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人鱼》看香港的市井

作者: 8eff2e33726e | 来源:发表于2017-04-27 17:32 被阅读36次

    对于热播的《美人鱼》,在我看来不过是沉闷都市生活的剪影。当然,《美人鱼》相比烂大街的都市爱情,却是视野的进步。

    大话西游

    也许你还会记得《美人鱼》的一张官方海报上写着这样一句诗: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但看完电影的观众会发现,其实《美人鱼》和这句诗并没有太多联系。莫不如说,它只是以周星驰惯用的方式挪用、拼贴了曾经的历史修辞,那么,这样的挪用真的会重新激活我们的历史记忆吗?

    美人鱼

    香港人爱说“搞”字,爱吃路边摊,爱喝下午茶,爱人声鼎沸和喧嚣。粤语是粗俗又富有质感的,你站在他们中间,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像夏天的汗,那么焦灼的贪恋着毛孔和皮肤,或许这便是香港电影在经历了上世纪的商业与艺术的辉煌,在李小龙、周星驰、张国荣之后所呈现出的反思与回归,在小成本电影里寻找出路,从这些电影海报和剧照中便不难发现,小人物是现代香港电影的灵魂,他们以这座石头森林为背景,去坦诚与伪饰,因为这个城市从来都不缺少故事。这些夹杂着历史与文化的地名似乎便是这些小人物的肌理,当他们穿梭其中,一遍一遍经过霓虹灯、便利店、夜市大排档,在人潮里与谁交错时,这座玻璃之城饱含深情。

    大话西游剧照

    与其说周星驰的小人物传奇是香港电传统的余音缭绕,倒不如说是在当年的社会情境下,香港的市民阶层有底气有耐心去容纳这类小人物的励志传奇,从而开辟出一片独属于香港俗文化的土壤。而《长江七号》里再听到“我们虽然穷,但不乱说脏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不会拿”,有的是苍白但有力的道德感召力,有的是一个社会蓬勃上升时的坦荡与胸襟。

    周星驰电影里的小人物其实是香港精神的道成肉身。所谓的香港精神,真正打动我们的或许不是香港人素来标榜的那套法治、规矩,或者文明,而是有一片小人物打拼的空间,正是这片空间的开创,让香港精神落了地。当我们想到香港精神,不光想到那个维多利亚港的香港,也想到周星驰电影里认真生活的小人物群像。

    大话西游剧照

    但是这些年,我们也看到了,这个小人物的故事其实越来越难说下去了。小人物的励志故事的底色其实是香港梦,是我们记忆中的粤语片、但最后留在众人眼中的不过是市井里的悲欢。

    周星驰

    在《西游降魔篇》上映时,已经有影评人敏锐地看到这个电影标志着周星驰电影的一个重大转变:从草根变精英,孙悟空这个反抗体制的形象变成了反派,它想表达的世界观是:体制再不好也比没有体制要好。戴锦华更有一个有趣的说法,说《西游降魔篇》最后,孙悟空变成了美国的金刚。再看《长江七号》里,因工意外丧生的建筑工人最终被一个外星生命拯救,而作为建筑工人的周星驰还要对自己的老板感恩戴德,周星驰的儿子最后也和贵族学校里气焰嚣张的贵族子弟们一团和气,称兄道弟。小人物的出场,最终目的是要完成阶级和解。这样的电影当然不是拍给建筑工人看的,是拍给中产或准中产看的。套用有位学者的说法:善良的底层抚慰着中产的心。

    美人鱼

    那么,《美人鱼》几乎就正中社会利益阶层下怀。电影一面是今天精英们最乐此不疲地拿环保、养生当人生修炼,另一面是爱情至上。吕克·贝松说爱情不是济世灵药,只是一剂阿司匹林。那么《美人鱼》告诉我们的是:爱情不光是济世灵药,还是免死金牌。这是周星驰版的《海豚湾》,但更是周星驰版的《色戒》。以环保为邓超的财富洗白,再以人鱼间的跨种族爱情打扫全场。海报上写的是风云激荡,到最后是风平浪静合家欢。最后真切道出了这个阶层的心声:左手金钱,右手良心。套用毛尖的一篇文章的题目来说就是:卖完良心再回来。这是他们的野心,也是他们的道场。

    美人鱼

    放几十年后来看,《美人鱼》或许也能像《大话西游》一样成为经典,想必我能看到更年轻的观众也能为它捧腹。尽管它的台词、桥段怎样老套,但《美人鱼》也能构成他们对爱情、对世界伦理最初也最美好的想象。

    人生的选择不过是鱼丸或粗面,如果没有鱼丸那就粗面吧。香港,这个城市在历史中的沉浮变迁已经让它具备坚韧的内核,不是变成一个沉默的怨妇,而是不掩饰自身的嬉笑怒骂,表面轻佻,实则是对世界和自己的宽容,调侃苦痛,放下崇高,这一茶一饭,一朝一夕的温暖都在香港的市井小事里。这些电影故事依靠这些在文化和历史里成长的小人物来支撑,而香港的地域文化也在或坚硬或温情的滋润着影像里小人物的内核,电影散场,故事绵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美人鱼》看香港的市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ln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