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像男孩一样调皮好动,小学四年级前几乎没有写作业的记忆,印象里几乎都是玩。看功夫影片就和小伙伴练铁砂掌,一巴掌拍在墙上手红了也都不觉得疼;跳皮筋从脚脖开始,能跳得比自己个子都高;抓羊拐把乒乓球抛上的间隙羊拐能翻好几翻……放学不到天黑妈妈满条街吆喝着寻吃饭,我几乎不着家。
小学到高中我一共上了六个学校,成绩一直不是特冒尖,高二分科后我突然对学习有了浓浓的兴趣,大概令我头疼的物理终于不用学了,更重要的是,遇见了教“糖葫芦记忆法”的历史老师,在他的引领下把知识进行体系化建构,一线串珠,记忆变得好简单;地理老师更霸气,他从不带教材,却能徒手画出课本中任何地图,且保证分毫不差。遗憾的是乡村教育基础太差,那年高考我距分数线差八分,主要是数学分数太低太低。
父母想让我复读,我则决定去爸爸厂里上班当个小工人,家里姊妹四个,我想上班挣钱替父母早分担一点。
暑假的一天,前院的赵叔叔到我家聊天,问我今后怎么办?没等我回复,他无意说了一句话“女孩家,上那么多学干啥?反正早晚是要嫁人的。”听完这句话我突然对爸爸说:“爸爸,我想去复读。”妈妈怀疑地看着我,发现我不是开玩笑,就赶紧催父亲替我收拾复读的行李,唯恐我反悔。
复读意味着押宝,要押上一年的孤独和奋进。那一年,无论冬夏,每天早上我几乎都是学校第一个起床学习的,也是晚自习铃响第一个跑回宿舍上床睡觉的,等到大家慢慢悠悠回来洗漱完毕,我已经睡醒一觉,在大家渐渐降低的说话声里,闭眼回顾一天所学,过电影一般,模糊记不清的第二天一早赶紧复习。
学校外面有条小河,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随便吃点饭就跑到河边看书,一个人坐在河边,冷天的寒、夏天的热从不在意,直到晚自习的预备铃声响起,文科很多识记性的知识我都能背得滚瓜烂熟,现在依然记忆深刻。数学老师是爸爸的同学,一道题他能一口气讲十几种方法,其实讲三种能听懂已经足够,如果那时候能多让我或同学们上台讲会更好。
赵叔叔那句漫不经心的话,我常常拿来惊示自己:如果有人扔给你一团土,别扔回去,就用它种桃、种梨、种春风,如果有人嘲讽你就把它当作激励,如果有人批评你就把它动力,如果有人为难你就跨越它,一步步,一关关,跨越生命中的山山川川,在起起落落间升级和练就自身的能力,直到相逢更优秀的自己。
女孩子怎么了?你的字典里没有那么多妥协和放弃,更不需要自卑和怯懦,你要有自己的精彩和荣耀,这份荣光只能你自己授予!
高考,不在考试的那一刻决定,而是在准备高考的每一天,你是否自律、专注和充满激情,你能否高效、热情、冷静地去投入,你可否勇敢、坚强地去面对枯燥的试题和周而复始单调的生活,你敢不敢直面忽高忽低的分数并且坚定自己的信念。
天赋重要吗?你的决心就是天赋,你的勇气注定了天赋,你的坚持写就天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