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坐在房间里看书,和同事闲聊了几句,喝了杯咖啡,然后就感觉看书特别有兴致,而且突然来了写作的灵感。
咖啡与酒同样有使人兴奋的作用,写起东西也觉得特别痛快。难怪过去那些浪漫主义诗人特别爱喝酒,似乎创作与美酒分不开。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出,余词尽废;例如人们熟悉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可谓千古绝唱。我觉得这首词的第一句也很关键,为后面的词奠定了基调:“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他是在“欢饮达旦,大醉”的情况下作此篇。如果那天他没有大醉,还会不会作出此篇?
类似的情况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如果没有痛饮美酒,还会不会有如此的豪情洋溢?
如果没有酒,这些诗词可能也会写出来,但写的恐怕就没有这样热情奔放了。
诗仙李白更是无酒无诗词,有酒诗百篇,所以他的诗里总能看到酒,比如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翻开历史,还有很多诗词提到酒:
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酒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可见其在人们的生活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对于浪漫主义诗人,酒是一种陶醉、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似乎没有酒就没有创作的灵感,有了酒,就达到“何似在人间”的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