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从头到脚说健康》笔记19(第二章五官小结)

读《从头到脚说健康》笔记19(第二章五官小结)

作者: 本来美丽 | 来源:发表于2022-08-07 14:56 被阅读0次

    第二章五官学完了,内容真是不少,简单做一小结。

    第一节:五官

    五官为五脏之官:鼻为肺之官、目为肝之官、口唇为脾之官、舌为心之官、耳为肾之官。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

    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第二节:眼睛

    1、眼睛是心的使者。《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眼睛的好坏跟五脏六腑的精气都有关系。

    2、眼睛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眼泪汪汪:很美,但是一种病,是由肺气不足和肝的收敛功能不足所致。

    迎风流泪:属于肝经不能收敛所致。

    眼干:是肝血不足同时阳气虚的象。

    眼外凸:也是肝经收敛不住的象。这种人脾气大,爱发火,比较争强好胜,有此症状的女性很多还会得甲亢。

    眼袋:其实是一种水肿。眼下这个地方是小肠经所经过的,它跟三焦、小肠、肾都有关。这里出问题,基本都是阳气不足化不开水,水液代谢不掉,属于寒邪造成的疾病。上眼皮肿是脾湿,下眼皮肿是阳虚。

    3、眼睛的保养主要有:

    熨眼法:就是用劳宫穴来热敷眼睛。先将双手搓热,然后闭眼,空掌捂在眼睛上,多停留一会儿即可。每天一次,一次21遍。

    后眼按摩法:我们的后脑勺正对眼睛的地方,有两个椭圆的凹陷,这就是“后眼”。经常闭上眼睛地去按摩后眼这个地方,可以很快使眼睛干涩、眼花等症状明显地得到改善。

    第三节:鼻子

    1、鼻子的循行经脉:主要有小肠经、大肠经、胃经,还与肺气有关。小肠经抵鼻,大肠经走鼻下,胃经走鼻子的外形,鼻孔由肺气所主。

    2、鼻子常见疾病与预防

    流鼻血:中医叫做“鼽衄”(qiú nǜ)。在流鼻血中,女性要特别注意经期中流鼻血的情况,这属于脾不统血。若经常性流鼻血,不要大意,及时到医院作全面检查,排除一些可能的恶性疾病。

    鼻窦炎:造成鼻窦炎的主要原因是脾胃的精气严重不足,功能衰败。鼻窦炎一般按压鼻翼两旁的凹陷处会很有效。注意不要轻易做手术,一旦手术不当,经脉被破坏,很难治愈。

    过敏性鼻炎:中医认为过敏类疾病的本质是元气虚弱。从中医的角度讲,元气是不可补的。我们人体的元气就那么多,每天消耗一点点,总有用尽的那一天。《黄帝内经》讲元气藏于肾。如果元气有一点点多余,它就会被放在肾里藏起来,不是紧要关头,轻易不会动用。如果元气盈余较多,就会藏在奇经八脉中。中国的药学有一句话:“没有一味药可以入奇经八脉。”也就是没有一味药可以补元气。

    元气就像存在银行里的钱,它是可以产生一点点利息的。这点利息的来处就是睡觉、吃饭和不生气(生气会大耗元气)。只有好好睡觉,好好吃饭,天天快乐愉悦,才能为元气积攒起一点点的利息。越乐观的人免疫力能力越强。

    第四节:口

    口的疾病主要有:

    口水多:口水多是胃寒特别重的象。

    口热舌干:是肾经的病,因为肾经挟舌本。津液为唾,来自舌下,无唾则舌干口热。

    中医认为五脏对应五液,即肝液为眼泪,肺液为鼻涕,脾液为涎(哈喇子、口水),肾液为唾,心液为汗。

    润泽靠唾液,肾液上泛为唾,唾是由肾液调上来的。当嘴巴里边老是热的,舌头老是干的,就是肾液没有调上来的缘故,这属于干燥综合症。

    干燥综合症的表现有六点:①唾液腺分泌过少,固体食物就难以下咽;②舌头不灵活,常会有粘连感,舌头总与嘴巴粘连在一起;③牙齿干枯变黑,若肾液调不上来,牙齿就不润泽,会变干枯、变黑;④双眼干涩;⑤腮腺炎频发,腮腺在这里就像一个正邪相争的战场,所以有病后腮腺炎会频频发作;⑥阴道干燥。

    干燥综合症的原因是肾液上不来,注意不是肾液亏损。肾液上不来的原因,是太阳膀胱经气的虚弱,膀胱经这个太阳变小了,气不足,无法把肾液带上来,此时专门补肾阴是没有用的,因为肾液并不缺。单纯地去补肾阴、去补水,而肾阳动不起来,干燥症就治不好。如果能够从膀胱经气和肾阳这两个角度去救治的话,干燥症就会很快地得以改善。

    口苦:早上起来口苦,是胆气上逆所导致。

    口臭:是胃的腑气上逆,人的消化功能出了问题。

    口甘:就是口里发甜,这是脾病。

    口的病症基本上都与脾、胃、肾、胆有关,像干燥综合症一定要去寻医问药。

    第五节:舌头

    舌头常见病症:

    舌本强,舌本痛:“舌本强”的意思是舌头很僵硬。舌本强或舌头很痛,是脾不足造成的。

    舌抖舌头伸出来后老抖,是因为中焦脾胃的气不足,造成上焦无力,导致心精不足。心开窍于舌,心精不足则抖,心精不足就会出现手抖、腿抖和舌头抖等症状。这种病首要任务是恢复脾胃功。

    咬舌:有时会不经意地咬舌头,这也是病症的一个表现。咬不同的地方是不同的气不足导致。心气不足咬舌尖;肝胆气不足咬脸颊的里部,叫“啮颊”。咬嘴唇是胃气上冲导致。

    错语:生活中有时会发生说错话的情况,明明要说东,结果说成西了,这是心经精气不足的症状。心乱了,精气不足,思维表达上就会出现问题,舌头跟着不听使唤,出现错语。

    谵语和郑声:谵语是胃气大伤的病。古语有“实则谵语,虚则郑声”的说法。

    谵语指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的症状,属实证。见于外感热病,温邪内入心包或阳明实热证、痰热扰乱心神等。

    郑声指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的症状。多因久病脏气衰竭,心神散乱所致,属虚证。见于多种疾病的晚期、危重阶段。

    唠叨:爱唠叨也是病。唠叨实际上跟心情和生理都有关,人要是太寂寞了、缺少关爱,就会唠叨。

    第六节:牙

    中医认为,上齿与胃经有关,胃经入上齿中;下齿与大肠经有关,大肠经入下齿中。上下牙痛分别是不同的病所引起。

    上齿疼痛,针灸时要扎胃经上的穴位,如足三里、内庭穴等。下齿疼痛,要扎大肠经上的穴位,如最常见的是扎合谷穴。

    第七节:耳朵

    耳朵的经脉循行重要的有两条:一条是三焦经,另一条是胆经

    三焦经“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也就是耳朵后边、耳朵里面和耳朵前面都有三焦经经过。

    胆经有一条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最后再走到外眼角的太阳穴。若胆经出了问题也会出现耳朵的疾病。

    肾开窍于耳,耳内的疾患与肾气衰败也有关系

    耳朵的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耳鸣,另一种是耳聋

    《黄帝内经》里说“耳聋浑浑淳淳”,意思是耳鸣的时候耳朵里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声音,要么如蝉鸣,要么轰轰响。蝉鸣是大虚之证,主要是因为肾精不足;轰轰响是实证,主要是三焦不通,是内部火太重造成的。

    《黄帝内经》里说:“胃中空虚则宗脉虚”,“耳为宗脉之所聚”。一个人的饮食节律不好,就会得胃病,胃气不足,水谷精微就不能转变成正常的营养,人体的经脉得不到滋养,血脉就空虚了,耳朵自然就会出问题。

    注意生气会造成耳朵的“暴聋”。人一生气,整个三焦都会受阻,耳朵孔窍的气机很容易就被闭住,于是出现耳聋的症状。

    特别要注意因药物引起的耳病,一定要及时就医,若在三个月内没有及时得到医治,以后就会越来越难治。这一点是目前中西医对耳病的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

    耳朵的保健方法——心肾相交法

    中国古代保养耳朵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都属于心肾相交法,就是通过让心火与肾水关系相协调,让人体的阴阳气机协调,达到养生的目的。分别是:鸣天鼓、按摩听闻穴、手心搓脚心

    第八节:面(脸)

    1、脸上的循行经脉真不少,有任脉、冲脉、阴脉和阳脉、胃经、膀胱经、胆经、大肠经、小肠经等。

    2、面色:几种常见病症的面色。

    面尘脱色。:面尘脱色在中医里边指的是肝病,是血虚不能上荣之象。

    面如漆柴:这是肾病的表现。漆柴,就像刚刚上过一层漆的柴火一样,黑而没有光泽。

    面微有尘,体无膏泽:这是说,人的脸像蒙了一层尘土,身体也不滋润。这是胆气被郁,胆经生发不起来,精气不能上荣到身体的各个地方的象。

    颜黑、鼽衄:颜黑属于胃肾病,这样的人整个前额都是黑的,前额为脾胃所主,前额发黑是肾水上泛的象。若前额黑,同时还出现鼽衄,这是太阴脾不能统血。

    其他情况的面色:

    若面红,眼珠子发黄,这是心包经的病。

    有人一喝酒特别容易脸红,很可能肝有病,是厥阴肝经收敛不住造成的病。要是喝酒全身红,更是肝功能出了问题。要重视。

    “肺热者色白而毛败”,是指人身体上的汗毛卷曲、不润泽。

    “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是指脸上有红血丝。

    “肝热者色苍而爪枯”,爪枯是指甲出现问题。凡是指甲的病都是肝病。指甲上有竖棱儿是肝病,是肝气被郁的象;横棱儿是肝病好转的象。

    “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因为脾主肌肉,脾有病的人脸和眼皮的肌肉总会不自觉地抽搐,这是脾中风的象。

    “肾热者色黑而齿槁”,有肾病的人不仅脸色发黑,连牙齿也会干燥、枯槁,很容易碎。

    3、眉毛

    眉毛的经脉:眉头与膀胱经相关,膀胱经主一身阳气,眉毛中间由阳明胃经所主,阳明胃经是多血的。眉梢由小肠经所住,小肠经也是太阳经,是多气的经脉。

    眉毛的疾病—大风病

    眉毛脱落是气血大伤之象,古代叫做“大风病”,即现代医学所说的麻风病,是一种传染病。麻风病在现代已经很少见,但在古代则为多发病,这种疾病的一个表现就是眉毛的脱落。

    4、颧骨

    颧骨的循行经脉:主要是小肠经。小肠经斜络于颧,归属于太阳。

    颧骨这儿的病:主要是长蝴蝶斑。蝴蝶斑属于小肠病,是肠胃吸收功能不好,体内垃圾代谢不掉,堆积在这里造成的。注意:蝴蝶斑去美容作用不大,应先调理肠胃,肠胃治调理好了,蝴蝶斑自然会消失。

    5、脸颊

    脸颊的循行经脉:大肠经,小肠经和胃经。

    6、人中

    人中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它有很多的名称,比如寿宫,子庭等。一个人的气血怎么样,子嗣多不多,女性月经调不调,男性生殖器行不行,都可以通过人中反应出来。中国古代看面相要看“一凸起,一凹进”,一凸起指看鼻子,一凹进指看人中。

    人中是任脉和督脉在人脸上的一个交汇的沟渠,非常重要。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人中这个地方就是气血交通的沟渠,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血水平。

    人中这个地方越长、越宽、越深越好。长,代表气血交通的路途长。宽、深,代表气血的量大。人体的根全表现在人中,所以人中又叫“立人”。你这个人怎么样,精气神怎么样,看人中;你这个人寿命怎么样,看人中;你这个人子嗣怎么样,看人中,因为这里的气血性都是从人的根而来。

    人中的长短是不可修的,基本上出生时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但宽、深可以修。怎么修?就是要能藏得住气血,千万别毁了这个根。

    7、嘴唇--“迎粮”之道

    嘴唇的两边有两个穴位,叫做“迎粮”,鼻翼两旁叫“迎香”。看名字就知道,鼻子是闻香气的,嘴是吃粮食的。古人认为,人嘴巴最关键的作用就是用来吃粮食的,所以这个穴位叫“迎粮”。

    迎粮穴,迎粮穴,就是一定要吃粮食,好好吃饭才是硬道理!

    嘴唇病症--口腔溃疡

    嘴唇这里主要与两条经脉有关:肝经环唇内;胃经也从这里经过。若嘴巴出现歪斜的现象,是胃经病,是胃气被郁的象。同时,脾开窍于口,如果嘴唇不丰满、不滋润,这是脾病。牙龈也由脾所主。牙龈能够包住牙齿,中医里叫做土克水。

    常见的嘴唇疾病,是口腔溃疡。中医里,凡是长在外面的疮疡,称之为阳疮;凡是长在里面的,称之为阴疮。阴疮是阳气不足造成的。这种口腔溃疡表面上看是一种很小的病,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点儿影响,不太在意。实际上,若不是单纯的胃火上攻导致的溃疡,且经常反复发作的话,大多是身体非常虚弱的表现,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中医里讲“胃主血所生病”,胃经环唇,而肝经环唇内,肝主藏血,所以口腔里面的溃疡主要是血不足引起的。血的输布能力不足,或者肝都无血可藏就会出现口腔溃疡。

    五脏对应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从头到脚说健康》笔记19(第二章五官小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qf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