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他,但是我爱他。”这大概是宝钗对自己爱情的最好解释。
宝钗对宝玉是有感情的,但这种感情不同于宝黛之间精神上高度契合的爱,而是一种不完美的爱。她无法接受他的缺点,却无可奈何地爱着他的优点。她努力想把他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然而这种努力,却一次次让她失望。
宝钗不喜欢宝玉,她仰慕那种能够齐家治国的男人。如果有别的选择,她大概率不会选择跟他走向婚姻。但是在她的处境下,她没有别的选择,这就是她不得不爱上贾宝玉的现实原因。
宝钗小时候也是个天真快乐、充满诗意的少女,只是父亲早亡,家里母亲柔弱,哥哥又不成器,她才放弃了对诗书的追求,迅速成长为大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为母亲分忧。
宝钗进京来待选女官,是她家里人为了家族的发展开辟的一条新路。只要她选上了,家里的地位就提升了,家里做生意的资源、人脉都能得到扩展,维持家里的经济收入。但是从“送宫花”事件就可以看出来,她没选上。
薛姨妈在安排周瑞家的送宫花的时候,说的是“这是宫里头作的新鲜样法,堆纱花十二支”。宫里最新款的头花,为什么地位更接近皇权的贾家没有,薛家却有?而宝钗并不喜欢这些花儿粉儿的,既然不喜欢,他们自己不会去买,只可能是别人送的。谁能把宫里最新款的宫花送出来?最有可能就是选秀失败后皇上给的纪念品,她们不能不要。
宝钗选秀入宫失败后,薛姨妈就选择了依附贾家来生存,而宝钗最后能为家族做的贡献就是跟高门贵族联姻。
贾宝玉是贾家未来的希望,家业的继承人,嫁给他是薛宝钗最好的选择。“金玉良缘”的策划,我认为宝钗没有参与进去,但是薛姨妈一定是主谋。在第八回,莺儿说薛宝钗金锁上的字,是癞头和尚送的。那和尚说的是要把“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字刻在金器上,可是他没说非要刻在金锁上,也没说要有玉来配才可成姻缘。
说“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的,是薛姨妈,不是和尚。第二十八回,作者提到了宝钗因为母亲跟王夫人说这话,觉得很没意思,更加远着宝玉。如果“金配玉”这话是和尚说的,她不会有这样的表现。还有在第三十四回,因宝玉挨打,宝钗跟哥哥吵架,薛蟠说的也是“从先妈和我说,你这金要拣有玉的才可正配”。注意,薛蟠也说“金配玉”是他妈说的,没说是和尚说的。所以,薛姨妈就是策划“金玉良缘”的幕后人,她就想散布舆论,把宝钗嫁给贾宝玉。
而在“金玉良缘”的流言下,宝钗对宝玉的感情就变得微妙了。她虽然思想成熟,但毕竟身体上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贾宝玉是她所能接触到的唯一能婚嫁的男性,而且长相俊美,温柔体贴,会哄女孩子开心,她没有理由讨厌他。
贾宝玉虽然不是她理想中想嫁的男人,但是他跟周围别的男人比起来,确实是一股清流。薛宝钗周围的男人,她哥哥成天吃喝嫖赌、不务正业,而且对女人喜新厌旧。天仙一样的香菱,到手后没过多久就看得跟“马棚风”一般了,不高兴还对她拳打脚踢。
贾宝玉虽然喜欢拈花惹草,但是他尊重女性,把周围的女孩当朋友看待。书中没有具体地描写宝玉对宝钗的好,但是从黛玉对他们两人的吃醋,可以看出他们还是时常在一起玩的。
送宫花的那一回,周瑞家的见到抱病的宝钗在做针线,开头就说“这有两三天也没见姑娘到那边逛逛去,只怕是你宝玉兄弟冲撞了你不成?”这说明她没病之前,经常去贾府跟宝玉玩。之后宝玉去梨香院看她,黛玉也跟着去。黛玉说了一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之类的醋话,可见宝玉与宝钗的关系,的确比对他家的“三春”姐妹亲密,激起了她的醋意。
还有第二十回,作者写到宝玉在宝钗家跟她顽笑,这时史湘云来了,两人就一起去见史湘云。黛玉问他从哪儿来,他说从宝姐姐那儿来。这时黛玉就生了气,说:“亏在那里绊住了。不然早飞了来了。”这就说明宝玉跟宝钗起初还是挺投缘的,能够聊得来,要不然也不会让黛玉这么吃醋。
而且脂砚斋在这里还有一段批语,说每次二宝相遇,不是黛玉来就是湘云来。这是作者故意的,如果不这样,宝玉跟宝钗“久坐忘情,必被宝卿见弃,杜绝后文成其夫妇时无可谈旧之情”。脂砚斋的意思是说,不能让宝玉跟宝钗单独相处久了,否则宝玉就会表现出他不好的那一面,被宝钗厌弃,那么以后两人成了夫妻就没有旧日的情分可说。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宝玉跟宝钗最初交往得不深,所以宝钗才没有厌弃他,她更多地看到了他身上的优点,而忽略了他的缺点,所以两人才会产生一定的感情。
那么,宝钗是怎么爱宝玉的呢?
首先,宝钗确实常常去找宝玉。晴雯还为此发了火,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半夜三更不得睡觉”。翻遍整部《红楼梦》我们会发现很多章回的主角不是薛宝钗,但是她总是会出现在宝黛两人的身边。我认为这倒不是她心机深沉有什么图谋,而是她心里爱上了宝玉。只有爱一个人才会常常主动去找他,连带着观察他身边的事物,跟他身边的人相处。
但宝钗对宝玉的爱,不像黛玉表现得那么强烈,像吃冷香丸一样,她一直在努力克制。
元妃省亲的时候,其实宝钗也有能力为宝玉做一首,但是她选择了指点。而黛玉就直接写了一首,打小抄给他。宝钗是以老师的身份帮忙,黛玉是以好朋友的身份帮忙,固然宝钗的方式更得体,但是两人对爱的表达效果也立竿见影,以老师的身份帮忙,明显更疏远一些。
当宝玉挨打的时候,宝钗拿着药去怡红院看他,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薛宝钗这话没有说完,就发现自己说的太急了,不觉就羞红了脸,低下头来。这里她是因为看宝玉挨打太难过了,所以一时忘了避嫌,把她对他的关心表达了出来。而宝玉也是难得见她这么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觉“心中大畅”。
但宝钗在表达爱意的同时,又不忘劝导他,把他往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上拉。请注意她在说心疼他之前,说的是“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这话像母亲对儿子说的,老师对学生说的,就是不像女朋友对男朋友说的。贾宝玉最烦的就是这种教导的话,相比之下,林黛玉为他哭肿了眼睛,却只说了一句“你从此都改了吧”,更得他的心。黛玉没有说他从前这不好那不对,她只是怕他再挨打,所以才叫他改。
与林黛玉相比,宝钗对宝玉的爱受到了更多理性的拘束。黛玉能接受宝玉的优点也能接受他的缺点,但是宝钗对宝玉求全责备,她不能接受他厌学贪玩、结交优伶、调戏丫鬟的一面。宝钗比他早熟,她深深地明白宝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他肩负不起支撑家业的责任,所以她不断地劝他热衷于仕途经济,而这也是他们俩无法相爱的根本原因。
在绣鸳鸯肚兜那一回,当宝钗听到宝玉在梦中说“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的时候,她不觉征了。这里作者没有对她的心理展开描写,但是想必这时候她已深深地明白贾宝玉是不可能爱她的,他的心已经完全被黛玉占满了。自此,宝钗对宝玉的爱戛然而止。在后面曹雪芹写的章回里,我们再也看不出她爱宝玉的表现了。反倒是她跟黛玉亲近了起来,并且在不断地为黛玉、邢岫烟她们做好事。
作为一名恪守礼法的大家闺秀,在那样一个时代,宝钗也许自己都不知道她对宝玉的感情是爱情。也许,那仅仅是一种不知不觉的好感,她就是想跟他亲近,对他抱有一丝“金玉良缘”的幻想。而当她意识到这种幻想是虚妄的时候,她也就完全做回了一个本分守己的大家闺秀。她不会去做什么拆散宝黛的事情,也不会去促成宝玉跟她在一起。
至于她最后嫁给了贾宝玉,这不是她心甘情愿的,她只是听从家长的安排而已。聪明通透如她,她怎么会不知道贾宝玉是个跟自己价值观完全相反的人?她怎么会不知道宝玉心里“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如果她活在我们当代社会,她还有比贾宝玉更好的选择;或者如果她的家族不是处于生存危机,她也有比贾宝玉更好的选择。但是在书中,嫁给贾宝玉是她唯一的选择。
薛宝钗对贾宝玉的爱,是普通少女对美好的异性都会有的好感,但这种爱是不完美的,只是与宝玉在封闭的环境下,长时间相处出来的结果。贾宝玉不是她理想中的男人,她并不喜欢他,但不得不爱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