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一则“中国游客被瑞典警方拖出酒店扔坟场”的消息迅速蔓延,在网友间炸开了锅,跟很多热门事件一样,第二天事件开始反转。那哥们的一个假摔,更是惊动了大使馆。

当举国人民义愤填膺要大闹瑞典使馆的时候,人一家三口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玩儿的正欢。

到这儿还没完。外交部发布安全提醒也就罢了,最令人震惊的今天央视新闻发了“中国驻瑞典大使接受当地新闻的专访”。文章中语气的傲慢、蛮横和无理,不比撒泼打滚的曾先生一家强多少。我很不了解,为什么要如此大动干戈,难道另有隐情?

去到国外,理直气壮地把国内的一套价值观、言行和逻辑搬到别国,碰壁也就难免了。这在美剧《黄石公园》中有很好的表现。片中这位先生说,“一个人有这么多土地,大家分享可以吗?”这是典型的中国人逻辑。类似的还有:你有钱,不就应该给我分点吗?你是学法律的,不就应该免费给我提供咨询吗?
中美价值观冲突
瑞典酒店的这种事情要放在国内,大家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根本上了热搜。不信,我来举几个“强盗与流氓”的例子:好家伙,到国外,这招不好使了,
一个因抢劫被法院判了5年监禁的男子,其老婆抱着3个月大的小孩,天天在警察局哭喊着闹事儿,警察拿她没办法,还好喝好吃好招待的伺候;
电动车不管红绿灯,突然从马路上冲出来跟正常行驶的机动车撞上,摔在了一边。报警后,警察明知道是电动车的全责,但还是劝你算了吧,谁叫人家是弱势;
某妈妈带着小孩儿坐火车,但只买到了上铺,看着下铺的小伙子,要求换铺,还不补差价,不换你就是人渣;
……
这种例子还有一堆。耍赖、撒泼、装弱势群体得到的结果和利益要比老实人走正常通道快和好,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可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也不难明白,中国从来都是一个这样的社会——公私不分,规则与人情纠缠不清。而西方人把契约与规则放在第一位的那一套,在我们眼中似乎有些不近人情。
我凌晨到了酒店,外面天寒地冻,人生地不熟,我是顾客,我当然可以在大厅里躺一下等到天亮,又不妨碍你们什么,你是酒店,有义务提供帮助,更何况我同意付费,管你有没有房间,有没有办法,有没有妨碍他人。
你看,这是不是跟年轻人必须给老年人让座一个逻辑。
尊老爱幼,没有什么不对,但总要考虑对方的感受吧。一个女性朋友跟我说,有次她坐公交刚好赶上大姨妈,肚子巨疼,一个生龙活虎的大妈站她跟前,她没动,但能感觉到如刀般的目光,这时售票员发话了,“年轻人少坐一会儿,给大妈让个座”。我那朋友坐也不是,站也不能,最后还是耐不住脸皮薄,不情愿的被让座。大妈并不领情,一屁股坐下,连个谢谢都没有,鼻孔还哼了一声。每次听见售票员毫无来由的喊“年轻人少坐一会儿,给老年人让个座”,我就没好气。现在的大妈跳起广场舞,那叫个龙腾虎跃,身体不知道比年轻人好多少。
老外看不懂“把事儿搞大,道德绑架”的做法,只遵循一套奉行多年的规则——不到中午12点不能check-in,大厅不能睡人。大喊大叫,吵到住客,无法控制,就喊警察。警察来了,大哭大闹,喊打喊杀喊死都没用,直接当你喝多了,拉到“荒郊野外”醒醒酒。
这次瑞典酒店事件,让我又想起了今年初在国外机场频发的国歌事件。这背后其实都是一个逻辑在作祟——蔑视规则,只考虑自身利益。不同的是那次群体事件绑架的是国家,但结果都一样,在世界面前中国人像小丑一样。影响的也不只是个人,而是全部的黑眼睛黄皮肤。
为了树立一个好形象,那么我们出国旅行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要遵守当地法律,遵从规则,尊重当地文化与习俗,遵循国际公认的规则就好。这些规则包括但不限于给小费,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这些只是现代一个文明人最基本的要求。
如果遇到任何事情,请理性沟通,外国人也是讲道理的。遇到挑衅的,种族歧视的,出门在外,还是怂点好。最后一招,求助大使馆。
只希望,出国旅行的朋友们,别再出丑。
感谢大家持续关注我的旅行专栏,跟着鹏叔一起游世界旅行游记攻略集锦持续更新中:按国家分类,带给你更多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