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感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3从“潜层面”分析美国的语文课程目标

读书感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3从“潜层面”分析美国的语文课程目标

作者: 听雨_9998 | 来源:发表于2024-02-09 08:10 被阅读0次

4.2美国的语文课程目标取样

美国的课程目标特点:

1.美国教育行政权归属地方,各州市乃至学区学校都可能拥有自己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2.20世纪90年代,美国联邦教育部推出“詹姆斯·麦迪逊课程计划”,接着国家教育标准和改进委员会领导编制了“核心课程”课程标准,包括英语的国家课程标准。但是,“詹姆斯麦迪逊课程计划”仅具有参照性和样板性,不具备强制性和法律性,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得以贯彻执行,而国家课程标准,“对于那些科学教育负有权力和职责的州和地方的教育机构来说,这一标准只是一种模式或指导原则”,供各地“自愿采用”。

美国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共性:

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达成的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策略,在课程取向,教育政策,特定文化,知识状况方面有共同的地方。

(这些方面是属于层叠蕴涵框架中的“潜层面”。)

取样片段:

1.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协会的报告《进大学之前应有的学术准备——学生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具备什么能力》高中英语

总述(部分)

语言应构成教育的中心。语言能力有助于种种的目的——完成日常的各种活动,对于事物的态度和观点的沟通,思想的扩充,个人意志的传递。

阅读能力与文学

——阅读内容提出相关的适当的提问。通过评价观念进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

——思考文体与内容之关系。

——理解种种文体,种种文化性质的文学的阅读能力。

——对于著作的兴趣与探究精神。

——积极地,想象力丰富地钻研文学的能力。

(与中国的课程目标相比,美国课程目标与中国课程目标中的不同点有两点:1.提问的能力。中国的孩子很少提问,大多数在回答,他们有规范的回答问题的思路和答题的思路。提问是主动的思考,真切的思考,提问,才能发现问题。2.进行批判性阅读的能力。原来的语文课标中,批判阅读的能力很少提及。)

美国新泽西州《核心课程内容标准·语言艺术素养》1996年

总目标:

1.所有学生能在不同的条件下,为了各种真正目的和听众讲话。

(真实的对象,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最自我真实的语言)

2.所有学生能在不同的场合积极的倾听。

(倾听比言说更重要。我们在倾听的同时,自我也在觉醒,在回应。)

3.所有学生都能成不同的听众,在内容和形式上组织不一样的文本。

4.所有学生都能通过理解和批判分析来阅读,倾听和评论并作出回应。

5.所有学生。都能评论理解和使用没有上下文的真实信息和陈述。

(能将非连续性的信息按照一定的原则,将之组织起来,并加以分析理解和言说。)

这个目标和中国的不同,主要在于倾听。中国的教学目标里面很少涉及到倾听。

美国,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立学区《英语语言艺术课程说明》1994年

总述部分:

内容包括听力,会话,观察,阅读,语言,写作,拼写书法和学习技巧等内容。

本课程直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检查自己的价值观。

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并最终为发展和完善民主社会主义打下基础。

这个课程目标和中国的不同在于。强调个人的价值和自我的意义。

八年级语文课程大纲·阅读

在运用方面,学生将能够:

1.根据阅读目的确定合适的阅读速度。

(不同内容的作品需要不同的阅读速度。)

2.看懂2~5个步骤的说明。

3.识别文章中的宣传技巧。

4.理解日常生活中的词汇:

5.扩大和丰富选择文学作品的个人标准。

标这个准和中国的课程标准最大的不同就是生活化,面向生活,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美国纽约市《英语交流艺术大纲》1988年九九年级细部目标(部分)

听和说部分

目标:解释口头信息

任务:区别有重要意义的和无意义的信息,识别别人讲话中的宣传成分和基本态度;能在听到的信息基础上引出逻辑性结论并加以概括;能区分信息中的事实和意见。

[区别、识别、区分,美国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怀疑能力]

目标:客观的听别人发言

任务:在倾向的报告别人口头发言内容这里,全部可利用的信息进行研究后作出评价。认识家庭和社会传统对文化的影响

(锻炼倾听,注意倾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客观”,“倾听”这些目标与中国的不同,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

阅读和写作部分

目标:联系社会以获得对自己的认识。

任务:发现有助于表现各种事物意义的技巧,通过将个人和虚构以及非虚构作品中人的精力进行比较加深认识个性,识别个别人在真实生活和虚构作品中的潜在价值。

[美国的课程目标多处强调个性、自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客观的看待问题的能力。]

读后思考:

这一节重点列举了美国不同州的语文课程目标,和中国的课程目标对比,可以发现美国重点培养学生的客观看待事物能力,倾听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强调关注所有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说明:本文的加括号部分选自《李利手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感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3从“潜层面”分析美国的语文课程目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oka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