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797826/ad6277c125a7ccdf.jpg)
❤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说起关于“喜欢一个人”这件事。
她说她谈过很多次的恋爱,喜欢过很多种不同类型的男生,但是仍然总有种“确认过眼神,你不是对的人”的感觉。
我明白她的意思。
她曾喜欢过一个人,轰轰烈烈飞蛾扑火。那是她所理解到的所谓真正的“喜欢”,以至于后来的感情,从没达到她定的及格线,连她自己都打动不了。
她笑着对我说,“谁还没有爱而不得过呢,你当初不是也很喜欢那个谁谁谁嘛”。
我甚至愣了几秒,才渐渐反应过来她说的“谁谁谁”是谁。
忽然意识到,我已经快要把这个所谓的“谁谁谁”的样子完全忘掉了,就算是当做青春的象征和纪念,好像也已被时间消磨得所剩无几。
毕竟那段时光是真的已经过去很久了,久到我连讲述一个故事回忆一下自己的青春的耐心都没有了。
拿出来说,也就只是一场普通又俗套的人人都会经历的暗恋而已。比我的情节丰富曲折内容吸引人的一抓一大把。谁都是个有些故事的人,谁都没什么特别的不同。
我仍然记得他的球衣号码,记得他喜欢的动漫,记得我为他写过的每一个字每一篇长长的总是结不了尾的文章,记得关于他的很多事情,记得我做过的很多所谓的努力和付出,只是除了他这个人本身。
他不是我的青春,我的记忆我的感觉我所有的快乐和眼泪才是。
我曾经在宿舍的墙上写了一个“十年”。那时候说要等这个人十年,等他喜欢我。
怎么说呢,是件幼稚到我完全不想承认那是我会做出的事情(笑哭)。
那个房间那面墙永远都在那里,字迹也在那里,在我之后迎接了又送走了一批学生,也仍然会不停歇地面对无数新鲜的面孔。
可是我永远都不会再是那个在晚上开着台灯,满脸憧憬一笔一划写“十年”的我,也不会再说出要等一个人十年的这种话,不会再有这种想法。
我们都在长大。如果真正地要回头去看那个时期的自己,可能更多的感觉不是挫败,而会认为那是一个充电状态,不管是在哪个方面。
被自尊心和好胜心驱赶着,想要展示自己的虚荣心作着祟,用一种狂奔着的姿态拼命向前努力。
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奇妙又特别的意义。我以为的“爱而不得”能够带给我们的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7797826/af2597759c1bb5b3.jpg)
❤
晚上听歌时无意间切到林宥嘉的《傻子》——“等爱的人很多,不预设你会在乎我”。
忽然想到很久之前看过的一个故事。
1462年的佛罗伦萨,14岁的桑德罗·波提切利为了学画贸然闯入“恶魔修士”菲利普·利皮的画室。
利皮看他颇有些天分便收他为徒,悉心教导。波提切利苦心学习,在他22岁时就已名声大噪,成为美第奇家族最为器重的画家。
在大当家洛伦佐统治下,佛罗伦萨的艺术到达了“黄金时代”。而波提切利在这段时期,创作出了他最为著名的画作之一——《春》。
就在这时,拥有倾国之貌的女子西莫内塔出现了。在一次比武大赛上,她的肖像被人举着进入了赛场,全城为之轰动。而这幅肖像画,就是出自波提切利之手。
然后一年后,年仅一年的西莫内塔就不幸去世。她的丈夫也很快娶了新的妻子,而她的容颜也渐渐地被世人所遗忘。
但是仍然有一个人始终记着西莫内塔,他就是为她画像的波提切利。
不久之后波提切利创作了一幅《年轻女子肖像》,据说原型就是已故的西莫内塔。
他把自己关到小黑屋里,把希望寄托在研究但丁的《神曲》上。他希望自己可以像但丁一样可以闯进地狱,拯救自己死去的爱人。
佛罗伦萨艺术的后期趋向于黑暗堕落,很多艺术品遭到“虚荣之火”的焚烧。而接连遭受打击的波提切利不久之后也去世了。人们将他埋葬在了西莫内塔的身边。
这个他将近一生的创作灵感缪斯女神,他一直都在追随着她的美,但是却几乎从来没有得到过她的欣赏和肯定。
在我看来,这算是一种完全可以称得上高尚的爱情。只为一个人而存在,将她视为全部意义的状态,持续一生的时间。
又或许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没有西莫内塔就没有历史上的波提切利。如果当初他成为了被西莫内塔所接受及肯定的波提切利呢?
可能,他依然会是个优秀的画家,但不会再属于伟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7797826/1b82c79233b54285.jpg)
❤
当我们没有办法在感情中达到顺利的时候,就很容易陷入到沮丧的情绪里。
但是我一直都觉得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情感状态,它都有可能会成就你。这取决于你的应对方式。
你把它放到脚底,就可以踩着它站起来。你用它劈向心脏的方向,它就会伤害到你。
大部分的不开心不如意基本上都源于自身在处理一件事的过程中将它转换为情绪的能力和偏向。
也就是说,与其总是因为他不喜欢你而胡思乱想地难过,倒不如把这股劲头放在做自己在做的事情上去。
“爱而不得”似乎从来都不是个让人开心的词,我们会对这个词害怕逃避,但是回头去看,也许对很多人来说会是意义重大。
我们开始从这个词里学着审视自己,完善自己,学着去衡量去改变去突破。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过程都会使人受益使我们有所得。
这是一种很奇特的状态。它可能只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出现,大概就是你在青春懵懂时第一次感觉到“喜欢”的时候,你就开始从看似痛苦的感受中慢慢摸索着认知自我。
然后拥抱长大。
我喜欢这种感觉到不悦痛苦之后的蜕变,就好像是破了茧才能成为蝴蝶的蚕。
如果可以,也请让我“爱而不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7797826/b65021821567bd6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