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很早以前我就熟悉徐州这个城市,不是我在那里生活过,也不是去过很多次,而是因为先生在那里读的大学。
今年休假,先生要去徐州,说那里的云龙湖比西湖还大,校园边的云龙山也值的一去。
如果没有先生在那读书这一说,我想旅行还是不会选择去徐州的。
到徐州是晚上,先生订的宾馆就是学校的宾馆,而且是旧校区,他就在这里读的大学,现在叫江苏师范大学,以前是徐州师范学院。
一路跋涉已经很疲劳了,先生还是领着我去校园,黑乎乎的校园显得有些破败,这里只有两个院校,传媒学院还有什么的没记住。
我们摸黑去了他住的宿舍楼,411房间,还在住着学生,也去了他上课的教室以及图书馆。
他念念不忘当年争着挤着去图书馆读书的日子,尤其是冬天,徐州很冷,图书室有暖气,那个时代人们是很崇尚读书的。
先生读理科专业,但是喜欢人文知识,那时他也许懂的不多,但坚持这么多年,沉淀了许多东西。
我很佩服他读书的态度,几乎是无时不刻的在读,有时间就读一点,到现在读书不是想学什么东西,而是一种生活习惯了。
受他影响,儿子现在也是经常买书,上班提的背包里总有一本书,现在和儿子在一起,儿子经常和我们讨论一些读书的体会,我感到很欣慰。读书是好的生活习惯。
到徐州的第二天清晨,先生徐州的的同学领着我们吃著名的“饣它(啥)汤” “饣它汤”之名据说来自清朝乾隆皇帝,乾隆六下江南时,路过徐州,当地知府献上此汤,乾隆帝品尝后觉得味道很好,就问知府“此为啥汤”?,当地知府灵机一动,跪下口称皇上圣明,此汤就名“饣它汤(啥汤)”。
这个汤确实美味,合着油条、烧饼等配着吃,回味无穷,在深秋阴冷的早晨喝一碗这个汤感觉舒畅、温暖。
汤饱饭足之后我们就开始登云龙山,已是深秋,云龙山上还是很茂盛,大多是晨练的人。
一会儿就到山顶,先生和他同学一路都在回忆学生时代的生活,感慨徐州的变化,街道宽了,干净了,变大了,物价也低,总之是很适宜居住的城市。
从云龙山下来我们沿着云龙湖散步,真的是好大的一湖水,靠北是著名的万人游泳水域,徐州也有万人沿湖暴走的壮举。
徐州人讲话在我听来和山东人有点像,历史上这里是军事要塞,也许是经历战事很多的缘故,觉的这里的人很热情,很豪爽。
政府沿云龙湖湖边修了许多绿地,便于市民休闲锻炼,水是城市的“肺”,听朋友说这个城市有很多这样的“肺”,这个城市有山有水,山水浸润的城市是灵气的,也是磅礴的。
后来和先生又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看着那一串串的伤亡数字,感到血淋淋的,因为数字的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因为战争,曾经有多少家庭失去亲人?那种痛是一家之痛,也是民族之痛。
因此我们要珍爱和平。
下午先生要我去龟山汉墓,我已然没了兴趣,也很疲劳了,这一天我走了三万步,显示二十一公里。
晚间和先生的同学们以及夫人一起聚会,因为有他们的同学情谊在,没有感到陌生,欢声笑语,感慨人世沧桑。起起落落,到今天同学们大多有个稳定的生活状态也是令人欣慰的。
餐后,先生同学的夫人小刘开车拉着我们夜游云龙湖,灯光下的云龙湖更美。我也有点喜欢这个城市了,因为一个人,喜欢一座城。
年少时,和先生的交往大多是书信,先生领着我看了学校北门的传达室,他说那时上午中间课休时都跑来找信件。
我想其中先生也经常收到我的信件吧,不知道那时他收到信件的感受,也没问今天他感慨老旧的传达室留在那里是什么意义。
我只知道,这个校园里曾经有他,我曾经魂牵梦绕着这里的他,我曾经怦怦心跳加速也因这里读书的他。
我们有共同的曾经,因了这份曾经,今天我们牵手走来,一起手拉手走在校园里,听先生娓娓道来他的学生生活。大学生活留给他太多的记忆,对老师、对同学、对那点点滴滴的生活片段都留有美好的记忆。
遗憾的是没有去彭祖公园,因为徐州也叫彭城。徐州,以后还要去,和先生一起。其实,不光是徐州,和先生要一起出去旅行,走出家门,放下工作,寻山觅水,乐在途中。
行走中的风景很宜人。
2014年11月4日星期二
云龙山云龙湖上的公园
胡辣汤
徐州师院旧图书馆
网友评论
谢谢朋友!
你家先生是暖男型的呀!爱读书陪老婆,教育娃
姐姐经常出境,他嘛,偶尔
平常日子偶有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