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首先在备课时,就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案的设计。课——首先是具体的儿童。如果教师不了解他的学生情况,不了解听他讲课的是些什么人,那么他是无法备好这节课的。
课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案的及时调整。生动活泼的教育工作要求随时对10分钟以前还觉得是正确的、必要的东西做出创造性的改变和修正。【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教育教学机智吧。教师要根据这些课堂上出现的情况,随时修改课时计划。】
脑力劳动不仅指学生的脑力劳动,而且包括教师的脑力劳动。在学习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看出和想象出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怎样进行的,学生是怎样感知教师叙述和讲解的东西的,以及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很好的预测。预测出学生掌握知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相应的想出解决的办法。】真正的好课应该是教师始终注视着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他用不着等到下课后再去了解学生是否领会了教材,而是在课堂上就能够看出学生的脑力劳动情况。他一边思考自己所讲的东西和学生的理解东西的含义,同时还在思考自己的教育技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自己所做的事情跟所收到的效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一个依靠存性?
教师的真正的思维素养,就在于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就能找出一些工作方法和形式,使他能够看见学生的思路是怎么发展的,就是反馈联系的原则。在课堂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通过这些作业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从具体事物中反映出来,面对这些具体事物是可以观察到的。【简单点说,就是教师讲授完知识后让学生做相应的动手实践的练习,教师通过巡视及时发现学生还没有掌握的知识并给予及时的帮助。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牢固的掌握知识。而不是在课后,学生对知识你充满疑惑时再给予帮助。】
思考应当从“做事”中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才肯思考,不注意听讲、思考开小差的情况才会消失。要关注学生的草稿本,密切关注学生的脑力劳动在草稿本上的反应。【通过对草稿本的观察,可以看出哪些学生在做题时是思路清晰的,调理清楚的进行思考和完成的作业都。还有些同学思维是跳跃的甚至是混乱的。】
如果把教育过程首先当做一种对学生的脑力劳动的指导活动来分析,那就必须十分强调指出教师的创造性的巨大意义。一定要记住,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的心灵和精神的儿童。一个好的老师,好就好在他能感觉出课的发展的逻辑 ,使课的结构服从于思维的规律性。教师要善于偏离计划,以致完全改变计划,这并不是不尊重计划,而恰恰是出于对计划的尊重。所谓创造性,绝不意味着教育过程中一种不可捉摸的、服从于灵感的,不可预见的东西。只有精细地预见到并且研究过教育过程中的许多事实和规律性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够使真正的教育能手当机立断的改变计划。【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的改变课时计划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体现。只有那些对教材进行过深思熟虑地研读,并有自己独到见解的老师,才能够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改变。今天刚刚走上教学工作岗位的老师很难做到这一点。这需要专业知识的成长,也需要时间的累积和经验的积累。】
教师深刻而广泛地熟悉他的学科,以至于在讲课过程中他不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思路上,而是能够看到学生在怎样的思考,占据他的注意力中心的不是自己的思想,而是学生。教师的知识超出教科书的范围越多,他的话的含义就略深刻,学生中他的讲述的字里行间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这里再一次强调了教师的智力背景对于课堂教学,以至于学生的听课状况和效果的影响。】
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教师脑力劳动的一面镜子,教师在备课时不能把教科书当做知识的唯一来源,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