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阳明心学262——心外无物

阳明心学262——心外无物

作者: 若水ct十陈涛 | 来源:发表于2021-01-05 13:02 被阅读0次

          阳明心学262——心外无物

      (2021年1月5日星期二12:46)

      读《传习录》五十六篇,对于心即理、心即物、心外无物又加深了认识。

      我理解心外无物这个词时,感觉不好理解,心外怎么无物呢?在我们心外物多了。如果说心外无物,那不是唯心主义吗?我理解时,相对去看的,心外既然无物,就是心内有物了。从心内有物角度来理解,就好理解万物为一体了。

      对于阳明先生回答山谷之花来看,理解不同,认识就不一样。山里的这株花树自开自落,与我的“心”有何关系?要从“心外无物”的字面意思来理解,确实没有关系,我是我,花是花,毫不相干。山里的花是确实存在的,又怎么说心外无物了呢?这不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吗?要这样理解,确实如此,就是典型的唯心主义。

      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是那里按自然规律而存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不以人的心认为它在就在,它不在就不在。不承认这个道理,就是唯心主义,而阳明先生并没有否定这种观点,而是坚持了这种观点。但是如果进一步理解阳明先生的话,真正理解了阳明先生“心外无物”的真实内涵之后,就不会理解为唯心主义了,就有唯物主义的味道了。

      还是就山谷之花来说,你不看这朵花时,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这里的“寂”不是“不在”,而是“在”,只是“不动了”。看吧,阳明先生也承认花是存在的,而不是不存在。寂,只是不动了。这也就是有善有恶意之动,意上没动,但承认其存在,不是唯物主义观点吗?

      阳明先生接着说“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当你看到此花时,便感觉此花进入心内了,要是肤浅理解的话,就是心内有物了。其实是肤浅的理解,也是很好的理解。并不是此花进入了心内,只是心发生了意之动了,才感觉进入了内心。

      本文第二部分也很有意思,也进一步说明了“心外无物”的道理。“大人与物同体,如何《大学》又说个厚薄?”如果从万物一体的角度去理解,《大学》所说的厚薄,都是良知上自然的道理,不可违背。就象交通秩序一样,一旦违背了就乱了。良知上的自然道理也不可违背,只有理解了、明白了、坚持了这个道理,才符合天道,才是真正的存天理、致良知。

      圣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心存天理、致良知。对于他们来说,眼耳鼻口身只不过是一面“镜子”而已,外界事物通过这面“镜子”反映到心中产生了意,意一动,就感应了万事万物。 这是万物一体,无内无外。我心即天地万物之心,天地万物不外于心。

相关文章

  • 阳明心学262——心外无物

    阳明心学262——心外无物 (2021年1月5日星期二12:46) 读《传习录》五十六...

  • 心外无物—阳明哲学

    心外无物—阳明心学 文/小芳姐姐 心外无物,物是事情的...

  • 对心学的误解

    关键词:心学 心学的错误 王阳明 王守仁 •心学是唯心主义。 【纠正】 心学不是唯心主义 王阳明心学的心外无物和唯...

  • 王阳明心学精髓之一:心即理

    王阳明心学精髓之一: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从认识论角度理解,王阳明认为人心就像镜子,...

  • 读《传习录》有感

    阳明心学如日月,后世学子潜心学。 愚钝如我虽难悟,学思践悟细领略。 心既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四句教,阳明心学...

  • 王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是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其精神内涵包括:“心外无物,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 阳...

  • 养护身心

    近日,在《传习录》上了解到王阳明的人生智慧。我们说王阳明研究的是心学。是管理心的学问,他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吾心即理——500年来第一人之心学——再读王阳明

    "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的"心学"思想,是500多年前明代中期的王阳明相对于南宋朱熹"理学...

  • 知我63

    王阳明:“心外无物。” 马健桐:“我外无物。”

  • 第32篇:哲学家王守仁见死不救,却写文章悼念,是何居心?

    王守仁,明代著名哲学家,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因此也称王阳明。在哲学上,他独创“心学”,提倡“心外无物”、“心外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阳明心学262——心外无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wi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