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作休息,再次出发,前往鸭绿江断桥。
又是冒雨前往,今年的雨季有点长,一直在下雨,时不时的就会飘来一阵雨,有点像江南的黄梅天了。
驱车来到鸭绿江畔,缓缓流淌的江水在无声地述说着什么,江的对面就是朝鲜,一眼望去,静悄悄地,似乎毫无生气,葱郁茂密的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应该不错。
鸭绿江,现为中国和朝鲜之间的界河。
鸭绿江断桥位于中国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江岸路鸭绿江畔,是原鸭绿江大桥被炸毁后的残余部分。该桥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在1950年11月,鸭绿江断桥被美国鬼子炸断,成为抗美援朝沧桑历史的见证者。如今,鸭绿江断桥已被改造成为一个观景平台和历史遗址。
看到这座桥,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一幅幅画面感,当年志愿军战士,背负武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大桥的场景。
缓缓走上这座见证历史,见证英雄的大桥,思绪万千,拿起手机,拍摄滚滚江水与伟岸大桥之际,一场毫无预兆的大雨,哗哗落下。
不知是否上天都知道,今天我们后代来到这里的感受,这场暴雨,似乎在感应着当年的血雨腥风与可歌可泣,让我们在今天,能铭记历史,见证英雄。
当年,不知父亲是否从这里进入朝鲜,更不知父亲当年的感触,大概除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就是一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吧。
父亲作为60军180师,从1951年3月,进入朝鲜,就参加了那场悲壮又无法言喻的第五次战役。
由于各种原因,180师给美军包围了,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180师孤军奋战。
当时情况紧急,为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父亲作为一名有文化的军人,带领一支队伍,进行了分散突围。
父亲会辨别方向,会根据树的潮湿来判断,如果树的一面是干的,就是南面,反之就是北。
虽然五月的天气开始转暖,可为了躲避美军的搜索,他们只能往深山老林中走,深山老林中常年积雪不化,又冷又饿,父亲的一条腿,后来一直不好,就是当年在这次突围中冻坏的,后来大家实在饿的不行,就把军装中的棉花撕出来,充饥,就是靠着这样的信念,走过来的。
后来父亲与战友就开始研究,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跑,因为只要有了枪声,就会有志愿军的队伍,就会有活下来的希望。
父亲带领着战友,历经千辛万苦,在山上转了七天七夜,终于成功找到了大部队,当时他们像一群衣衫褴褛的乞丐,尽管这样,他们还是充满了精神气,他们是一群打不垮拖不烂的人民志愿军,为了保家卫国,为了正义而战。
当然,父亲带出的战友还是在突围中陆陆续续地牺牲很多。记得父亲说过,他的一位战友,好像是排长还是连长,受伤了,父亲与战友轮流背着他走了几天,伤势严重的他,最后死活不肯再走了,执意让父亲放下他。
他对父亲说:你们快走吧,不要再管我了,不能再拖累你们了……
父亲与战友坚决不肯丢下他,他说,丢下我,你们可以活下来,带上我,我们一个都活不下来……
最后父亲与战友们含着眼泪,把仅有的干粮与水留给他,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父亲每每说起,都会很难过很伤心,还一直念叨着,不该丢下他……
当时我还小,还理解不了这份感情,今天,来到断桥这里,想到这个画面,泪水就会不由自主地流下。
这座桥承载着太多太多,无数的年轻生命,在这里戛然而止,为了祖国,为了心中的信念,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今日的幸福与安宁,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品质呢,就如作家魏巍的那篇经典《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说的那样:他们的灵魂是多么的美丽和宽广,
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在断桥上徜徉,在断桥上缅怀,更在断桥中唏嘘,时不时的有雨飘过,又散去,时不时有大批的游客在这里停留,在追忆。
一首《英雄赞歌》循环播放,歌声回旋在整个桥面上,悲壮又有气势,再现了当年烽烟滚滚的场景。
记得小时候,在部队大院里,经常看的电影《上甘领》,父亲却说,当时在朝鲜,比上甘岭要艰难残酷的多的多,那种惨烈,那种悲壮都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正如《日月同光》唱的那样:为国舍命
日月同光!
2023.8.6
15:4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