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学习了古典老师的课,做了一些笔记。
一、把握结构思考力的本质
思维过程如同一台计算机的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环节。结构思考力作为理性思维的基础,对应三个环节,本质上是理解、重构和呈现等三个思考层次。
第一层“理解”是收集信息阶段,目标是 “隐性思维显性化” 。结构思考力可以帮助我们有意识地运用结构,将注意力导向一个尽可能宽广的范围,并能够从结构的视角审视思维是否清晰。
第二层“重构”是思维加工阶段,目标是 “显性思维结构化” 。比如“论证类比”原则,以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搭建金字塔结构的方法,都属于重构阶段,目的是运用结构思考力的方式构建自己在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时的结构。
第三层“呈现”是思维的输出阶段,目标是 “结构思维形象化” 。形象化表达是结构化思考以后最有效的输出方式。
训练结构思考力之前,要把握它的本质才能有的放矢。
二、“以终为始”,明确训练场景
接下来要明确结构思考力的应用场景,有目的地进行训练。根据 “721法则” ,一个有效的学习,70%源于自己的实践练习,20%来自于他人的辅导和反馈,10%来自于课堂式培训学习。其中,实践练习要依托具体场景,而不是为了思维训练而思维训练。
结构思考力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的适用范围不局限于工作总结,而是在思考、提问、学习、写作、表达和执行等很多方面,都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场景是结构思考力最主要的应用场景,也是最主要的训练场景。
三、走出舒适区,进行刻意练习
普通运动员与顶级运动员的区别在于,他们更愿意练习自己熟悉的动作,而顶级运动员则更多练习自己还不会的高难度动作。久而久之,即使训练时间相同,甚至普通运动员的时间投入更高,也永远没有机会成为高手。原因在于他们始终停留在“舒适区”,进行低水平重复。思维训练也同样如此,我们需要走出“舒适区”,进行刻意练习。
1.有计划地将思维标准内化
在“《结构思考力》课程模块一”中,核心的思维标准有10个: 识别、判断、概括、论、证、类、比、配、得、上 。
想掌握结构思考力的思维方式,先要系统化地梳理这些标准,给自己定制一个思维标准内化的计划。在每周训练中,重点研究一个思维标准,并在实践中运用和反思。
例如,这周重点研究“证:以下证上”。那么,你在阅读的时候,就要重点考察作者的结论是否被下面的依据支持;在说话时,要看是否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提供了相关依据;在交流时,要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并提供相应的论据。
2.每天深入解决一个问题
可以每天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比如,可以利用跑步、上下班路上等空闲时间,尝试着运用“论证类比”的方法,找出看待同一个问题的各个维度和要素。
古典老师专栏里的 “今日精进” ,是一个特别好的练习路径。我们可以运用结构思考力加以分析,得出自己的观点,最后以留言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看一个问题可能会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可以通过审视别人留言的结构,进行学习多视角思考。
不用贪多,每天选一个问题深入思考,聚沙成塔收获一个善于思考的自己。
3.利用碎片化时间反思
你可以利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的时间,回忆一天的思维过程,并评估自己哪些地方处理得好,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好。
问自己这些问题:
今天哪些场景的沟通没有把自己的观点表述清楚?
今天汇报考虑的角度是否全面客观?
我今天解决了哪些问题,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
我做的事有没有为我的目标提供支持?
每天花些时间把自己的反思记录下来形成日志并定期回顾,会有助于思维的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