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让孩子窥向远方的摇篮
——《看一看》教学反思
乐平九小蒋铭国
上个月,也就是3月16日至17日,我们数学组一行教师赴南昌站前路小学参加了“中国教育梦——拓展数学教育的新疆域,重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新流派‘全景式数学教育’专场观摩活动”。全景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全面调动教学活动中的全部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全部感知能力,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体验,是一种结构化的教学方式。
4月12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邓永刚主任、于浩讲师,江西省装备站林建军副主任、王太清科长、阮箭舟副科长,在景德镇市教育局分管副局长陈洁,景德镇市电教馆陈曦、项平、张堪发,乐平市教体局分管副局长胡旺仁,乐平市电教站杨丽珊、汪晓峰等陪同下来到江西省乐平市第九小学进行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规划课题“益智课堂与思考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江西子课题调研。
在座谈交流会中,于浩讲师结合两节示范课与益智课堂教学做了精彩点评。益智器具不仅仅停留在“玩”与“解”上,更需要侧重“思”上。让孩子在训练中经历思维刺激,训练瞬间判断能力,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形成递归、迭代思想,树立数学建模意识,探寻极简模型,体验建模方法。
于浩讲师还重点讲到,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会把知识仅仅局限于小学阶段,不善于把知识,特别是思维方式,向初中和高中延伸。从而致使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触角受到限制与阻碍。这样不利于孩子思维力的发展与创新能力的提升。作为益智课堂,要善于给孩子提供思维发展的“温床”。
正是基于以上两次学习感触,因此,在本次教学设计当中我没有更多的参考教材,而是一改常规,把课堂着力点放在了孩子生命成长及思维力的延伸上,以便给孩子将来生命成长与思维发展尽可能埋下铺垫。
于是我将这节课,除了课本上的原有题目之外,另外给设置了一个生命成长性质的主题——眼见不一定为实。
在我脑海中有一个画面久久不能忘却。一个人不幸地倒在血泊之中,在他身边有一个人手持菜刀。这时,警察从远处赶来。请问这个手持菜刀的人是凶手吗?作为一般人,我们通常会判断此人是凶手。事实上这个人并不是凶手,凶手已经逃之夭夭。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我们看到某一个画面,马上就会做出一个判断,而这个判断往往不一定是正确的。因此我便想——眼见不一定为实。而这种思维方式我们有必要传授给孩子。
为了让孩子对这一现象建立感性认识,于是我到网上搜寻了一些被眼睛欺骗的图片作为课程的导入。为了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及即通过感性认识和建立起来的理性思维,在课程结束时,我特意出示了给同学们拍的照片。从正面看有六队同学,从侧面看有四行同学。那么一共有多少人呢?最后给孩子们出示一副俯视图片。结果发现有两个空位。从而用真实的情境,让孩子明白,根据我们的眼睛所见,作出判断时不一定完全正确。从而给孩子们建立一种“眼见不一定为实”深切体会与人生经验。
其次本课的一个重点是二维向三维的突破。观察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而画出平面图形。这是第一课时。作为整个单元,其实就是对于多个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一个空间认识。尤其是空间想象能力与平面转化能力的对应。平面是二维的,而空间是三维的。为了发展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必须由二维向三维进行突破。
于是在课程中间,我引入了去年下半年学习过的观察位置的内容复习。就是用二维有序数对来表示一个平面内的某个点的对应位置。如果是一层正方体,我们可以利用二元有序数对来表示每个正方体所处的具体位置。当我们正方体的层数达到两层,三层,甚至更多层的时候。二元有序数对已经没办法来表示某一个正方体所处的具体位置了。这时我们可以引入三元有序数对。事实也就是三维坐标。第一维坐标表示第几列,第二维坐标表示第几排,第三维表示第几层。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从二维向三维的突破,为孩子将来学习埋下伏笔。
在上课过程当中,听课教师认为题目设置有些难。我的教学设计之初,我也是认为比较难。二稿的时候,我把这个环节进行了很大的删减。最后三稿我还是把它加上去了。
在实际上课的过程当中,由于孩子们上课积极性比较高,上课比较专注,思维比较活跃。有些同学还是可以自主实现二维向三维的突破。多数同学也能够在其他同学的影响上完成这一突破。当时我比较兴奋,我终于意识到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我们给他机会。很多孩子很多时候是可以实现自我转变,向更高层级发展的。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课堂不仅仅是给孩子以知识。更重要的要给与孩子对生命的体验与对生命的认知与渴望,要让孩子思维永不封顶,思维力永远具有驰骋的荒原,翱翔的天空。让我们的课堂永远成为孩子窥向远方的摇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