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正是三年前的一句“早点回来”又再次召唤我来到这片国土。
彼时,我还是一名交换生,怀着满心的憧憬,在这片小小的天地搜寻着一切新奇;此时,我已成为读研的一分子,住在校外似乎才真正开始接触社会的诸多真实面貌。
对许多人来说,新加坡是“家外之家”,如今我也成为一分子。自己带着求知若渴的好奇,即将展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新一轮求学之旅。
狮城小纪(一)——祛魅新加坡新加坡的樟宜机场是迎接所有旅客第一站。
一下飞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机场穿着一样制服,却肤色迥异的工作人员,让人下意识察觉到这里是异国他乡。在这里,人们使用同样官方语言的同时,还保有各自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传统,机场里可以看到其他国家机场鲜少看到的“祈祷室”。
在入境关口,本国长期居民可以通过电子系统快速过关,老弱病残孕和带小孩子的父母有特殊通道(而且非常严格,年纪稍大的儿童排队到出口又被告知需要去另一队排队),当然其他外国游客都需要排长队逐一通过人工检查。当然人人都希求特殊待遇,希望节省自己的排队时间,站在身后的一个西方人问“这里有没有欧美通道?”,工作人员回答所有外国国家都一样。
我看到新加坡的铁面无私,也看到新加坡的人性关怀。
狮城小纪(一)——祛魅新加坡次日一早,我到附近的商城采买日用品,先在一间食阁吃早餐。两位老伯面对面坐着,一人端着一杯咖啡随意闲聊;一对情侣开心说笑,餐厅很吵,所以两人不断凑近耳语;还有一家人带着小宝宝坐在我旁边的方桌,跟他们一起的还有一位菲佣,其他人在用餐的时候,她一直抱着小宝宝没有吃饭,她的面前也没有摆一碗饭。
这里有有小印度,有小泰国,也有小菲律宾,对于游客来说,这些是不同的参观景点,对于漂洋过海而来的异乡游子来说,这些地方是“价格比较便宜”,“可以得到比较多友爱”的安全岛。
狮城小纪(一)——祛魅新加坡放眼望去,这里一片都是绿。
新加坡是花园城市,植被繁多,街道整洁。小鸟一定喜欢这地方,它们不怎么怕人,人走过去时,鸟会象征性地跳几下给你让路,非常有趣。我居住的公寓有一小间厨房,早晨我一开门,迎接我的是几位刚刚用餐完毕的小鸟,扑扇着翅膀飞去了,桌上则是它们吃的“残羹剩饭”。上午,几只小鸟大摇大摆地从一排门前梭巡而过,那气势简直像是公寓检察员,也许它们叽叽喳喳在作着些什么评论吧,只可惜我听不懂。晚上,趴在墙壁上的壁虎又是另一道景观了。
动物和人的关系可以如此自由和轻松,亦是这里值得被关注的理由之一。
大学时代的交换,被给予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条件,领略的也多是新加坡最光鲜的一面,现在看来,这种晕轮效应正在渐渐褪去,没有了心理光环加持的新加坡,祛魅后会是怎样的模样呢?
短短两三天,我又点点滴滴想起几年前的一些画面,不如记录下当下,勾勒出一个较完整的回忆。这几日行程匆忙,加上有些画面稍纵即逝或不便拍摄,所以本次照片欠奉,有点遗憾。
课余时间自己会争取一直连载这个主题,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围观交流: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