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下班后回家的时间比较早,晚上有一整片段的时间去做事情,但结果是每天晚上的节奏和之前加班忙的时候没有差异,很难专注去做事情,但昨天有了一次心流学习的感觉。
最近参加了小红书小航海的学习,这是我第二次参加,需要每天打卡学习,记录自己当天的问题,如何解决,第二天的计划。上一次的学习打卡,是自己为了坚持完成打卡而打卡,可想学习的效果以及学习带来的一种煎熬。
昨天是12月份小航海学习活动的第一天,对于具体行动,我还是很茫然。对于先阅读学习手册,在上次的航海中我至少也阅读了3次以上,每看一部分都是挺费时间的,至于看完后的效果,是我的认知里知道怎么回事了,可是自己一去做就是一头闷,完全没有方向。
不知道是出于抖音数据分析的惯性思维,又或者是我并没有太多的功利心,打开婵妈妈小红书的达人数据分析,开始从现有的类目一个个看,最后抱着试试的心态去查询了我工作所在类目的数据,突然发现了一个新大陆。
当时的我一直苦恼怎么找对标账号,虽然方法知道,但每次用小红书搜索关键词找到的一些账号,不是内容不够垂直,就是内容我无法去模仿。而这一次用行业筛选的方法,我找到了一些数据很好、粉丝数不太高(我与对方的差距不至于太大)的账号,并进入其中一个去看,静心分析她的账号笔记,越看越欣喜,自己看到这个账号做起来的逻辑自己是可以快速模仿跟进的。
为什么可以快速跟进?
1、账号是分享读书中一些经典实用的知识,图片就是拍照书中的内容,并把重点用红线勾画出来。
2、这样的图片形式,我目前不会做图不会拍照的基础下,我可以用这种方式快速实现,而红线勾画这个点我用了图片编辑软件可以快速实现。
3、以分享读书中的内容,这个有持续输出的内容,我这一次账号尝试不需要特别去纠结内容。
为什么我觉得这种模式可以尝试?
1、对标账号的数据,告诉我目前这种方式是可以做的。
2、这种分享读书要点的方式,是很多人的需求。大家不习惯阅读,或者一整本书的阅读,更喜欢这种功效性投喂式阅读,我有什么问题,书中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就是这类型账号存在的价值。
3、做这件事,是将我的爱好和擅长的点结合起来。看书的主题可以选择我感兴趣的主题,梳理输出书中的要点是我一直在刻意练习的,思维导图是我擅长的。如果要将这件事升级,后续我可以排版出好看的样式,也是可以批量复制且有自己的IP属性和不可复制性。
整个晚上,当我看到这个对标账号非常欣喜,从内容模式、变现模式、后续迭代,都进行了一些思考,也看到了可坚定前行的方向,甚至想到可以把这个模式复制到不同的行业,比如我对茶文化感兴趣,比如以后怀孕生娃可以做育儿类的内容,整个人越做越来劲,一晃就过了两个小时,体会到心流的感觉。
这种工作学习状态是我特别向往的,但很多时候我都不是这种状态,我也在想是哪些因素让我有了这种状态,我要如何调整能让自己工作学习尽可能多的处于这种状态,这是我接下来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