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设计思路产品
产品需求挖掘法-5WH

产品需求挖掘法-5WH

作者: 晴天的设计宝藏 | 来源:发表于2019-11-10 10:52 被阅读0次

    《UI设计方法论》文集是专门用来收集、总结UI设计中所应用到的方法论。帮助自己提升设计思维,从产品、交互到视觉,希望自己能做到“心中有理论,手头会表达”。在与团队交流(撕逼)的过程中能告诉他们这么设计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做到有理有据,而不是凭自己的主观判断。

    作为设计师,我们需懂产品、有交互思维,但是重点是我们都需要将这些方法论回归到视觉设计中去。好的作品才能支撑起这些方法论,才具有说服力。

    此文涉及的方法论有:5WH需求挖掘法、4W场景分析法、交互旅程图、W3C强光测试法、KANO模型。

    设计流程

    在我们拿到一个需求时,应最先从产品层去了解、去分析我们要做的事情。5WH方法论能帮助我们去更好的梳理产品需求,帮助设计师更好的去了解用户、了解产品。

    5WH方法论需要我们关注六大要点,分别为产品背景、目标人群、预期目标、使用场景、使用节点、如何使用。做为设计师,我们每一步都需要回归到视觉设计产出的思考上去。

    5WH方法具体内容

    一、产品背景(what)

    通过分析产品背景能让我们更了解产品定位、自身产品特征以及我们的优势与竞争力;在了解背景的同时,去思考产品中的设计要点。在这一步我们需要做的3步有:

    1.思考产品要做什么

    通过对产品定位、目标、功能等进行了解,明确要做一款什么类型的app。这类产品给用户怎样的视觉感受。比如支付宝,我们就知道支付宝要做互联网金融理财工具,视觉感受应该给人安全、可靠的感觉。

    2.分析竞品

    对主流竞品进行分享,了解竞品的定位,竞品的信息布局结构。思考自身产品布局结构。比如要做一款电商类app,主流竞品首先会选淘宝进行分析,淘宝的信息层级布局一定是反复推敲后形成的,思考我们在做自身产品的时候是否布局结构与主流竞品保持一致,比如banner与金刚区位置,图标放置等等。对于一些特定业务模块,行业内已经形成了惯性的设计模式,一下子改变布局会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比如常用的功能模块一般会放在顶部位置。

    支付宝与美团信息布局

    3.寻找设计机会点

    在分析自身产品功能与竞品时,对比功能框架,发现我们有哪些没有做,是否有做的必要?设计上有哪些新的设计机会点???(这是做为设计师最应该思考的点,才能有所突破)是否值得做,如果做,我们可以怎么样做,做得比竞品好?(分享一句话:高标准要求自己——你所找到的参考是你设计的最低标准)

    学会寻找设计机会点

    二、目标人群(who)

    对产品的核心用户群体,进行深入分析,充分了解我们的用户,从而挖掘用户的视觉偏好,帮助我们定义主视觉风格与色彩、字体选择等。这一步我们需要做的有:

    1.用户年龄段与性别分布

    了解核心用户的年龄区间,以及了解男女比例如何。了解这部分用户能让我们聚焦核心年龄段用户的视觉偏好,以及这部分用户对视觉要求是否高。比如qq主要年龄分布为15-22岁的年轻用户,对设计要求也很高;微信年龄段覆盖面更广,对设计的要求相对与qq就要低很多。

    2.兴趣特征

    了解目标群体的业余喜好,让让我们从多方面去了解用户,从而给了我们更多的运营机会点与设计机会点。比如我们做一个韩剧视频类app,通过分析发现看韩剧大多为女性用户,且平时喜欢购物,那么在视频暂停或者视频流中穿插一些其app的购物广告,能让不同平台间实现流量互换,互利共赢。

    3.价值观

    通过了解用户的价值观,也能帮助我们去定义产品的色彩。比如核心用户的价值观都是很正能量、积极的就可以分析我们的色彩可以偏明亮的橙色、黄色等等。

    4.分析用户购买力

    分析用户的经济价值(频次、消费金额等)、购买行为(消费品广度、偏好、看重因素、享受优惠情况等)、平台行为(分析用户平时喜欢用什么其他类app)。做这些等目的是为了让设计师更加关注一些运营细节的设计。比如banner文案怎样才能吸引用户点击、banner字体用什么是用户爱看的字体。

    三、预期目标(why)

    站在用户角度分析用户使用场景,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这一步我们需要做的有:

    1.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这一步需要我们站在用户角度进行场景复原,比如想做支付类产品,复原用户支付场景有哪些,用户在支付时关注哪些点、不关注哪些点等等。这一步我们需要用到4W方法论来复现分析。4W及who(谁)、when(什么时间)、where(什么地点)、what(什么事情)。

    2.市场有没有替代方案

    行业中有没有成熟解决方案,是否需要借鉴。因为如果市场上有成熟的产品用户的使用习惯可能已经养成了,我们就需要知道用户是怎样去使用这个产品的,如果改变一些习惯是否可行。

    四、使用场景(where)

    考虑用户的使用环境,思考用户心理。结合用户使用场景,考虑页面的信息层级、颜色饱和度、页面跳转情况等。这一步需要做等有:

    1.做交互旅程图

    我们需要思考用户从哪里来要去哪里,也就是前一个页面是什么,下一个跳转页面是什么。交互旅程图是用户使用产品等主要路径,能够帮助我们合理等划分页面的信息层级,使信息层级更加合理化

    考虑用户场景

    2.考虑用户的使用环境,场景特征

    环境是安静还是嘈杂,用户使用产品有无干扰;环境是昏暗还是明亮,用户是否能很好的阅读。在强光环境中我们经常会用W3C强光测试。

    在强光环境中可见度需要大于等于4.5:1才是合理的。

    前景色(图标、文字的颜色):背景色>=4.5:1

    强光测试网站:https://webaim.org/resources/contrastchecker/

    比如我们经常会把重要标题设置为#333;背景色为白色#fff;强光测试出可见度大于4.5:1,说明在强光环境下,用户是可以很好识别、阅读的。

    强光测试

    五.使用节点(when)

    考虑用户使用产品的各个节点、各节点关注什么信息,来帮助我们了解产品功能的优先级信息的优先级,帮助设计师合理的排布、排期。这一步需要做的有:

    1.了解产品功能优先级

    我们经常使用KANO模型分析用户需求,从而帮助我们对产品功能的优先级进行排序划分。

    一般的设计排期顺序是:必备因素、期望因素、魅力因素、无差异因素

    必备因素:有此需求用户满意度不变,没有则满意度大幅度下降(如微信语音)

    期望因素:提供期望需求则满意度会上升,不提供则会下降(如微信红包、占位图)

    魅力因素:提供用户想不到的需求会很大程度的提升用户满意度,不提供满意度不变(如淘宝的千人千面,智能推荐功能)

    无差异因素:用户根本不在意的功能需求

    反向因素:无此需求满意度不变,有则满意度下降(不做)

    KANO模型

    2.进行信息排布、设计排期

    根据上一步的产品功能优先级进行排期设计。在同一个页面里相同元素也需要去考虑排布的优先顺序。比如支付宝顶部的4大金刚排布的顺序,为什么这么排?

    功能排序思考

    六、如何验证(how)

    这一步就是去做界面浏览测试和从一些数据角度去量化设计,看设计是否合理有效。通常都是在设计结束后,这一步我们可以不用那么去关注。


    做为设计师,所有的方法论都是助力我们做设计。站在产品、交互角度去思考,从而帮助我们做设计时更加合理化(合理是第一步,好看是第二步)。记住所有的方法论最终都是要回归到设计中去的,不然我们所有的分析都是白费力气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产品需求挖掘法-5WH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ln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