表着资产阶级,而共产党代表着无产阶级,本应对立的两个政体却多次合作。国民党为首的政治派别较早的出现,按理来说党建更为巩固,又为何要与新生的共产党合作呢?

    读书有感《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国民党从成立到1949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894年--1924,年革命时期,主要对象是腐朽,没落的清政府统治阶级;1912年--1927年,“四一二”革命政变前,继续革命,主要对象是北洋军阀统治集团;1927年4月--1949年,统治全国的执政时期。1912年--1949年之间,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关系不断变化,除了有国内政局和战争影响,也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分不开,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由此展开。国民党之所以能与共产党合作离不开三个关键人物,一是孙中山,二是马林,三是鲍罗廷。在大陆给出的材料以及自身的认知中,一直认为国民党与共产党势不两立,合作只是迫于无奈,然而根据《张太雷文集》,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与国民党的主要成员之间是有着良好的合作与交往关系的。如1920年,国民党人诚邀陈独秀前往广州担任广东省教育委员长,陈独秀欣然前往;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配合共产国际代表,主动邀请国民党人与中国共产党人一同前往莫斯科参加会议。这些事件都表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在最初并非水火难容,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为后来的国共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中共二大召开之前,共产党尚处于萌芽阶段,力量十分弱小,军阀势力又十分强盛,单单只是一个弱小的政党是无法与之抵抗的。针对这种情况来看与国民党合作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这仅仅是共产党单方面的想法,国民党方面又有什么安排呢?此时孙中山的革命正是全面推进的时刻,显然无意与弱小的共产党合作。他曾告诉马林,他对苏俄革命的经验很感兴趣,但对中国一些年轻的知识分子刻意模仿苏俄的做法不以为然。在马林的《和孙中山在一起的日子》一书中回忆道,孙中山曾直率的对为马林做翻译的中共党员张太雷说:“为什么青年要从马克思那里寻找灵丹妙药,从中国的古典著作中不是也能找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吗?”在孙中山的初期看法,显然没把这个新生政体放在眼里,在它看来不过是掀不起风浪的小团体。但是随后不久,在马林等人的劝说之下,孙中山竟然同意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改组计划。对比孙中山先前的态度,出现现在这种变化不由得让人深感疑惑,他的转变是因为什么呢?不可能仅仅因为几个人的劝说就改变之前的想法,那又是什么原因使他转变?中国共产党虽然不够强大,但在他的身后有强大的共产国际作为支持。自1917年依靠西南军阀在广州成立政府以来,已经是孙中山两度遭遇排挤和背叛,被迫返回上海。由于这两次受挫,他如果想要继续完成革命,就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共产国际,而想要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中间的连接纽带必不可少,即中国共产党。两次受挫使孙中山深切的感受到“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的必要,他还说:“彼共产党成立未久,已有青年同志二百万人,见彼等奋斗之成绩。”借用吸收共产党用来宣传和发展国民党是十分必要的。就如孙中山先生的《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改进大会的演说》上提到,党的进行,当以宣传为重。宣传的结果,便是要找只许多好人来和本党做事。宣传的效力,大抵比军队还大。古人说:“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宣传便是攻心......不如此,这目的就难以达到。

    读书有感《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马林路线的失败是必然的。在共产党看来合作贵合作,但终究与其阶级利益不同,也需要防范。而在孙中山看来,与谁合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赞成他的主张就可以了。共产党坚持阶级斗争路线,那么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矛盾。马林等人既强调全力支持国民党,又强调坚持独立地开展共产党的合作。这种矛盾的思想致使国共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马林路线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随着马林路线的失败,另一个重要人物隆重登场,即鲍罗廷。鲍罗廷与马林有相同之处,又存在不同。相比与马林来讲,鲍罗廷是老资格的布尔什维克,并与俄共的众多领导人有着良好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对于他来到中国进行交涉是非常有利的。放下鲍罗廷,再说孙中山这边,恰逢孙中山因军费窘困,强行截留广州海关的税款余额,正与以英国为首的列强发生冲突。几个月来“广州几乎无日不在叛逆势力的围困之下与骄傲的军人的蹂躏之中”,“财政困难达于极点”。广东根据地的这种危急形势使孙中山增加了争取苏联援助的紧迫感。面对这种形势,合作迫在眉睫,国民党方面尤其是孙中山更加热衷国共合作背后带来的共产国际的各方面帮助。因此孙中山对鲍罗廷的态度与马林相比相成鲜明对比,他对鲍罗廷更加尊重,鲍罗廷的到来,使他成为推动国共合作的重要人物之一。鲍罗廷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人,国民党的党员人数听起来人数众多,实则不然,而且党内并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党完全得不到发展。再加上持续战争,因军费巨额花销而造成的滥征捐税,强行征兵的措施,致使广东人对国民政府有强烈的不满情绪。鲍罗廷向孙中山指出这些问题所在,让孙中山意识到发展党就必须团结民心的重要性。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干部会议第十次会议记录》中,廖仲恺在解释孙中山必须改组国民党的理由时提到:“孙先生在广州已经经历三次失败,三次失败接引军人特权,党员无力,故党之主张无力。过去虽然曾组织集体入党,但当时以团体加入之党军,即为日后攻总统府之人。可见入党者须以个人,不可用团体也。假使广州方面有相当数目之党员,何致得历次失败之结果?党员本在民众之内,果有多数党员,庶足制服军队,因为徒恃菌炖必至为兵所制,不能制兵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与共产党合作借鉴俄国革命经验才显得十分重要。

          对鲍罗廷的分析孙中山显然十分信任他,而能促成两党合作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鲍罗廷成功地与中共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的领导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两党领导人方面都做好了工作,那么促成国共合作就会更加顺畅一些。两党的合作也是建立在互利共惠的基础上,可是,有一点值得说明的是,尽管孙中山希望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但是对中共的太多并未发生改变。这种矛盾情绪的存在导致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之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国民党能与共产党合作在国际共产看来是因为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各自理论有相同之处,在《加拉罕给契切林的信》中还说到,包括大会通过的国民党章,也与我们党即共产党的党章相近。为了配合鲍罗廷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方面一向低调,对于会议期间的人事安排,为了避免嫌疑,确定“共产党员不应该在各委员会中谋求职位”,同时,尽量不推荐自己人担任各级职务。共产党这种消极的做法,为日后国共两党合作破裂后所造成的共党方面的损失惨重埋下了伏笔。

    读书有感《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一直不明白共产国际为什么大力支持国民党却不支持共产党发展呢,只是把共产党作为发展国民党的辅助?以牺牲中共自身的发展为代价,求得国民党的发展,在苏联外交人员是值得肯定的。他们或多或少的相信:“国民党所以必须共产党者,以其可以借手共产党对于广大群众得以组织之,操持之。”,“盖国民党之发展,纯恃共产党于其工作之中予以各种之协助也”。因为从苏联的自身角度来看,全力支持国民党,必然导致国民党中心地位和发展势头的迅速增强。与此同时,又让本来坚信代表最先进阶级,最反映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也争取建立强大的群众性正当作为自己的重要而特殊的任务。“两虎相斗必有一伤”苏联的这种做法完全没有考虑到中国的国情根本,更多的是盲目的求其自身发展的表现。国共不相容是必然结果,合作只能是暂时的需要。

          弹劾案引发了国产党人对孙中山由国民党的批评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导致感情恶化二开始变得更加尖锐了,这种不满很大程度上与共产党员在国民党的亲身经历有关,因而暴露了之前苏联全力支持国民党,共产党消极做法而产生的后果。

          孙中山病重后,国民党内部发生分化,早期因反共而被开除党的冯自由联络一批一同反共的老国民党员,容共与反共成为内部分歧的关键点。有关孙中山时期的与共产党合作在孙中山去世后又进入到新的阶段,国共矛盾日益尖锐,关系最终走向破裂甚至是全面对抗,在所难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有感《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aq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