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ao:
戏子也是活人。自杀者就是自己的认知没有过去而已。项羽就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但有的人就不会。真正决定是非结果的是人对事件的认知。而不是事件本身。这是基本的。很多人都以为某个事件会导致某种必然的结果,其实是认知封闭造成的。
所以人是自由的,每个人都对事件的结果负有责任,就是你对事件的看法和选择。明白这个道理,人才会去对认知系统去梳理。你对事件的解读和不同的行为选择,会让你成为命运的主人,而不是被外在注定。所以人会追求更耐用,高效的,才会持续创新。失去一颗歪脖树,会拥有整片大森林。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也是对可能的选择。有的人只看到必然,没有看到不同的可能。就像喵谷,就忘不了那颗歪脖树,不愿意拥抱整片大森林。
是自己懒,不愿意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任。不愿意对自己未来可能的新生活去探索,尝试,历险。
Long:
不懂得换位思考,从女性角度看后宫三千意味着什么,人可以改变看起来是命运的命运。虽然人确实什么也改不了。改变的种子没在大多皇帝身上。但还是有些皇帝只有一个老婆,就像我这辈子只有一个老婆,看似改变了,其实也是时代和我的命运决定了。
人不是自由的,因为一切早已注定,但这不自由都是人的自己决定的选择,所以要为它负责。机器坏掉不是它自己决定的,但是它坏掉就要被扔掉。出轨的人本质也不是自己能改变的。
但她体验了性交的刺激,自然也要体验赎罪的痛苦,就像电影中的反面角色,他作恶也是剧本写好,他受惩罚也是剧本写好。一切都已决定。赏善罚恶也决定。她不赎罪就像原子碰撞不被弹回,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所以,她本质上是无罪的,她只要按着这个世界的剧本走,就可以了,她本无罪,她只是这宇宙的无辜的原子。她犯的错也不过是按照这个世界的剧本走。她也要赎罪,这也只是剧本的要求。即便结束生命也是剧本的设计。
遇到开导她的人后不自杀也是写好的剧本,我也知道自己的命运被规定了,这并没有什么。每个人内心是什么样,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你最后开导的效果如何?
BeiDou:
没死,出国了。
有些是体制决定的,它生下来就是个皇子,这就是他的命运。这个脚本,就像中国的某些官员是光棍司令一样,他的家人早就移民了。但是我相信,她绝不会再向另外一个人说自己的这个事情了,不管这个人是她的丈夫,还是孩子。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些秘密,那就让它永远的沉睡吧,没必要搞得太清楚。说到成熟,我感觉你们有些人理解的成熟好像是不会出错的意思,所以我才说那只有是机器了,当然机器也有出错的时候,当能量供应不足的时候,也没法正常的运转起来了,人不是机器,出错也是人的自由之一吧。德莫克里特,和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也是有所区别的。
Long:
就像一个原子去轰击另一个原子,不是它自己能决定的。但它既然轰击了另一个原子,就自然要被减速甚至弹回。出轨就像这个原子,她赎罪也像原子被弹回。一切都是自然决定的。自然,因为剧本决定行为。
我刚好十年前也看过了,我认为伊壁鸠鲁,多此一举,为了人类可怜的自尊,非得画蛇添足一个偏斜运动。
Zhao:
喜欢过去的舒适感,就不可能养成拥抱未来的习惯。对世界依然抱有好棋,探索,才会有生命力。她本无罪。可以坦然面对。如果有罪的话,就是当时她沉浸在感受中,没有自觉的能力。谁都可能会遭遇这种情况,就是成年人掉入比这严重的坑里的比比皆是,呼天抢地,真的是没有必要。愚蠢的很。
有轨迹,没有剧本,剧本在不同的人心里是不同的景象的,那只是老天爷安排她对自己有更深入认识的一个节点而已,她却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以为有剧本的人会觉得自己的过程是被外在规定了的。心里有几个剧本,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个。
思维的开放性很重要。自己要能够从多种角度解读事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那个去发展,嗯,心里只有一个剧本的,就没有选择了。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是有不同的剧本的,不过只是想想,只相信某一个是真的。
这是一个心里误区,总喜欢靠辨别去确定,而不是尝试去确定。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保持开放性,去尝试,就不会被限定了。现在的波性和粒性其实也是保持开放性,波性就是可能性,粒性就是必然性。二者是兼具的并不矛盾。鸡与蛋同在,不分先后。粒性就是指向性,波性就是弥散型,或者曲线型。
你现在的头脑里,只整下粒性了。只有一种剧本,不接受平行宇宙这种AB剧。主体间性是现实的存在,同一个对象,不同的解读,一人一个解读。都是合理的,各自自洽。不是只有一个能够自洽。
BeiDou:
伊壁鸠鲁关于原子的两种运动,一种是直线运动,一种是偏离直线的运动。直线运动意味着原子被解释成被理解成质料或者纯粹物质性的存在或者受动的原理。
而偏离直线的运动意味着原子被理解为形式,被理解为灵魂,被理解为能动的方面。
在德谟克利特那里,原子只有直线降落。原子只是被理解为单纯的质料,单纯的物质性存在。所以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里区分了这两种运动,更欣赏伊壁鸠鲁的能动的一面一些。其实古希腊人,把这个原子不仅是被想象为空间性,而且还拟人化了。
偏斜运动是原子胸中可以进行斗争和对抗的某种东西,原子胸中好像还有某种东西,像人一样能够进行斗争和对抗。这就是古希腊人在原子论的表述上的特点,它被想象为空间性,它甚至还被拟人化。
关于头脑的解读问题,你说的这个有道理,涉及到大脑和心灵之间的关系。
从西方哲学史来看,一般有三个观点。第1个就是迪卡尔的身心二元论。第2个是托马斯霍布斯的还原论。而第3个就是斯宾诺莎的平行论。
第1个不用说了是后来科学证明是错误的,因为没有松果体的存在。
第2个跟第3个,起码在心理学家看来,都是正确的。就是你选择以哪个理论为基础了。但是,世界上信任这三种理论最多的是二元论。科学家只接受还原论和平行论,科学认为这是有可能是科学的,而二元论是绝对错误的。
可是二元论这么错误的东西,为什么世界上相信的人反而更多呢?这几个理论稍微了解一下,你就有更强的说服力了。因为迪卡尔设想,有一个松果体做桥梁。
Zhao:
二元论是错误的?这根松果体是不是存在啥关系?这根并不能证明二元论是错误了,只证明笛卡尔关于松果体的假设是错误的,二元论是人认知一切事物借助的模型或者通道,它不是结果。无所谓对不对。人的所有概念都是成对出现的,这个是二元论的基础。
BeiDou:
那时候的解剖学还不是很发达吧,他甚至指出了在哪个位置,但是科学发现没有。这可以证明,当然,以科学的观点吧。科学证明不了,在科学看来,是错误的。是这个意思。
Zhao:
别以科学的名义,科学只是一种方式,它并不给出任何确定的答案,不能说科学认为什么是对的,而是某个人,以科学的方式研究,认为什么是对的。科学本身是没有任何观点的,都是阶段性的人的观点而已。有人把科学绝对化了,有人试图借助科学系统建立自己的权威而已,都是徒劳的,科学会不断推翻它之前的认知图景。或者说重构,重新解释。
Long:
笛卡尔没有错,错的是时代让他不得不撒谎。
BeiDou:
所以,用科学的观点,话说,现在专业的心理学其实也是科学的观点为主。科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不是绝对化的问题,是证明的问题。我再说得明白一点,所有的心理学家都认为唯心主义是对的,唯物主义是错的。
而,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这是心理学所坚信的一个东西,也是所有的心理学家所共同承认的东西。因为,笛卡尔认为,每个人都像一台机器一样,是一个机械的反射,我碰见了火我感到疼,我就自然会把手收回来,但是我同样也有我的心灵,这两种是并行的,没有任何关系的这么两套系统,它们是在松果体这个地方碰在一块,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二元论。
但是,科学发现,并没有松果体。我说的错,是没有松果体。实验导致了它的错误。
Zhao:
物质和心灵只是同一个存在的两个侧面而已,是同一的。能被测量的部分是物质的,能够被心灵感受到的是另一面而已。不是二元合一,是两个视角合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