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困在定义里

作者: 康三少 | 来源:发表于2020-04-19 01:54 被阅读0次

    无论是修行还是内观,其实都是在觉醒。而觉醒有点像一个人躺在床上睡觉的时候在做梦。在梦里你无论去过哪里,做过什么事,怎么喜悦,怎么痛苦,怎么纠结,怎么洒脱,怎么富贵,怎么低贱。但能说是你做过的吗?体验过的吗?感受过的吗?

    实际上你没做过,没体验过,没感受过,你一直在床上睡觉而已,醒来后你也还是在床上而已。当你完全回到内在的时候,你会觉得你什么也没有干过,甚至于你没有轮回过。那是因为你已经无我了,无我就无相,无相就不生法相。所以你没干过任何事,没有轮回过。不管经历体验了多少事情,走过了多少开始结束。当你回到内在的时候,无我的时候,你只是做到了回来了,回到了起点,而这时,终点也是起点。这时你将不再纠结尘世的东西。不纠结不是消极的意思。而是你真的只做一个人,而且是一个幸福开心的好人。

    佛讲布施,基督讲奉献。是因为很多人都太贪了。为什么要去布施金钱,是因为大家最喜欢的就是钱,那么钱就是最能触动你的心。布施你喜欢的东西是最能够触动你的。如果你是拿出你不喜欢的东西去布施,那么,既然你都无所谓了,你都不要了。那么被你布施的人反而是在帮你清理了。

    现在很流行断舍离,断舍离一件旧衣服,去寄给灾区大家基本都愿意。如果换成一件新衣服,换成一件你喜欢的衣服。那这个愿意的比例会大幅度下降。当然我只是举个简单的例子,不一定是衣服,也不一定是灾区,我只是说这只能算是一种慈善行为。做慈善事业是很能带动爱的流动,能量的流动。只是这里我想谈的是关于内心角度的,所以只是用这种行为来举例而已

    佛学的布施是为了触动你的内心,当这布施的东西触动你内心的时候。你就会有一个舍与不舍的思考。这个时候你要有一个警觉,那就是如果你不舍得一件衣服,你怎么会舍得别的触动你内心的东西,你怎么会舍得生命,舍得这美好的人世间,那你怎么能够去突破时空的牢笼,怎么能够完全的回到自己的内心呢。

    这里只是立一个知见。布施不是让你硬生生的去舍,而是通过布施去让你了解这个世界所能够带来的感觉感受其实只是我们局限的,狭隘的眼耳鼻舌身意去呈现出来的。而这本来就是个幻境,既然是幻境,为什么我们还要去折腾,我们要做的是去突破这幻境,去打破我们的局限的,狭隘的眼耳鼻舌身意,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这个正知见确立不起来,而且很多时候这些正知见听不懂,听不明白。那就先从布施开始,而有时候布施带来的体验会突然在心中在内心深处升起一种感悟或者领悟。那是因为本身我们有些障碍就是被这个世界的物欲或者情欲所影响所迷惑。

    而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有可能会拴住我们的内心,从而让我们迷失在很多东西里面,如同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但是我们一直死死地相信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感知到的一切。就比如说钻石吧。一说到钻石,我们对钻石的概念是什么,散发着璀璨的光,完美的切割工艺,非常的值钱,代表永恒的爱。这一系列的想法就会出来。但是你真的是爱这个光吗?欣赏这切割工艺吗?爱钱吗?倒也不是对吗?那为什么看见钻石会有那么多的想法定义出来。难道是因为有了钻石就真的代表永恒的爱情了吗?

    当你有了钻石就有了永恒的爱情吗?这只是是一个人类公认的说法,现在结婚谁不买个钻戒,参加个晚会谁不带颗钻戒。为什么一个石头,还那么小,会上升到如此的高度。

    是一直以来广告如传销般的宣传吗?是某某专家权威的知识灌输吗?还是说当你戴上了钻石,你会觉得你很有钱,你有永恒的爱情,你很幸福,或者是别人看到了会很羡慕你。但真的是这样吗?

    那为什么要钻石呢,或许有人说不要钻石,那总有个东西是你要的,我只是拿钻石举例而已。这里要了解为什么想要这个钻石,为什么心里一定要。是没有钻石就不结婚吗?还是没有钻石就没有爱吗?还是没有钻石人生就没有幸福?价值,别人的崇拜了吗?这就是我们内心的无明,一颗小小的钻石就蒙蔽了我们的内心,不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这是糊涂了,这是偏了。

    好比两个人谈婚论嫁,都以为是爱情来了。结果了,因为钻石而离婚了。或许有人说没有钻石婚姻也很好。是的,钻石只是代表而已,婚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可能是。最后因为这些而离婚了。聊这个方面不是想深究什么,而是想去讲的层面是其实我们的内心经常是混沌无明的,迷失初衷。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我们一直被自己见闻觉知的东西在转。就是那些你看见的,听到的,认知的经验,体验到的东西,死死地控制着我们,让我们一直困在这些爱恨情仇里,困在这个时空,困在这个维度。重复的轮回着。如果打破这些局限性。是不是先要把注意力先从钻石那里拉回来。这就是先停下脚步,也就是佛一直讲的出离。当你看见钻石的时候你不心动,也不觉得钻石值钱,不代表爱情,不代表别人的崇拜等。那么钻石是不是就变得不重要了。你可以要,也可以不要了。这个时候,你就是从钻石里面出离了。这时候出离心不就起来了。

    但是你一定要这个钻石,执着于这个钻石的时候,你不就是着了钻石的相。当你一定要什么,那么你必定执着在这里边。当你定义钻石值钱,放光,爱情,别人崇拜的时候,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就只会看着钻石,你的欲望就只会想着钻石,那么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就只能看到钻石,你的思考也只能在钻石的这个圈子里。这就是局限性,狭隘性。心就被一颗小小的钻石被拴住了。而这些的开始,只是因为先定义了。谈恋爱不也是这样吗,先区别男女,漂亮不漂亮,气质如何,穿着如何等等。然后就开始喜欢对方了,开始动情了。你的心不就开始被对方的一举一动所影响了吗。吵架不也是这样吗,先区别他说什么,说的对不对,中听不中听,有没有为我着想等等。不都在寻找跟我们内心定义相符合的东西吗,符合的就接受了,不符合的一概不理会吗。所以,佛家才会有句话讲“色不迷人,人自迷”。

    而我们的这些定义,就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认知。我前面分享过人八识。我的眼耳鼻舌身意死死的为我们的阿赖耶识服务着。逃不出阿赖耶识蕴藏的识种的束缚。一个美丽女孩。你喜欢她眼睛大,牛的眼睛更大,为什么你不喜欢。古代四大美女西施,人人看见都说美。鱼见了沉到水底去了。王昭君,也都说美。大雁看到了飞走了。这是为什么。我们一直都在用自我的概念,自我的定义去看待外界的事物。“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恶矣”,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表面看起来我们是先有了外界我们才开始思考。其实是我们内心早已经定义了,所以我们的见闻觉知就出不了外界的圈子。好比一个正方形,人人都知道是四个内角。这是常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正方形里面再有个正方形呢。先定义了一个正方形,你的见闻觉知就出不了尘相,然后你的心死死地挂在这个上面,就被他牵住了

    其实恋爱中的幸福也好,婚姻里的不满也好。首先要做的其实就是如是观,也就是不要定义。慢慢的升起出离心,慢慢的抛弃自我的意识,这抛弃自我的意识不是让你不要思维。而不是不要妄想,不要被自己的定义框住。也不要似是而非的听到自己内在的声音,说白了那些都是自我意识。这样慢慢的,你会发现所有的喜欢的不喜欢的,其实都是自己头脑里边自我制造的幻相,你喜欢的其实是自己内心中想要呈现出来的那个相,所以到最终,喜欢的其实是自己。你所喜欢的是自己的那一份情相,而你所不喜欢的也只是自己的那一份恨相。内心中的那一股情与恨的相其实一直存在,也就是阿赖耶识里的识种。你只是在外界找一个对境放在那。所有疗愈里的内心挂碍化解了之后,现象界为什么会转变,就是来源于此。此端改变,彼端必然改变。当最后破了内心中的相的时候,你回到内在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所有的一切不是你所理解的那样,也不是你定义的那样的。

    一旦你对外界开始定义。那么你的身体必然会有一股投射的能量出来,或者是一股气出来。所以练习瑜伽或者脉轮等一些法门的用意有在于此,去平复这股去顺畅这股因自我定义而出来的能量。如果你有练习瑜伽或者脉轮等等法门的时候。当你细微的觉察到体内的能量或者气的时候。也可以问问自己为什么会涌出这些来。因为外界的什么事情而引发。从而去看到自己内在的那股执着。只有去化解清理掉自己的那股执着,那颗在阿赖耶识里借由外界而触动的种子。才能做到离情去欲。离情去欲不是让你不要情不要欲。而是离开自我,离开自我的定义。到那时,你对于情感,友情,亲情的感受,将会完全不同,将会做到自由。

    那时候你将会明白,其实在内心中没有定义,是我们自己在不断定义。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是多少情人当你不喜欢的时候,会觉得她好丑,她的缺点难以忍受。跟喜欢的时候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会这样,就是来自于自我定义,你只在抓取自己内心中的那一份定义。

    每一个时代的审美观,都不同,古语就有说到环肥燕瘦,现在喜欢骨感的,锥子脸的等等,那些都是定义,是我们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定义,但都会变。流行不就是波动吗,所以我们其实也不是真的知道什么叫美什么叫丑。如同我们也分不出哪只鸟长得漂亮。我们只能在这个大家的世界,这个自我的世界里去区分。去瞎折腾。都是因为这个大家共同的定义,这个自我的定义实在是太深刻了。

    但是当我再说这些的时候,大家的头脑又会去理解所讲的,又会去定义所讲的。其实这些就是概念相,就是文字相。真正要品味的是这些语言文字相背后的意思是什么,所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当头脑一层层的离开这些定义,这些相的时候。那么看到的世界就是空性的,见闻觉知到的一切就都是空性的,就是心无挂碍的状态,就是活在当下。在相而离相,见相即见性。宇宙所有的一切,所有的法相都是毕竟空。

    当说善是佛,说善是好人的时候,大家都能理解,但是说恶也是佛,说恶也是好人的时候,大家能接受吗。当我们心中有恶相的时候,我们心中有被伤害的相。但是,那是见闻觉知到的,全部都是在着相,全在心里边。心中有恶相,那么恶就是恶。如同前面所讲的一个正方形就是四个角。那么你就会被困住,你的嫉恶如仇,惩恶扬善都是因为这个恶相去做。但是当你心中没有恶相的时候。你的嫉恶如仇,你的惩恶扬善,才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是无为而为的境界。

    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知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修行。所以要想停下自己的妄想,停下分别,就要先出离。就像前面讲的先从钻石出离。而不是从旧衣服出离。哪个触动你,哪个牵动你就从哪个出离。都没有牵动你,都没有触动你,那不叫出离。

    很多人都说佛法消极,身心灵消极。其实一点都不消极,非常的正能量。说消极是没有透彻的去了解这些知见,这些见地。一个真正心能出离,不着法相的人。其实他能利益非常非常多的人。就好比你身边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你不着他们的相,不着他们的善相,恶相。你会更好地跟他们相处,跟他们相处的时候你不会累,也不烦。当你着那些相的时候,也就是定义的时候,当他们要求你做什么,或者一跟你谈什么,或者一对你做什么的时候,你会升起很多很多的情绪感受。但是不管你感受到什么,其实都是你着了他们的相,你的心中充斥着他们的相。所以你从来没有轻松过,你的内心充满着火药,只是在那一个因缘具足之下被点燃引爆而已。

    当你挂的相越多的时候你就越累,你累的时候你是没有办法帮助你所爱的人的,也没办法对外界表达你的爱的,也没办法用爱来对着外界的。你就是很爱你的妈妈你也做不到,你一看到她的时候你就累趴下了,你就烦了,你就不想理她了。因为你太爱他了,而你因为这份爱又挂满了她的相,充斥着对她的定义。你这样就帮不到她,爱不了她,也接收不了她的爱。反而还不如一个外人,跟他聊天还快乐。所以修行就算是我们不成道也已经很受益了,你只要不着相,不要去定义,慢慢不生法相,你看看你在情里边很自在的,你如果心中不着相的时候,你最起码已经游刃有余了,没有什么能够冲击你。也许你还是困在时空里,但是这种困就如同你在大海里游泳,已经捆不住你了。而且在每一份情里边你会更自在的去做你的角色,你是母亲就做母亲的,你是父亲就做父亲的,你是子女就做子女的。你做得更到位在这个世界。

    有时候别人忘恩负义,移情别恋,其实是别人不自在,对方本身就被困了,他累得已经半死了,现在说人情冷暖,世风日下或者什么的,其实每一个人都累死了,他不想做好人吗,他不想应酬你吗,他是没那个心力知道吗,都是着了相,自己都累得要死了,所以很多都封闭自己。我们有时候没有太多能力去爱别人,不是我们不想做菩萨,是因为我们的心干枯了,我们被累到干枯了,被挂满心的定义累得,不仅挂满了,我们还在分别,还在妄想。你挂满你妈,你还纠结她应该怎么不应该怎么,我妈怎么这样,不应该这样。挂上所爱的人,应该爱我,应该怎么爱我,怎么不爱我了。挂上就挂上,还那么多分别妄想。你挂上都累了,头脑里还不断要求这要求那,那真的累死。所以每天我们很累。剩下的就是累。

    然后很多人就去修行,就去学习,花了那么几天的时间,呆在法门里,呆在课堂里。那个开心,为什么,因为没有为内心挂满的相去分别妄想了。暂时停下了。然后就感觉在天堂,就感觉人生得到了升华,就感觉能量得到了提升。能量哪来的,升华哪来的,其实都是自我的能量没有空耗掉而已。一离开法门,一离开课堂,一回到现实生活着,怎么又那么累,怎么感觉又回到地狱一样了。那是你又开始分别妄想了。

    先把那些法相放下,放不下那就只能慢慢放,但是要明白无生见,你妈不是你想的那样的,你爸不是你想的那样的,包括你自己也不是你认为的那样的,这叫无生见,万法本无生。如同你认为那朵花在那呢。认为那朵花就是红的吗?不是那样的。你自己也不是,别人也不是,美的也不是那么美,丑的也不是那么丑。这要先打破自己的认知。这也是一本大受欢迎的书“能断金刚”的作者透过那么多的文字想要传达的东西。

    只要不定义就能做到境随心转,只要一定义那只能是心随境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困在定义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efb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