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和诗随笔散文散文
鹅毛诗人、考古复原红楼梦作家唐国明那些14、16岁的小红颜知己

鹅毛诗人、考古复原红楼梦作家唐国明那些14、16岁的小红颜知己

作者: 唐国明 | 来源:发表于2018-09-12 12:59 被阅读3次

    鹅毛诗人、考古复原红楼梦作家唐国明那些14、16岁的小红颜知己

    永远有一个14、16岁的诗歌女孩在唐国明的鹅毛诗中存在

    (本文作者唐国明近照)

    我8岁开始上学,20岁高中毕业,25岁上大学,29岁大学毕业。

    一个山村农民,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为了读书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12岁就得去山外20里的镇上念书。当时一开学,父亲就愁学费。但父亲渴望我成才,几乎舍命的供我上学。

    上到高二时,父亲病重,本来打算放弃上学,老实做一个农民算了。到高三时,父亲身体好转,又咬着牙让我把高中念完。念完高中时,我20岁,父亲不心甘我呆在农村,托人送我去长沙。

    在长沙我是一边做学徒一边仍不放弃地写作看书,有个16岁的女孩,是老板女儿的同学,很欣赏我这种好学的精神。一日我从宿舍楼梯上摔下来,头晕得爬不起来,整个那个小工厂的老板与员工全围着我看把戏似的,不敢上来,唯有她冲了上来,一手扶着我抬不起的脑袋,一手抓着我已摔得露出骨头流血不止的左手,一个人把我送进了当时的诊所。

    我伤还没全好时,我觉得我该走了,因为这里找不到实现我梦想的途径。由于没钱换药,我脱去纱布的手已经发臭。我离开那个工厂时,没有一个人送我,只有那个女孩送我到门口,她说:“你一定要努力,去读个大学,你一定会有成就的。”接着她就用双手紧紧捧着我那只发臭的手,很不舍的样子,直到她的同学,也就是老板的女儿在后面大叫:“他那只发臭的手,你也敢握。”她才不好意思的放下了,我也转身走了,在走了几步后,仍见她在后面望着我,我当时就发誓,不为别的,就为了这,我一定得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时离开的行囊里,除了背着几本书,一无所有。

    随后听父亲的话去南京见识世面找事做,也没找到自己内心需要的,又回了故乡。一边跟着父亲干农活一边听他为我的前途发愁唉声叹气。在他的唉声叹气里,为了自己有点出息,我农闲时就寄居到县城图书馆看书写作,农忙时就回家干农活。1997年到1998年二次上北京,一边去参加《人民文学》杂志举办的短期写作培训班,一边想找机会留在北京北漂,可还是找不到自己内心需要的,又让父亲失望地回了家。村里来了一伙收竹打簾篾的,我就每天扛自家山林的竹子卖,在买竹子的地方结识了一个女孩,也是16岁。

    她主动邀我去她家玩,我于是去了她家,她父亲一见我就要我去订亲,当时把我吓得不知怎么办。想想自己也已经25岁了,就成家呗,当个农民吧。但一提东西去定亲时,她父亲不答应了,打发她去了广东打工。她给我留下了一封信,说她——不能成就我这个人才,也不能毁灭我这个人才。我知道她心里还有我,我写信告诉她我妹妹在广东的地址。我当时也可以去广东,但父亲有点不同意,说去广东终究是打工。见她走了,我又想起长沙那个女孩子送我的情景,我想我还是得去读大学。

    提起上大学,几乎没有一个人支持,唯一同意的是被我说服的父亲。所以我在上大学的四年期间,除了我与父亲共同努力着把大学读完外,其余人不但不帮一点忙,还尽说风凉话。

    在大学,即使有女孩向我示爱,但想到自己的境况与梦想,也不敢走进爱情的殿堂,只是静静地享受着被她们围着转的那一份纯纯的情。

    把大学读完后,只有两条路,要么是南下打工,要么就留下来为文学拼搏。我已30岁了,何况父母那么吃苦吃力的送我上大学,就是希望我“学有所成,名扬天下”的,我不能辜负他们。能完成父母的愿望与自己的愿望却只有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坚持文学写作与完成考古修复《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曹文。于是我寻同学借了1000元钱,开始长达10多年,窗下苦读,不问世事的,以最低的生活标准2000元一年维持读书写作生活。

    即使在租住的院子里常与自己有几十位相处的女孩,即使相处了11年,无所不谈,无所不说,亲密无间。小到为节约钱,一起分吃一个盒饭,大到为她们参考穿什么衣服,参考怎样谈爱情与怎样打扮。一同爬山一同赏月,一起唱歌吟诗,写毛笔字。即使有女孩一离开我就像失去整个世界似的,但我也只敢与她们徘徊在爱情与友谊的中间线上。

    在2007年时网上结识了一个16岁爱读诗的女子,为了满足她读诗的要求,我2009年一周内写出了100多首叫《云梦湖边的村庄》、后来被称为“鹅毛诗”的组诗,使我终于从我写的作品里找到了作家的感觉。后来她来长沙读大学,两人一见面,互相对对方可以说有一见倾心的味道,唯一令她不满足的是我没什么钱,她声称她要找个有钱的老公,我也只有知趣止步,与她单纯的成就了一段诗歌知己的佳话。

    再后来2016年3月25日14岁女孩易思敏发表在网上的诗《你是三月里的雨落星辰》中说我:

    ……

    你如雪化后的那泉水一般清,

    你的眸子,闪着金亮的星芒。

    记得,你是一夜花开的满城,

    你是三月里的雨落星辰。

    世间有这么清纯如水欣赏我鹅毛诗的洞庭女子,我曾以《写给易思敏的夜词》相赠:

    伊人如水,如水长在水中央

    我诗洞庭,我诗一个成长易思敏诗女的地方

    麓山脚下,向阳坡上,面对北上岳阳楼下的湘江

    黑夜无船,举酒对月;提笔写来,宽衣吟唱

    仰首空茫,如置大荒;明月如霜,芦花闪亮

    2016年3月13日女大学生赵嘉在《给鹅毛诗人唐国明》中写道:…… 你必将被历史发现,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

    本文作者简介:

    一个具有“似神仙下凡,火烧无用,寻残觅缺,三十一年考古《石头记》,不失长风情怀;如曹公再世,雷劈不倒,食风餐月,一十七载修复《红楼梦》,已具鹅毛风范”创作精神与“死心塌地,刳肝为纸,丢得起用得当学得专积得厚,闲云流水,是非任他众生论;居高临下,沥血书辞,看已透拿已定说已思悟已真,朗月清风,功过自留后人评” 敢于担当淡然处世的作家;

    一个“思危奋发图强,实事求是认知世界真理,考古复原红楼梦;修德安和天下,与时俱进改造现实命运,大声传唱鹅毛诗”胸怀天下的鹅毛诗歌手、红楼梦工匠、数学顽童;

    分别论证了世界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并从“3x+1”发现了万有规律公式,通过论证“1+1”与“3x+1”得出了“半途数哲”论断:你永远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国内外书报刊发表文学、红学、数学方面的文章数百篇。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国红学会将其列入《红楼梦学刊》2014年至2016年红学书目。为实现读到一本完整的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从2001年始深居在长沙岳麓山下8平方米内10多年,其刻苦阅读钻研《红楼梦》与其“考古复原曹雪芹百回本《红楼梦》”的工匠精神故事于2018年获得河北省第八届“我的读书故事”征文一等奖;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美国《美南新闻日报》《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文史博览(人物版)》《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附唐国明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的结论摘要:

    1、“1+1”:

    无论一个多大的素数,除素数2与5外,它的个位数总是1、3、7、9;无论多么大偶数,它的个位数总是0、2、4、6、8,即使随自然正整数越大,素数在区间分布个数在减少,但一个偶数越大,它前面包含的素数就越多,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在不断增大。而一个偶数越小,它前面所包含的素数就越少,一个偶数能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的概率却越小,而小到尽头的偶数4,却还有素数2与2之和能表示它;因此可以说,比任一大于2的偶数自身小的素数中至少有一对相同或不同的素数之和等于这个偶数;即除“大于2的偶数除以2”是素数外,所以任一偶数表示为两素数之和时的两素数都分布在“这个偶数除以2”两边的区间,并且两素数与“这个偶数除以2”的数差相等。所以大于2的偶数可以是两素数之和。在已知的偶数素数区间是成立的,面对我们未知的偶数素数区间只能说理论上是成立的,但对于无穷无尽的偶数素数你不可能全部完成验证,我们只能在一个区间数一个区间数的推进验证中认可这个理论,但谁也保证不了在超出某一区间外不会万一出现反例。你不能说它不对,在一定条件下是绝对的,而放置于你不可把握的条件下,又只能是相对的。所以,除素数2之外,任一两个素数相加必是偶数,而一个偶数能表示为两个素数之和,只能在没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成立,在超出某个大偶数区间之后,面对无穷无尽的偶数,谁也难以保证成立,并且难以验证,也无法验证。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1”与万有通变规律公式: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抵达4、2、1数流的终结线,又是从4、2、1回归无穷数据宇宙的起始线。在这条2的n次方线上,有无数从4、2、1回时的分流点与抵达4、2、1数流的汇聚点,这些点却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数点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规则经过2的n次方合4+6n数的汇聚点,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数x合1+2n或合2+3n的数群,顺着这些数群回流,会回流出通过“3x+1”“奇变”“偶变”而来抵达4、2、1的无际的数流。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宇宙无为地从无序到有序从始到终,又从终到始地循环往复如此存在于宇宙创造着天生着宇宙万物诗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当的表述,所以此万有通变规律公式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这个“3x+1”猜想“奇变”“偶变”运行模式已经预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无尽的奇数偶数遵循“奇变”“偶变”运行规则最终抵达4、2、1的结果是大数据与大信息时代最好最恰当的表述。也是人类进入了一个智慧巅峰体验狂欢时代,人类遵循“3x+1”猜想“奇变”“偶变”原则将吸尽人类所有的智慧与人类共同创造的所有智慧成果,以大数据的形式转化为4、2、1循环形式的智能,而输入无限类似于奇数偶数知识数据通过“3x+1”猜想“奇变”“偶变”后进入4、2、1循环有序的运转后,一种人类理想的“神”,超越于人类每一个人见识,甚至囊括人类所有智慧无所不能的“超我”将诞生于这个世界。

    不管怎样,万有总是永远处在“3x+1”猜想通过“奇变”“偶变”原则抵达4、2、1的途中,万有的某事某刻与某个历史时期都只不过处在它“奇变”“偶变”数据流中某个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运行形式的数据分离点上,永远处在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3、“半途数哲”论断

    由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由在n是大于0的整数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无内,2的n次方就是至大无外,又因通过论证“哥德巴赫猜想猜想1+1”与世界数学难题“3x+1”猜想,唐国明得出了一个“半途数哲”论断:万物永远处在半途之中,当你抵达1时,你就处在2的半途中,当你抵达2时,你仍却处在4的半途中……面对前途的无穷无尽,你永远会处在另一个未知变数的半途之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鹅毛诗人、考古复原红楼梦作家唐国明那些14、16岁的小红颜知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jv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