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 晴
那天看到简友记录自己做艾叶粑粑的文字,也想自己试试。逛公园的时候,就开始注意步道两边一丛丛的艾叶,可是真要去采摘的时候,又不知道哪种能吃。用识花君辨识了下,更糊涂,一会儿是野艾蒿,一会儿是香艾,扫的多了,识花君也犯迷糊。
我就采了两种拿在手里,准备问问遇到的农家人。走了很远,才看见旁边走来两位男士,我径直走向年长的大爷(男士很少做饭,年纪大点的也许知道),我问这两种哪种能吃?大爷看看,指指我手里的一种,说这种是白艾,能吃。又指指我手里的另一种说,那种没人吃。
我追问:这种就是做粑粑吃的?大爷肯定的说是这种。于是谢过大爷继续往前走了一段,当我们转回来时,热心的大爷还在路边,又热情地对我解说了一次哪种能吃哪种不吃。我感觉大爷是怕我吃错了,看我手里还拿着两种,我赶紧丢了大爷说不能吃的那种,只留下大爷说的白艾。
继续往回走的时候,我和石头就专门采摘这种白艾。在一处小山坡那儿,遇见一大丛,我再用识花君扫扫,显示叫香艾。这名字好听,就它吧。我和石头采摘最尖尖的部分,采摘时才发现,这样的艾叶已经被别人采摘过了,我们采的是新发芽出来的。
我兴奋地对石头说,你看,大爷说的是对的,这种才是做艾叶粑粑的,那种就没人采摘过呢。
采了一把,回家后,我用清水洗净,焯水冲凉,适当拧干水分就放进冰箱保存起来。第二天早餐时,我拿出来切碎,和糯米粉一起搅拌揉成团,再搓成一个小圆饼,开水蒸十分钟左右沾糖开吃。这种做法简单易学,适合我这个层级的懒人。
因为家里没有粘米粉,我只用了糯米粉。吃这种艾叶粑粑,软糯香甜,我吃了三个,实在耐不了糯食的腻,石头一口气吃完五个,他对糯食没有免疫力。
在采摘的时候,石头还嘀咕着有啥用?能吃吗?好吃吗?我也不做声,说先采回家再说咯。等石头大口吃的时候,我想起他昨天的话,就问,好吃吗?石头正咬一口,又烫又粘的粑粑让他无法说话,我让他慢点吃。听我一问,石头又挑起艾叶粑粑左看看右看看,似乎不相信那艾叶咋就成了这香甜软糯好吃的粑粑呢?
昨天我们又去了牛市坡公园,感觉快过了吃艾叶粑粑的季节吧,看到的都是有点老的艾叶,在一块山坡的菜田边,居然看见一些不高的单颗的白艾,看起来嫩嫩的,我们再次采摘起来。石头不由分说还爬到山坡上采摘,把包里装牛奶的保鲜袋拿出来,我们装了满满一保鲜袋的艾叶,回来直接存进冰箱。准备今天来整理,一部分煮鸡蛋,嫩尖尖再做次艾叶粑粑。
说真的,我长这么大,印象中没吃过艾叶粑粑,没想到在简书平台,还能学到一些没见过的吃食。幸遇简书,她不仅是一个文字交流平台,也是一个美食分享平台。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5312/17130b71edf2556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