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几千年前,就有孟子和荀子对人性观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其实,他真正所要表达的是“人性向善”;而荀子认为的“无天地,恶生?”意在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揪其根源,二者也并无太大差别,角度不同,观点也略有差异。
然而,时间来到21世纪,曾经根植于孩子心中的性善论逐渐消失,我们终于还是被眼前血的事实改变了对人性的看法。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话以至此,我不得不再提及那些野兽所做过的事:当街暴打女子,张颖莹事件,红河谷砍人,操场藏尸,弑母案……
“惨像,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而不忍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离我们而去了,而有些野兽却依旧苟颜在这世上,漏出了得意的笑容,仿佛在庆祝一场“游戏”的胜利,令人发指。
终于,随着一幕幕仿佛只会在电影上出现的情节,性恶论还是战胜了性善论,我们输了,我们还是输了。我们变得不会再用“一定要善良”来教育孩子,取而代之的是“保护好自己”。
悲愤同时,剥丝抽茧,我逐渐发现,每一个野兽背后都有一个残缺的家庭——话题再转到教育,这里所说的教育专指道德教育。没有谁一出生就是坏人,只是他的经历和感受改变了他,让他不再对这个世界善良,变得自卑,自私,甚至恶毒。
然而道德教育时常都被人忽视,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家长们都在一味地追求成绩,却忘记了教育最根本的东西,忘记了教给孩子做人。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正是我们常提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看出,修身才乃重中之重。
愿我们都能拾起藏在角落的善良,看那阳光依旧,风也温柔。
性本善or性本恶——再谈人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