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谋者举手投足,生老病死皆可为谋,前者诸葛亮仅一顿痛骂,即将魏司徒王朗活活气死。后司马懿以诈病松懈曹爽之戒备,终夺其大权,赢得关键胜利,为篡魏奠定了基础。司马懿善于谋略,在曹操当权时已初露锋芒,只是其时曹操本人也是个谋略家,身边谋士众多,荀彧、郭嘉、程笠等人皆是资深谋略家,轮不到司马懿大放光芒,但几次建言,曹操采纳后都见奇效,特别是曹操晚年,多次问计于司马懿,对他颇为看重,但曹操雄才大略,未把司马懿放在眼里,因此虽奇其才,但并未大用。至曹丕时期,篡汉立魏,身边人才尚富,一批忠于曹操的旧臣还在用命,而且曹丕本人也是历经阵仗,善于谋断,而且他对司马懿看得很透,说他鹰视狼顾,所以对他既用又防。所以司马懿只有带兵打仗的份,并未掌握朝中大权。到了曹睿时代,老一批人才凋零,即使未死也已垂垂老矣,新生代中,曹真被誉为能,但在与诸葛亮对垒中,屡遭挫败,损兵折将,曹睿不得不启用司马懿,只有司马懿能据诸葛亮于渭水之滨,诸葛亮六出祁山,兵临中原,但每次都被司马懿设计阻挡,无功而返,虽然诸葛亮屡次击败司马懿,但结果司马懿还是成功地守住了边境,也正是因为诸葛亮六次北伐,早就了司马懿的功劳,司马懿在防御中赢得了盛名,确立了自己在魏国的权威,同时也笼络团结了一批魏军将领,在军队中享有崇高声誉。曹睿儿子曹芳继位时才八岁,一个小孩子,哪懂识人用人,权利之争自然白热化。其实权力之争,在任何朝代都未停歇。曹操时期,曹操的几个儿子就曾互相明争暗斗,曹丕掌权后,用权谋收取了其弟曹彰的兵权,打压贬谪了曹植。因为曹丕虽非明主,但并不暗弱,又得众人相助,所以能够篡汉建魏,一时鼎盛,朝中无人坐大,司马懿那时也不敢有任何谋逆的想法,只是想得到重用而已。可惜曹丕寿命不长,建国仅7年就死了。其子曹睿算是英明之主,刚开始还颇有壮志,虽然祖、父旧臣干吏大多去世,但他还能掌控局势,对曹真和司马懿也能既用得好,又防得住。那时的司马懿虽然声誉日隆,但肯定不敢想像颠覆朝廷之事。可惜曹睿寿命比他父亲曹丕还短,36岁就病亡了,而曹真也因为屡败羞辱而死,曹睿儿子曹芳年幼,曹睿只能效仿刘备,临死托孤。然而刘备将刘婵托付给诸葛亮,真是找对人了,品德才能,诸葛亮都是当世无匹,千古之后也难有其二。而曹睿却所托非人。曹爽就是个庸才,只知专权享受。司马懿则狼子野心,随时伺机咬人。曹爽和司马懿都是曹睿的托孤之臣,一开始,本来还相安无事,曹爽因为司马懿是元老,对他尊敬有加,凡是必先报司马懿。然而,曹爽手下何晏一番话,引起了两人的间隙,何晏提醒曹爽,当年他父亲曹真之所以气病而死,就是因为受了司马懿的羞辱。曹真猛然醒悟,马上启奏曹芳,以朝廷之名,将司马懿从太尉提升为太傅,明升暗降,夺取了司马懿的兵权,又任用身边亲信,分掌朝中大权。司马懿见曹爽弄权,一时势大,不能立即抗衡,于是推病不出,不仅自己借病退让,司马懿让两个儿子也退职闲居,任由曹爽把持朝政。司马懿称病不朝,对自己是个绝好的保护,这个时候与曹爽争权,他还没有十足把握,隐忍不出,一方面可以观察曹爽所为,考究他是否有后续行动;一方面也可看清人心,分清敌我。曹氏专权,一直喜欢重用曹氏宗族家人,曹操时用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本家人为将,家族势力强大,人才辈出,他们帮助曹操攻城略池,成就大业。曹丕曹睿时用曹休曹真为大将,分拒吴蜀,可惜两人多次战败,才不胜位,曹氏家族势力日渐衰微,特别是家族势力大了,养尊处优者多了,而能征惯战者少了,以致司马懿的势力反而日渐扩大。曹睿托孤,分托曹爽和司马懿二人,曹爽是曹氏族人,本当尽心竭力,辅佐幼君。特别是剥夺司马懿兵权后,如果有所作为,趁机在朝中立威,则司马懿再有计谋,恐怕也只能终生供人驱使,难以窥窃神器。可惜曹爽是个碌碌无为之辈,软弱无能,优柔寡断,虽然大权在握,却只知贪图享受。将司马懿挤出核心权力圈后,曹爽立即将三个弟弟任命为将军,全面掌管了御林军,同时他任用五个经常一起谋事的亲信为朝中大员。见司马懿称病,曹爽更加肆无忌惮,天天宾客如云,夜夜饮酒作乐,并大建楼台画阁,美女充后陈,肥马实外厩。而且,他还喜欢到城外打猎,极尽奢华游乐之能事。手下门客五百人,能用者极少,最亲信的五人以浮华相尚,不能成事,只知与曹爽共图享乐。唯一的能人只有桓范,足智多谋,被誉为智囊,可惜曹爽多不能听。因为曹爽屡次出城打猎,他弟弟劝他少出,以免被人算计,桓范也劝他防范,他却自恃兵权在手,毫不在意。
对于司马懿,曹爽始终还是有所顾忌的,毕竟司马懿资深谋多,老奸巨猾是出了名的,因此,尽管曹爽掌握了兵权,权倾一时,但他对司马懿的想法和态度不甚了了,总觉不能尽兴。刚好手下亲信李胜要到青州赴任,曹爽让他以辞行为名,到司马懿家中探听虚实。司马懿猜透了李胜此行的目的。立即去冠散发装起病来,不仅坐在床上,让人扶住,而且故作糊涂之状。李胜告诉他,自己要到青州赴任刺史,特来辞行。司马懿故意将青州说成并州,说并州临近朔方,要时刻准备外敌来犯。李胜告诉他自己去的是青州而不是并州,司马懿又故意问:“你刚从并州来啊”。李胜说,是山东青州。司马懿又故意说,哦,你从青州来啊。李胜见司马懿这么糊涂,就问怎么回事,左右告诉他,司马懿耳聋了。耳聋眼花是衰老的体征,李胜见司马懿耳聋,估计当时心中别提多高兴。为了进一步让李胜确信自己已年迈无用,司马懿让丫环给他喂汤,他张嘴喝汤,却故意弄得床上衣服上到处都是,显得极其虚弱。并且声泪俱下地请求李胜说,自己已经衰老病笃,死在旦夕,希望李胜转告大将军曹爽,让他多照顾自己的两个儿子和家人。说完,还做出一副声嘶气喘的样子,似乎随时可能死去。李胜一走,司马懿就一跃而起,告诉两个儿子,李胜回去必然通报消息,曹爽听到李胜的描述,就再也不会顾忌我了。我们要等待机会,做好准备,等他出城打猎,我们就想办法把他除掉。
曹爽听了李胜的报告,果然大喜过望,认为只要司马懿一死,自己再也无所顾忌了,现在他病重如此,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于是曹爽更加放松了警惕,对司马懿不作任何防范。
不久,曹爽请魏主曹芳去祭祀先帝,祭祀完了顺便打猎。文武百官都随驾出城,曹爽的三个兄弟和一众心腹都跟随而去,这时又是那个智囊桓范出来劝谏,兄弟心腹皆出,如果城中有什么变化怎么办?曹爽不以为然,反而把桓范责备了一通。带着众人扬长而去。
司马懿知道曹爽兄弟亲信倾巢而出,大为惊喜,迅速行动,召集旧日随自己征战的将士,接管了曹爽兄弟的大营,占据了兵器库,又面奏太后得到许可。于是以诛杀奸臣的名誉调用兵马,守住入城之门,再派人报告魏主曹芳,并让曹芳的好朋友去劝说曹爽,只是削除他的兵权,并不会加以谋害,从心里上稳住曹爽。这时曹爽的手下鲁芝和辛敞从城中逃脱,智囊桓范也设计出城,他们都来面见曹爽。其时曹爽惊闻城中有变,后路被司马懿截断,已经魂飞魄散,悔之无及。桓范毕竟是智囊,当即为曹爽谋划,让他挟持天子到许都,再号令兵马,讨伐司马懿。然而曹爽担心自己家人都在城中,如走许都,家人必然被害。桓范认为,天子在手,天下无不响应,与司马懿决战,胜负或未可知,如返回城中,则必死无疑。本是应急好计,曹爽若真能赶回许都,挟天子而令众将,司马懿就处境尴尬了,进为谋反,退则必为曹爽所灭,可惜曹爽不仅儒弱至极,且毫无主见,真是应了蒋济对他的评价:“驽马恋栈豆”,也就这么点出息,拔剑想了一昼夜,还是做出了返城的决定,走了一条不归路。几个兄弟基本也是没有任何胆略和识见,都是任人宰割的货色。手下亲信更是酒囊饭袋,只知饮酒作乐,遇事皆无主张。其余皆是附和取悦者,听闻曹爽要返城,马上作鸟兽散。桓范大为叹息:曹真毕生以智谋自矜,没想到生了几个儿子蠢得像猪一样。然而桓范号称智囊,却所从非人,本身亦不够明智,虽有谋略,却无用武之地,反而身受其累。果然,曹爽一返城,全家就被控制,手下之人都被抓起来审问。司马懿可不像曹爽是个软面团,得志时不清除异己,临危不能下决心,只知痛哭流涕。司马懿心狠手辣,找了个篡逆的罪名,把曹氏宗族一网打尽,全部绑赴市曹问斩,又将其亲信全部消灭。自此再也没有对手,曹魏的宗族势力因此一变,基本在朝中消亡。为斩草除根,司马懿连在外镇守的夏侯霸兄弟也逼反了。从此,司马懿父子开始独掌朝纲,觊觎曹魏天下。皇帝是个幼儿,辅佐的羽翼都剿灭了,司马家族篡逆只是迟早的问题。
司马懿以极大的耐心,历经曹操、曹丕、曹睿数朝,始终隐忍不发,静候时机。与蜀国銮兵,他知道自己智不及诸葛亮,一直采取了防御策略,确保魏国无虞,终于等到了诸葛亮去世,消除了外患。对内部,他一直不露心机,默默忍耐,耗死了几任主子,直到一个一个8岁的孩子继位。他知道他的机会来了。为了麻痹曹爽,他处心积虑地抱病、装病,就是要以自己的年老多病、无所作为骗过曹爽,让他放松对自己的防范。他知道曹爽是个志大才疏的人物,故意纵之以权,让他沉迷于声色犬马之中。装病是司马懿此时最好的法宝,强力对抗,实力不如曹爽,而且一旦激发了曹爽的警惕之心,今后就不易图谋。让其掌握权柄,横行无忌,任用兄弟亲信,则可寻机一网打尽,彻底解除后顾之忧。
曹爽在与司马懿争权中占尽了优势,但司马懿在朝对他始终是个心病,曹爽恨不得他早死。所以他一直想知道司马懿的病情如何,结果派了个愚蠢的李胜去司马懿府中探病,来意立即就被司马懿猜中,司马懿正愁找不到机会将自己身患重病的消息传递给曹爽,李胜正好充当了信息传递员。而愚蠢如曹爽者对此消息自是深信不疑。所以装病、装傻乃司马懿的绝妙智谋。既保护了自己,蓄势待发,又能看清形势,欺骗对手。而这个对手又是曹爽这么一个遂志得意忘形,临事举棋不定的无谋无胆之人,装病之计就收到了奇效,帮助司马懿一举成功,获得了窃取神器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