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高中时代是一场电影,只能选择一个场景作宣传海报,你会怎么选择?
反正此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清晨的校园(以为在背英语或古诗的童鞋你们恐怕要失望了),大概还有十分钟就要开始早读了吧,密密麻麻的背着书包的人从校门涌进来。而我此时却在奔跑,逆着人群向外跑去。每当此时,我心底都会有点特殊的感觉,自己一个人逆行太突兀了,阻力挺大稍不注意就撞上哪位正在仰面背英语的同学了。但更多的是兴奋,因为清晨校园里樟树的叶子散发清香,因为在时间压力下不得不快速奔跑,因为这巨大的、逆向的甚至阻碍着我的人潮。当时就很自恋的我,总觉得那场景像极了拍电影。虽然这奔跑并没有什么感人甚至合理的理由,我不过是习惯性地起晚了,还坚定不移地要吃早餐,所以这样的画面在校园里一再上演。
最喜欢那样的自己,奔跑的姿态、不顾一切的眼神。在时间上已经起步的晚了,就用速度去弥补追赶。如果可能的话,真想为当时的自己画一幅油画,樟树的叶子郁郁葱葱反射着阳光,风从少女的发间穿过,她额头上沁出细细的汗珠,神情有点焦急也有点享受,裹在宽大的校服里的是蓄满力量快速奔跑的身躯。而周围有无数的同龄孩子包围着她,他们多数戴着厚厚的眼镜,有的睡意朦胧有的神情严肃,不少人手里可能拿着方便背诵的小册子。灰色的水泥大道上,这热气腾腾的一天即将开始。对,就是这画面,灰绿色的背景,洒满明亮的细碎的光,《我的高中时代》。
图片来自网络没有“学渣逆袭,刻苦三个月考上清华”的励志梗,没有“霸道同桌爱上我”的粉红桥段,更没有“学霸白富美上高中:开挂人生刚刚开始”的完美人设,这或许是一部很无趣的电影吧。自己作为主角唯一勉强合格的就是:在当时的不少人眼里,我也算个“怪人”。高中时期自我意识开始觉醒,虽没有刻意而为,但多数同学对当时的我的评价都是“个性鲜明”,换个我更喜欢的说法就是“做人低调,做事高调”。除了舍友、同桌前后桌和原来初中校友,我在班上没有太多朋友,也绝不是那种可以和所有人侃侃而谈的类型,对于八卦绯闻和猜忌比拼都没有什么兴趣,是个无趣又淡漠的人。那么我都做过些什么事呢?在元旦晚会上和男生搭档合唱情歌《只要有你》,在市级公开辩论赛上担当正方辩手并获得“最佳辩手”称号,参加了好几次英语演讲比赛并以惨烈的失败告终,写作文水平不稳定有时被批不合格有时被被老师默默发在校报上,参加校运动会为我们那个成绩第一体育自弃的班级拿了奖牌······。
电影的整体基调嘛,我想是免不了灰暗压抑的(虽然和海报有点不符,别怪我挂羊头卖狗肉哈)。高考之前我几乎不了解这个世界,从没离开过出生的那座小城,把高考当做终点而活着。那时日子特别单调,每周日下午我背着沉沉的书包先从家出发走上半小时,再搭1小时的公交车,就到了学校,放下书包,拿出书本,做题做题······到了周五晚上再重复之前的旅程,从学校回家去。我的足迹是一个封闭的圆,循环往复,没有尽头没有出口。恍惚间仿佛又看见当时自己坐在开往学校的巴士上,戴着耳机听歌时望向窗外的侧脸。那时我总希望,车上的旅程长一点,再长一点,要下车去宿舍、去教室、去准备下一场考试的事实让人想要逃离。我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看景色的变化,一开始是广阔的田野偶尔有几只鸟飞过,后来渐渐出现商店、小吃摊、红绿灯,经过一家窑厂,一家驾校,一栋华侨投资的商品房,然后所有房屋都变得拥挤,道路却开阔起来,不出五分钟学校就到了——真有几次远远望见校门,我几乎想跳窗而逃的。但那不会发生,我每一次都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在金光闪闪的校门匾额下抬头仰望,深吸一口气,走进去,想着这一周要更加努力学习。
这恐怕不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因为上帝这个编剧没有给我主角光环,而更糟糕的是我本人甚至都没有主人公意识。那时我不够勇敢,没有主见,虽然有时看似意气风发,但实际上无知而不自知。就比如文理分科的时候。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期末考试已经结束爸爸送我回学校拿成绩单,然后我就面临着文理分科的选择了。路上父亲的意思是我文科比较擅长建议选择文科,而当时的我脱口而出“可是文科不好找工作啊!”我真想问问当时的自己,你对于“找工作”这件事真的有概念吗?除了听一些不相干的人说,你又有什么直接经验支持吗?其实当时选择的动力主要是恐惧。学文科的话就要脱离原来的班级去文科班了,会有新的同学、新的班主任甚至新的宿舍。我害怕变化,害怕一个人面对未知,加上之前的理科成绩也不错,当班主任说了句,“我们班是理科班,就选理科吧!”就这么顺水推舟地成了一名理科生。更有甚者,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报考大学也是由于老师的一句话,他说“这学校挺好,之前有学生去的,离家近专业也适合女生。”这些都是多么重大的抉择时刻啊!可惜当时的我既没有充足的信息储备,也没有强大的心理支撑,人生难得的自由选择机会就这么随波逐流了。原来一切的悲剧都有长久的来龙去脉,从我面对事关自己人生的抉择却盲从别人的话开始,我就把部分生命的主宰权拱手相让了,我没有为自己负责,那么后来的混乱、迷茫和纠结其实早已经在前路上做好埋伏了。
其实这是一部没什么深度的电影吧!本以为那是最有梦想的时候,但现在想想高中时代的梦想却最是贫瘠。不像童年时的天马行空,以为自己在野外搭个棚子就能独自幸福生活;也不像后来的梦想扎根在现实的土壤里,具体到什么职业、多少薪水、多大房、哪国车都能落实。那时真的以为高考是终点,而大学和成人生活就像“王子和公主从此以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样,强烈而模糊,我甚至从没有想过大学要怎么上,以后的人生怎么度过。
《岁月神偷》剧照突然想起一部很经典的香港电影《岁月神偷》,初次见到这片名时都以为这又是一个夸张搞笑的侠盗故事,结果恰恰相反。影片讲述了香港第一代移民平凡的家庭生活,穷困但坚韧的人们在欢笑、风雨和生死疾患中老去。《岁月神偷》传达的意思是,时光是最厉害的小偷,亲人的健康、如雪的眼光、挺直的脊背都一一被偷走,我们最终站在时间的海岸上一无所有。
回想高中,那时我读诗,每天背诵英语,能解三角函数,会分析物体受力,梦想改变世界。他们都说高中是人生最知识渊博的时代。但那又何尝不是最贫瘠的时代呢?一腔年轻的热血困在方寸教室,耗在一道题与另一道题的沟壑之间,一场考试一次排名就足以叫生活和心情天翻地覆。
如今我偶尔写诗,sin和cos已无法分辨,家乡的小城在千里之外。生活依然艰难,想象中的自由平和并没有到来,依然顽强抵抗着,希望世界不要改变我。那时以为的终点,却是我掀开生活帘幕走向真实世界的起点,从此远离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单纯和枯燥,挥别这人生中最美好的噩梦。
如果高中时代是一部电影,虽然它没那么绚烂光明,但是我会好好珍藏。在某些下雨的午后或夜晚,一个人,取出来翻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