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末,按季节推算已是深秋,但日日在县城里行走,满眼看到的都是一片片郁郁的绿色,对季节的感觉变得模糊。如果不是偶尔有机会随团进行的一次山行,恐怕今年又要错过这色彩缤纷的季节了。
前奏
早上五点集合,我把起床时间定在了四点三十五分,爱人定的闹铃四点钟就响了,我迷迷糊糊地问他,“干嘛?”他说“给你做点吃的,车上的早餐无非就是面包、鸡蛋、火腿、牛奶什么的,秋天天气凉,你体质又差,我怕你吃了难受。”我说他“算了,我平时都不吃早饭。”他哼了一下,说“那是因为我不在家。”本来打算睡到闹铃响的,他这么一折腾我睡意全无,干脆起床、洗脸、换衣服。匆匆忙忙收拾,急急忙忙吃饭。吃饭的功夫,他提前下楼到储藏室拿了雨伞让我带着,说是看石家庄那边的天气预报是有雨。送我到集合地点后,我让他回家补觉,他答应了之后,却远远地站在道边等到车出发了才往回走,想必还是不太放心吧。这,是山行记的前奏。
01
行走的第一站是西柏坡——这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空气清新而湿润。导游介绍说,西柏坡村原址经淹没在水库中了,我们看到的纪念馆是按原址风貌1:1比例迁址翻建的,村落建筑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历史意义是它闻名天下的真正原因。我们参观的毛泽东、周恩来等等领导人的故居,都是办公室兼宿舍,很是简陋。在七届二次全会的会堂前,不知道哪里的一些参观者在举行入党仪式,那声音高昂而洪亮,听得出在这个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庄严宣誓时,大家由衷而发的澎湃激情。我和两个同伴悄悄地站在队伍后面,和他们一起重温了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02
行走的第二站是天桂山,北方的山大多是旱山,突兀的山石多于潺潺的流水。导游说这里山势平缓没有危险,也没有什么需要特别介绍的景点,他在山脚下给了我们三个小时时间让我们上山自由活动。刚开始的时候,大队人马还结伴而行,没多久便拉成了长队,再没多久变成了三五成群的小分队。我和几个平时就熟识的同伴一起,一边慢慢地沿阶而上,一边不时用相机记下一些身后的景色。半山处有一处道观,观前有棵枝繁叶茂的银杏树,树下有围栏进行特别保护,硕大的树冠一片金黄。我们特意看了一下标牌,上面说这棵树已经有500年树龄了,一行几人在这里做了时间最久的一次停留,希望自己也可以跟这棵树一下,能更多地吸收一下天地的精华。这里离山顶还有四十多分钟的山路,看表已是三点近半,商量之后我们决定返程下山。
03
山里的天气变化的快,风起了,云来了,灰蒙蒙的云层由远而近涌过来,很快就看不清了山路。我们再也顾不上看景,就着昏暗的光线匆匆忙忙往山下赶,好在沿阶而下的山路并不陡峭。平安回到车上之后大概也就十来分钟的样子,外面的山石、树林,道路、天空就被染成了同一种颜色,黑漆漆的,什么也分辨不清了。瓢泼大雨哗哗地落了下来,坐在车里,窗外风声、雨声、雨砸在车顶上的噪声,反衬着车厢里的沉闷,一些在山上的同伴没有回来,大家的心都揪着,谁也没有心情说话。大约过了二十多分钟,最后一批同伴湿漉漉地回到车上,大家揪着的心放回到了原位,想吃东西的开始吃东西,爱聊天的开始天南海北地聊,气氛有了明显不同。
当墨色天空的东北角开始泛起一丝亮光时候,车在浓浓的夜和濛濛的雨中缓缓驶上回家的路,山路由蜿蜒慢慢变得顺直,一天的山行被滚滚的车轮甩在身后时,很多人开始闭目养神,打了一个小盹的我在偶然的抬头中,看到了车灯的光柱利剑般穿破暗夜刺向前方,心突然间竟跟着那束光变得坚毅和透明。
后记
后记一:在西柏坡毛泽东纪念馆参观时,室内的讲解员一人送了一个福字,还说出口处可以帮你在背面刻上自己的名字,出来时才知道,刻下名子并拿走福牌要交30块钱。绝大多数的同伴选择了放下福牌走人。自己的福气在自己的手中,没有创造幸福生活的激情和勇气,再好的福牌也不能映射出你的幸福。
后记二:同行的人是个大团队,很多人相互之间并不熟悉,在车上时并不怎么交流。在天桂山下山返程前,因为有一部分人没有赶在落雨前到达山下,心里觉得沉沉的,而当所有的人平安归队时,大家便回到了当初小圈圈的状态,这种现象值得思考。
后记三:爬山去的那天下午,爱人不停地给我发短信,讲我出门后一天他做的事情,一件又一件,很多、也很繁琐。我收到短信的时候,正在下山途中,当时出于安全考虑,还打电话告诉过他山上光线不行,责怪他发短信分散我注意力,恐吓他造成安全问题让他负全责。现在想起来,自己对最亲的人用不好的语气说冰冷的话,这种做法必需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