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头草色,又称露草色。颜色由露草花瓣而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10377/a95ca97212372f12.png)
露草,就是我们所说的鸭跖草。因其与露珠相似,清晨开放,到太阳正当头的午时即谢。《万叶集》中也有写作鸭头草的。到底是鸭跖还是鸭头,这个名字与鸭子有什么关系我还是一头雾水。不过上网查时,倒是有一个奇特的传说:
据说楚国郢都有一人,勇而有胆略,他将刷墙所用的白色土粉涂抹一点在自己的鼻头上,又有一匠人与他配合,猛然一斧斩落,恰好将楚人鼻头上的白粉砍掉,鼻子却没有丝毫损伤。再看这位楚人,面色坦然,全无惧意!这个故事称为“郢人之鼻斫”(斫,读作“卓”,意为用斧头砍),唐宋时世人见有一种野花,中间花瓣带一点白色,好似将鼻头抹上白粉的楚国人,因此称之为“鼻斫草”。“斫”字后来又被讹传为“跖”,读音为“直”(因在吴越一带,两字发音相近),于是将错就错,这种野草也被叫做“鼻跖草”了。又因为这种野花常常长在潮湿的溪边河畔,水边的鸭子喜爱将这野花的鲜嫩茎叶当作食物,因此就被叫成了“鸭跖草”。
古代的日本人还称呼它为着草,蓝花,青花,就是因为可以用它蓝色的花汁染布。《本草纲目》中对此也有记载 “时珍曰,竹叶菜,处处平地有之,三四月生苗,紫茎竹叶,嫩时可食。四五月开花,如蛾形,两叶如翅,碧色可爱。结角尖曲如鸟喙,实在角中,大如小豆,豆中有细子,灰黑而皱,状如蚕屎。巧匠采其花,取汁作画色及彩羊皮灯,青碧如黛色。”可见鸭跖草除了药用,还可作为颜色的染料。
在日语里“着”与“月”读音相同,所以也写作月草。还可以叫它萤草,据说是可以用喂养萤火虫。露草,月草,萤草,听起来颇具几分日本人所崇尚的纤细轻盈之美感。
鸭跖草属的植物,有不少都是蓝色的,比如饭包花,比如竹叶菜,不过鸭跖草的蓝是最鲜亮的。你将它的花瓣涂抹到纸上,布上,就能得到露草色。
《万叶集》中,就已经可以看到人们用露草来染衣了。
つき草に
衣ぞ染むる
君がため
斑の衣
摺らむと思ひて
用月草来染衣
希望染成你喜欢的颜色
月草の、
うつろひやすく思へかも、
我が思ふ人の、
言(こと)も告げ来ぬ
人心会像露草印染的颜色一样
也是会变的吧
我想念的他
为何总是不给我一点点消息呢
露草花的液汁很容易消失,所以在《万叶集》中,露草有了很多与这个特性相关的别名,例如:付草,变化,消失等。它们大都是用于感叹恋人变心的。
在日本,古人多用鸭跖草来制作“青花纸”。生于近江国(今日本本州岛东北)的僧人横井金谷上人(1761-1832)在《金谷上人行状记》中写到当地人采花染色的盛况:“这一带村中,七八月皆摘露草花染纸,相与兜售诸国。此云青花,七月初以来,连小猫儿也要帮忙采花,何况雀跃忙碌的人们呢?”
用鸭跖草染青花纸,是为了储存颜料,等到用的时候,用这种青花纸泡水即可获得染汁。对此,岩崎灌园的老师小野兰山(1729-1810)在《本草纲目启蒙》中有详细的记载:“……(青花纸)用时剪开入水,出青汁,用于画衣服花样,覆以糊,入染料皆消去。正是因为这一点,在日本和服的传统染色法——友禅染中,鸭跖草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画工用鸭跖草染成的青花纸泡水,得来的染汁用以绘制初稿,在正式染色时,布面上的草稿痕迹就很容易褪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