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长与依恋

成长与依恋

作者: 邵真 | 来源:发表于2023-02-21 12:07 被阅读0次

依恋是儿童与父母之间形成的天然情感纽带,从婴儿出生开始就同父母(特别是母亲)开始了密切的交往,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与父母形成了一种强烈、持久而亲密的感情联系。具体表现为:儿童对他的主要照料者特别“粘乎”,每当照料者不在身边,就会显得焦虑不安。

1958年,美国的一位儿童心理学家约翰鲍尔贝将其称为“依恋”。依恋是双向的,就像孩子看不到母亲会焦虑,母亲看不到孩子,也会非常牵挂。

“依恋”是儿童最初的社会性情感,对其日后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很强的作用,依恋使个体有安全感,促进与人建立合作、亲密关系,而且也是日后对父母“孝顺”的重要因素。那么“依恋”是怎么发生的呢?是不是因为母亲经常给孩子喂食、满足其生理需要而产生的呢?

让我们先来看一个猴子的实验:

假设有两只人工制成的“母猴”,一只用金属制成,幼猴可以在它身上吃到奶;另一只用绒毛制成,但无奶可吃。当我们把一只刚出生的幼猴放入有这两只“母猴”的笼子里时,情况会怎样呢?幼猴饿的时候,会小心翼翼地到金属“母猴”那里吃奶。吃了奶,就马上跑回绒毛“母猴”那里,紧紧地依偎着它。

要是笼子里出现了不速之客,幼猴更会寸步不离绒毛“母猴”。

看来,并不是“有奶便是娘”啊!皮肤的接触和感情的抚慰,才是产生依恋的真正原因。所以,孤儿与很多寄养(包括全托)的孩子在日后与人的交往中,总缺乏安全感,很难建立亲密感,总像有一层东西隔着,这不是照料者没有给他们温饱的问题,而是缺乏“肌肤相亲”与必要的情感抚慰的缘故。因此,对于年轻的父母,要注重与孩子建立早期依恋,不要因为忙,而将孩子寄养出去。

西方一些国家调查发现,不少缺乏正常依恋的孩子,在家里遭到父母虐待。这些孩子早期会出现神经性呕吐、慢性腹泻、不明原因的消瘦和反复感染等;而且胆小怕事、呆板迟钝、对交往退缩、冷漠等,甚至还会产生很强的报复心理,如长大后虐待他人等。

美国的心理学家认为,母子之间的早期皮肤接触,会促进亲子依恋关系的早期发生。这是因为产妇分娩时体内的激素有助于她们去关心自己的孩子,促使她们形成对孩子的早期依恋。如今的“爱婴医院”就是为了让母亲与孩子能更早更多地接触,促进亲子依恋的早日形成。

亲子间的爱是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父母对孩子的抚抱、皮肤触摸、微笑、交谈、游戏……都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精神食粮。

沐浴在家庭温暖中的孩子,往往更具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个性和灵活的社会适应性。

相关文章

  • 《由内而外的教养》第五天

    摘抄:长期稳定的依恋关系与孩子成长的很多方面都有重大关系:安全依恋的婴儿长大后会具有领导力,回避依恋的孩子以后可能...

  • 小宝成长记|依恋与独立

    写于小宝2岁2个月 很多父母在养育过程中过于追求让孩子独立而忽视了孩子的依恋。殊不知,亲子关系是一根轴,一端是依恋...

  • 何处理哀伤情绪

    2020.9.25.爱自己 哀伤,丧失也是一个成长过程。 依恋关系产生的因素,周围环境与他人,与自我,与精神。 哀...

  • 【共成长第765天】情绪与需求的表达:妈咪,我担心你

    生活与成长: —❀情绪与需求的表达:妈咪,我担心你❀— 最近Ethan对妈咪特别依恋,常常会撒娇式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 2020-07-03

    (五) 第五章 一、理论摘要和感悟 1、第五章 如何获得安全感孩子的依恋模式 (1)依恋与成长: 一个人的性格是由...

  • 关于分离焦虑的觉知

    孩子与母亲有三种依恋关系 安全型依恋 妈妈离开与回来 孩子都能自己处理好情绪 回避型依恋 妈妈离开与回来 孩子都自...

  • 教育曹慧

    依恋聚焦治疗,书。 成长型思维训练,书

  • 亲子依恋

    亲子依恋 亲子依恋是一切依恋关系的基础,有四种依恋方式: A安全型依恋:与妈妈分离有焦虑不安,见到妈妈后寻求安慰,...

  • 情感1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复盘)学习DAY30

    一、复盘内容 预告: 自恋与依恋情感01 | 依恋的形成情感02 | 两种妈妈,与两种孩子情感03 | 依恋“你...

  • 听《人类的两种行为模式》有感

    依恋行为与探索行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长与依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wn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