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简书电影院每周500字
《放牛班的春天》—爱与梦想同在

《放牛班的春天》—爱与梦想同在

作者: 淇畔芷影 | 来源:发表于2018-11-04 17:06 被阅读17次

    一、爱,是世间最动人的旋律

    天灰蒙蒙的,没有一点生机,马修带着简单的行囊来到自己即将要代课的学校—池塘之底辅育院。陈旧的大铁门里,有一双澄澈眼睛在期待着什么。在这里,马修认识了第一个孩子贝比诺,他坚定的眼神里满是父母来赴星期六之约的希望。

    池塘之底辅育院,类似于青少年劳教所,这里集中了各类问题少年。一开始看到这些问题少年频出花招对付拉齐院长、麦神父和其他任课老师时,我想换做是我,估计头都大了,遇见一个就够我受的了,何况是几十个几百个。马修也烦恼,不过他是为了想使别人眼里的问题少年能够慢慢变好,他是在为发掘这群学生的闪光点而焦心。

    我为马修的一视同仁而震撼。他对待贝比诺,对待皮埃尔,对待孟丹,对待波尼,对待郭和邠和其他孩子都一样。没有以异样的眼光看待这群全身都是缺点的坏学生,也没有因为任何一件事而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是没有分别心的爱所有学生。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对皮埃尔的母亲说:你有一个孩子,而我有六十个。在马修心里,每一个学生都是他的孩子,他将这些被家里人放弃的野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爱。

    池塘之底象征着破坏、暴力、邪恶及绝望,见不到阳光。而马修身上散发的大爱,却成为池塘之底最酷炫的希望之光。

    有人说,是音乐改变了这些孩子,我却认为,是马修的尊敬与爱激发了这些孩子心底深处的善。试问,还有有什么能比这份爱更能打动人心呢?

    二、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拉齐院长,为了宣泄对自己失败的不满,他经常对辅育院的学生进行体罚,一直以来,辅育院的教条都是:犯错,惩罚。

    可即使惩罚,学生们一刻也不让拉齐院长省心,越残酷的管制手段,激发越多的仇恨与暴力。反正,也没人意识到这些孩子善良的本性,也没人肯正视这些孩子的优点,更没有人去在乎这些孩子的未来。

    破罐子破摔,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拉齐在名利的大厦里弄丢了初心。他眼里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他看每个孩子都像坏孩子;他认为每个孩子心里都住着小恶魔;他甚至觉得如果自己不对这些孩子实施残暴的管教,这些孩子将来迟早会犯罪。

    在拉齐耳濡目染下,孩子们开始觉得谁都不善良:社会对他们很无情,拉齐院长很残酷,任课老师很都很坏,连包容和蔼的麦神父都不是好人。于是,他们开始报复,被处罚、关小黑屋也没关系,只要能让这些“坏人”痛苦,什么都是值得的。

    拉齐功利心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就以为所有人都和他一样。在马修刚开合唱团时,他也受到这份热情的感染,可只有那么短短的一瞬间。他觉得马修已经危及到自己的权威了,于是下令关掉合唱团;在伯爵夫人称赞合唱团后,他又将此视为自己的功劳,以此为授勋章升职的阶梯。

    而马修不一样,他看到了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感受到孩子们心底的累累伤痕,更体会到了他们的孤独与绝望。他想在这冰冷无情、黑暗冷酷的辅育院尽自己所能保护这群不容于人的小天使;他想在这群敏感脆弱的孩子心里建立爱的小屋;他关心这群被家人,被社会抛弃的孩子的未来。他没有什么功利心,只想凭借着自己的一腔热爱来改变些什么,给这些孩子带来些美好的东西。

    孩子都是白纸,你涂鸦什么,就会呈现出什么样子。

    拉齐校长用暴力,孩子还以暴力。

    马修老师用爱,孩子还以爱。

    尼采有一句名言: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顾城说过: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身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一定要将目光聚焦在美好的事物上,将心放在光明的地方,做一个有活力的追光者。

    三、修炼一颗同理心

    马修组建合唱团,用音乐抚慰孩子的心灵,用音乐来疗愈孩子所受的伤。马修本是为爱,却被拉齐校长利用,合唱团成为拉齐的功劳,也成了其加官进爵的筹码。

    不过,马修不在意。他更关心的是这群孩子能得到家人和社会的认可,早日被接出去正常学习生活,他更在意的是音乐天才皮埃尔这块儿金子能否被发掘。

    有什么能比最初的目的实现更令人开心的事呢!马修带着孩子们去自然里寻找快乐,也因此成功带孩子们逃过一劫。

    而这一劫,却是由拉齐院长亲手种下的因。那个明明没有偷钱却被冤枉的孟丹,那个被拉齐疯狂折磨的孟丹,那个不被善待的孟丹,为了报复,为了泄愤,才放火烧了池塘之底辅育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给人贴标签。一旦贴上某种标签,连给人说话机会都没有,某件事发生了,便立马下定义,并将其对号入座,打入死牢。结果就是,有可能一个本性不坏的人,因为你的主观臆断被误解、被冤枉,最终心存不忿,走上不归路。

    记得曾经看过一则新闻,说是有一个青年犯了罪被判了刑,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告诉警察,身边人总是说他将来一定会做坏事坐牢,结果我就真的做了坏事坐了牢,可如果当时大家都跟我说我会成为一个大善人,也许我就不是现在这样了。

    孔子有句至理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这句话蕴含的道理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待人接物要有一份同理心,不要总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人。

    同理心,很难得,却很重要。作为新时代知识青年,我们要学会用包容的眼光看人,要用友爱之心待人。

    四、永远别说永远,凡事皆有可能。

    影片中,马修是一个失意的音乐家,现实的苦涩将马修音乐家的梦想的力量击碎,将他从喧嚣闹市中驱逐到池塘之底辅育院,池塘之底象征着他进入人生最低谷,梦想成为心底的隐痛,再也见不了光。本想着再也不会作曲,再也不会填词,可内心究竟还是存了一份蠢蠢欲动。

    这群不安分的孩子,却不经意间打开了他的心门,成为他梦想的助推器。孩子们需要爱与尊重,他需要一份承担,刚刚好。他为了带动孩子们的热情,开始办合唱团,开始重新创作,为孩子谱曲,为孩子写歌,为梦想填词,为爱谱曲。

    孩子们给了他最充足丰满灵动的灵感,他给了孩子们最好的曲子,带着孩子们翱翔在音乐之都,使孩子们面对最真实的自己,那个有梦想的自己。

    某种程度上,我们很像马修,在寻梦的旅程中被现实的风沙迷离了双眼,消磨了热情,最后在梦想身上贴上“永不开启”的封印,将其尘封于心底,连同一份自由。

    《悟空传》里有句话我特别喜欢: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

    这才是真正的大圣,也是内心蠢蠢欲动的我们。

    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梦想,即使梦想已经不复以往的颜色,可它一直都在,只是我们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勇气。

    马修在这群孩子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就像一束光,带给了这群孩子希望,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这些问题少年。

    结尾时,白发苍苍的贝比诺对同样白发苍苍的皮埃尔说:后来,他一生都与音乐相伴。

    马修对生命的热忱,对音乐的执着,在皮埃尔身上得到传承。

    人世间有多少事,随了时光慢慢转变。你一定要坚守那个纯净的梦,一定要相信黑暗只是一时,要相信太阳照常升起。

    永远别说永远,凡事皆有可能。

    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愿大家有爱有梦,愿大家眼底有光、心里有希望,愿大家身上有力量,做快乐的善良的追梦之人。

    我们要坚信:爱与梦想同在!

    图片源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放牛班的春天》—爱与梦想同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fd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