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九月,上财校友的读书活动落脚台湾。筹划和响应紧锣密鼓,我们得以幸运地走进台北。
台湾对我而言,意味着两成流行歌曲,两成敢言的电视节目,三成美食与山水,剩下的大概全在故宫博物院。传统文化于自在的土壤里才能迸发出具有魅力的生机,否则只有凋零或蛰伏。我们偶然品尝到鲜美的果实,感到陌生又似曾相识,那应该就是没有变味的故乡物产。
我和这里的关联,是近两年最常用到的台湾网络版《异体字字典》。它严谨、方便,每次查询的结果都大开眼界,这对我这样于文字有兴趣的人而言,是博学又周到的老师。而没有经年累月的耐心收集和校对,获得这样的成果难以想象。这是传统知识分子才有的派头。
为准备台湾站的校友活动,我找到一本上世纪的老书——《异体诗浅说》(云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以下简称《浅说》)。它的作者是吴积才先生,当时任云南师范大学校长。他是位方言学家,对古诗词的研究也颇有建树,在这本书里把异体诗分作六十一个类别,这是他多年用心收录、整理的结果。
一、什么是异体诗
过去对学术材料的查证难度不比当下,现在可以借助互联网寻找线索,而当时的考证、注释全凭积学的硬功夫,这本书里罕见的异体诗集成可见心血。吴先生把日常发表的小文章归类、集结成册,并请了国内首屈一指的诗词和音韵学家王力先生题名。
据序言介绍,异体诗散见于诗话、词话以及诗集和笔记之中,除了清代的《回文类聚》以外,异体诗领域尚没有全面的专著,所以这本《浅说》可堪品读。
1、一首好诗需要这些要素:符合审美要求的遣词用句,自然灵动的意境,和真诚且触动人心的警句。
比如“春色经年客里过,暗香疏影冷山阿。归来羞见枝枝雪,飞上头颅一半多”(清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梅花诗》;首句的“客”是仄声,近体诗一般不出现三仄脚,所以尾字的“过”应念平声,且意思相同,即首句仄起平收),着笔客里梅花,念及近乡情怯,意境雅致;用枝上点点借喻自己的一头白发,感叹岁月蹉跎;诗句一吐块垒,很能引发人的共鸣。
这样韵律优雅又自然真诚的诗作值得称道,而异体诗同样具备这些好诗的元素。按照《浅说》的评语,异体诗是“难能而可贵”,这很准确地概括了这种诗歌体裁。
2、异体诗的“体”既指字数,也指形式。不同于古代诗歌多用五言、七言的形式,异体诗古称“别体诗”,“言”数多样;它也常常突出回文、双声、叠韵、顶真的特点和修辞法,甚至使用独句,给人新颖而别致的审美享受。
作者吴积才先生总结:“(异体诗)这要求作者具备异乎寻常的语言运用能力”。就是说作者需要巧妙糅合声、义、语法、字形、辞格等规律,获得特殊的形式,使人耳目一新,又不落营巧。
3、比如下面几首《浅说》收集的诗:
1)很少见的九言诗
元冬小春十月微阳回,
绿萼梅蕊早傍南枝开。
折梅未寄陆凯陇头去,
相思忽到卢同窗下来。
歌残水调沉珠明月浦,
舞破山香碎玉凌风台。
错认高楼三弄叫云笛,
无奈二十四番花信催。
明杨慎的九言《梅花诗》
全诗九言,却朗朗上口,意气充盈、语句优雅。“歌残”、“舞破”两句各自逢双必反(比如残、调、珠、月这些字),使句式紧凑,又对仗工整,值得品味。
2)回文七言律诗
潮随暗浪雪山倾,
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
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天晓,
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
碧峰千点数鸥轻。
宋苏轼的回文七律《题金山寺钟》
这是一首平起平收的七律,远离河岸的渔舟夜钓,桥、巷、寺、泉,远树、红霞,山水、轻鸥,勾勒出一幅淡雅丰富的文人画。
回文来读:“轻鸥数点千峰碧”,又成了一首平起仄收的七律。意象都在,语句自然通顺,但主谓宾的结构反了过来,顿时意趣丛生:明月钓舟就是意外收获的绮丽景致。这样的诗作实在“难能”,也可以窥见东坡的才华和充满灵性的诗魂。
3)还有一种形意诗:
《浅说》记录:宋神宗时期,北患不断,北朝来使常狎辱禁林,以作诗出题难倒翰林们为乐。神宗于是命苏轼去接待,来者仍滔滔不绝,东坡说,“作诗不难,看诗稍有点难”,于是写下这首《晚眺》(指眺望晚景)。
这是一种神智体,据说这位北使横竖看不出来,羞愧难当,再不敢在北宋翰林面前讲诗了。
该诗应读成:
长亭短景无人画,
老大横拖瘦竹筇。
回首断云斜日暮,
曲江倒蘸侧山峰。
这是一首平起仄收的七言律绝,格律很工整。东坡先生在常规诗作上叠加了一层密码,也增添不少乐趣。
流传到现在优秀的异体诗,有不少出自王维、苏轼、杨慎这样的大诗人,可见异体诗并非简单的文字游戏,而是才子们意气风发、娴熟幽默、机锋犀利的文学舞蹈。
(未完待续)
敬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不熟的果实最好(ID:bushideguoshi)
本号文章皆为原创,微信以外平台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