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问题,都是心的问题。说到哭,那可是刘备刘玄德的独门绝技。有好事者统计,刘备在《三国演义》当中,哭了36次。头一次遇到常山赵子龙时,便甚相敬爱,执手垂泪,后来赵云誓死追随。徐庶赴曹营前,刘备大哭,结果徐庶走马荐诸葛。三顾茅庐,拉着诸葛亮的手哭诉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结果,孔明愿效犬马之劳。张飞丢了徐州,丢了嫂嫂,羞愧难当欲自刎,刘备抱住大哭,说出了一句名言,“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张飞感泣,报效终生。
张松私见刘备,刘备宽仁爱之,送别之际潸然泪下,张松感怀,献西川地图与备,并愿为内应。孙刘联姻,孙权设计陷害刘备,刘备一是泣告乔国老,二是对孙夫人泪如雨下,结果这两人全力扶持,不惜与孙权做对。
所以老百姓有句谚语,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而刘备的江山真的是哭出来的吗?
当然不是!此浅陋之见也。不过,这正是战国时期法家术派申不害的主张。申不害,战国时期郑国人。而郑国,因为不思进取,不谋变法图强,终被韩国所灭。而申不害呢,也正是在韩国登上了政治舞台。
你要说申不害的学术就是为了玩弄权术,着实委屈了他。他自称法家术治派,他的根本目标同商鞅变法一样,也是为了富国强兵。只不过两个人的侧重点不同。
那么申不害是如何内修政教,外应诸侯的呢?他提出“君必有明法正义,若悬权衡以称轻重”。他也讲究依据才能进行授官,按照功劳进行封赏,而且主张赏罚分明,不徇私情。
但他的法治是为君王的术治准备的,其目的在于提升君王的管理水平来达到国富民强的总体依归。他变法的第一步也曾打击豪强,把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等族给收拾了,加强了君主集权统治。第二步刷新吏治,“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依此对官员进行考核与监督,提升了行政效率,朝野上下一片生机。第三步整肃军力,加强训练,成为国之利器。第四步开垦荒地,多打粮食,大力发展各种手工业,完成财富积累。
如果只是这样,倒也无可厚非。但在申不害看来,此为阳术,更有阴术,合称人君南面之术。那什么是阴术呢,阴谋诡计,玩弄权术。
例如当时韩国的国君韩昭侯,在申不害的影响下,也经常玩弄权术。据《韩非子》记载,“韩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此察左右之诚不。韩昭侯使骑于县,使者报,昭侯问曰:’何见也?’对曰:’无所见也。’昭侯曰:’虽然,何见?’曰:’南门之外,有黄犊食苗道左者。’昭侯谓使者:’勿敢泄吾所问于汝。’乃下令曰:’当苗时,禁牛马入人田中,固有令,而吏不以为事,牛马甚多入人田中。亟举其数上之;不得,将重其罪。’于是三乡举而上之。昭侯曰:’未尽也。’复往审之,乃得南门外之牛犊。吏以昭侯为明察,皆悚惧不敢为非。”
但是正如申不害自己说的,“明君治国,而晦晦,而行行,而止止。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当韩昭侯之时,明君贤臣,尚有可为。但昭侯之后,遇庸君则弱,遇昏君则亡。
更为可怕的是,正是申不害的用术有余、用法不足,以后的韩国朝野尔虞我诈,权术之风上行下效。从此之后,所有有利于凝聚人心激励士气奋发有为的品格,都被恶化为老实无能。所有大义节操赴险救难的大智大勇,都被矮化为迂阔迂腐。而卑鄙龌龊的技巧和手段,却被推崇为精明能干。
韩国再也没有了铮铮阳谋的变法强国精神!
申不害的术治全面摧毁了韩氏赖以立国的道德基础,再也没有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敢于牺牲的高贵品格,遇到外敌入侵时,只知嫁祸,寻求自保。
比如献出上党嫁祸秦国与赵国,引发长平之战;献出治水大师郑国,企图让秦国大兴土木无力东出;献出城池与周王室合谋攻秦,引发惨败;献出世界级大师韩非子,只求愉悦秦始皇不要攻韩,结果韩非子死在了秦国!
韩国的兴亡,犹如一则古老的政治寓言,其指向之深邃永远值得人们深思。
呵呵,帝王心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