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13340/1fa7aca82cc52a68.jpeg)
四年之前,我开启了阅读写作之旅。
从随笔《坚持写作的五样东西》到书评《如何用阅读教育你的小孩》,累积发表日志、随笔、书评450多篇。
如今,我已经记不太清当初写作的心境是什么样的,只是记得看完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后,有一种强烈的写作欲望。
四年以后,我又读了闫学的《给教师的阅读建议》,深深地体会到阅读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生活家庭带来的正面影响。
读完理财书,我就不断实战,在实战终结经验和教训,每月也有一笔收入,让我实实在在的感悟“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读育儿书,让我不再为小孩歇斯底里的哭闹而烦闷,静待孩子情绪的自然宣泄。读职场类书籍,让我明白组织的价值生态圈,想要长久的生存,必须学会合作共享。读教育类书籍,让我工作很省劲,好的工作思路都不是自己闭门造车憋出来的,就是靠找对好的模型和方法。
习惯的力量也能让我觉得一天不看书就欠缺了什么,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属于书本的时间。
回到正题,我觉得闫学老师这本书对我影响最深有几个点,现在分享给大家。
一、对阅读的认知:阅读是一种幸福的元素对每一个教师而言,当下最要紧的不是有没有读书的时间,而是你肯不肯选择阅读,选择过一种阅读的生活。
以为自己为例,为了保证基本的阅读生活,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用锤子便签写一份当日日常事务清单。按照时间管理的基本法则,把要做的事情全部都列出来,然后按照重要紧急的、不重要紧急的、重要的不紧急的,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归类,依次分配时间和精力。而阅读经常被列为重要的不紧急事项。
在这四年中,我也有过迷茫,书海无涯易迷航,深感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所以,十月份,我主攻了理财方面的书籍,比如《理财就是理生活》、《99%的人一看就会的理财书》、《幸福女人投资理财书》、《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这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解决家庭理财的困惑,从多本书籍中寻找方法,是个人积极主动选择的阅读生活。
二、对阅读环境的思考: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
六年前,我在一个很偏远的山村小学教书,那个村庄离县城100多公里,每次坐车需要花费2个多小时。虽然学校里面有很多不足和欠缺,——但是那里有一个书籍的王国,图书馆存放的都是80年代经典书籍,从苏霍姆林斯基到陈鹤琴再到魏书生,我一本本地去啃,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乐此不疲。因为我深知自己的教育素养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渴望改变现实的愿望特别强烈,而阅读理所当然成为了一种精神需求。究竟原因,是不想让自己落后于中心地区的教育同行。
三、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读书供给作文只有两方面的用处:一方面是思想方面,我们可从书中懂得世间各方面的真理,人生各样的真相。一方面是技巧方面,我们可从古今各大家的文章上学得他的词句的美丽和风格的清高。
仔细读这段话,不由令我感叹,技巧方面可以大量训练习得,而思想方面训练却贯穿人的一生。
这让我想起北大中文系教授曹文轩的一段话: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就是弓和箭的关系”。他说,离开阅读谈写作,基本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话题。阅读是写作的一个前提,写作是阅读的一个结果。要把箭射出去得有弓,要把箭射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这把弓得很强劲。箭能不能射出去、能射多远,弓的强劲、积蓄的力量非常重要。只有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的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
想要把文章写好,写得有深度,就需要蓄力,读得越多,这股力量积蓄得越强大,写出来的文章也越有张力。
后记
作为一名教师,阅读与写作给我带来最大的改变是:内心充实,珍惜当下。
想读跟多的书,写更多的文,刷微博、追剧成为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写得越多,收获也越来越多。记得去年荐书活动中,我凭借一篇书评,获得了市级的“优秀荐读人”称号。今年以来,公众号粉丝数量也在稳定增长,看着每位读者给我后台留言,让他们早上能第一时间读到自己写的文章,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