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对其中的一首诗非常喜欢:
一住行窝几十年,
蓬头长日走如颠。
海棠亭下重阳子,
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壳外,
有人能悟未生前。
出门一笑无拘碍,
云在西湖月在天。
这首诗是全真七子和黄药师比武时所吟,有道家任性逍遥的味道和脱离红尘的仙气。无需老师要求背诵,看完之后这首诗就深深印入脑海。诗中那种放诞不羁的味道对一个中国教育制度下的乖乖的好学生来说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诗中的道士有梁遇春笔下“流浪汉”的气息,有了悟人生的大智慧者的气息,还有金庸故事所给的剑侠气息。不过这首诗并不是金庸所作,也不是全真教主王重阳的作品,网络上常有人弄错这一点。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成廷圭的作品,收录在他的《居竹轩集》中,诗名为:道士胡道元常以一舟往来洪之东湖其自扁有曰活死人窝为赋此。原诗最后一句是“云在东湖月在天”,金庸为小说剧情需要改成了“云在西湖月在天”。
道家的思想对中国的诗词和文学有着长远的影响,一些文人甚至有道教徒的身份。其中最有名气的还算不上曾经中过举人的王喆王重阳,如果没有金庸小说,王重阳的名气并不算大。名气最大的道教徒文人要数吕岩吕洞宾和李白。
吕岩在唐朝中过进士,据说是山东泰安东平人。山东与道教的关系非常密切:泰山在道教文化中有特殊的地位,崂山道士是人们熟知的故事,全真七子都是王重阳在山东收的弟子,都是山东人,李白也曾在山东学道。李白有一首诗“奉饯高尊师如贵道士传道箓毕归北海”:
道隐不可见,
灵书藏洞天。
吾师四万劫,
历世递相传。
别杖留青竹,
行歌蹑紫烟。
离心无远近,
长在玉京悬。
道教尊者“授道箓”给某人,就标志他正式成为“在编”的道教徒。北海是现山东青州,李白在山东成为正式的道教徒。著名学者李长之著有《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一书,其中详细讨论了山东和道教对李白的影响。李白的名篇“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毫无烟火气息,这和李白的道家思想是分不开的。可以说道家思想解除了传统儒家思想带给文人们的一些束缚,使其更加自由、浪漫,更加超脱、奔放。
众所周知,李白也是位有名的剑客。他在《与韩荆州书》中说:“自幼好任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剑术。”李白作有《侠客行》一诗: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金庸以此敷衍出了一部长篇武侠。
作为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祖吕洞宾很多作品也同样豪放,侠气和仙气十足:
朝游北越暮苍梧,
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
朗吟飞过洞庭湖。
——吕岩《绝句》
曾经天上三千劫,
又在人间五百年。
腰下剑锋横紫电,
炉中丹焰起苍烟。
才骑白鹿过苍海,
复跨青牛入洞天。
小技等闲聊戏尔,
无人知我是真仙。
——吕岩《仙乐侑席》
这种文人的气息在传承了千百年后,诗道已经不再昌盛的今天发生了奇异的变化,在武侠小说衰落时又成为网络文学中玄幻小说、仙侠小说的文思源泉。于是就有了那些“修仙觅长生,热血任逍遥,踏莲曳波涤剑骨,凭虚御风塑圣魂”的无数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