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初中起,我就开始在市里读书。虽说我们厂子弟学校也有初中部,但也不知真的到底什么原因,或者可能是那次的“小升初”成绩不理想,或者是我妈也觉得厂里教学质量不放心,总之我的一个念叨,我妈就风风火火求人帮我办了转学。
我们厂子弟学校,也许是职工和老师的工作太过稳定,也许是世外桃源的日子太过舒心,绝大多数孩子,对学习不够上心,家长更别提了,小孩学的好了不在乎,学的不好,老师如果再动根指头,那是要跟老师拼命的。
那次“小升初”考试,也是整个局里的一次统考。考场上,来视察的教育局领导前脚一走,后脚熊老师就给我们念起了答案,我记得我根据熊老师的答案,自个把试卷擦了许多次,导致再检查试卷时竟然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念头一转,为什么老师要给我们错误的答案呢?但我还是觉得要听老师的话。终于等到结果出来了,最后“成绩”和平时相比,自然不太理想,平时不是双百,就是九十八分以上的我,那次考试,和全班同学落在了几乎同一水平线上,他们有些分数在九十分上下,或者更低七八十分的也一大片,而我语文数学的九十二分和九十三分,给了我充分怀疑人生的理由。
还有一周就开学升初一了,我跟我妈说,咱厂的这个初中,我真不看好,我想转学。其实吧,我也就随便说说,可我妈立马带着我上了厂车,去找我们厂出来的一个闺女、市里第一中学的林老师。
林老师面容美丽,说话温婉,今年刚好带初一的一个班的班主任。我妈跟林老师介绍了一番我的学习情况,林老师叫我们回去等信。没过两天,信就来了,说是可转学到一中林老师的班。
从长远角度,这次转学是改变我一些人生思路和轨迹的大事,然而当时,这对我而言就像自然而然的小事,因为我自认为学习好,成绩好,哪里都没有拒收的理由。
开学第一天,我们班内部就进行了一场摸底考试。成绩单上我的成绩非常不理想,语文还好点,九十几分,数学摸底成绩只有七十五分。林老师作为班主任,也作为我们的数学老师,非常严肃地把我叫出了教室,她穿着当时流行的白色绣花衬衫,头顶大波浪,之前温婉的满月般的脸庞变得冷峻和权威,就像个烙饼的锅底一样,铁铮铮,冷冰冰。她认为这次摸底考试,我的分数还达不到她的要求,务必请我妈来校一趟和她谈一下,看看这学,到底是能不能转。
我回家战战兢兢地跟我妈说了这事,当晚我妈就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直接去了趟我们厂林老师的娘家。
消息真快,在那个没有电话的年代,第二天林老师高高兴兴地给我安排了距离黑板第二排的座位,并且全班宣布,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中学生了,无论之前的成绩如何,踏踏实实,学好当下,我们仍然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就这样,我稀里糊涂的在一场又一场的考试中,迎来了我的中学时代。
中学生了,意味是个大人了,以前仰脖抬头看到的那些很大很大的,说话嗓音也在变异的初中生,觉得他们是大人,而现如今我也进入了这个队伍,这是意识到自己成长的重要标志,我到底该怎么做?我到底该怎么应对?
和在厂里岛上的日子不同,去了市里,每天都是新的接触,每天都是新的挑战……并且,对于我来说,每个早上和下午,还要坐着厂里的车往返学校和家,这段距离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半小时的车程,驰骋在空旷的戈壁海,足够一个人眺望一下远方,思考一会人生。
然而就在我们初一的学习生活刚过去不到半学期,一次,班里下发了上次的摸底考试试卷,老师给我们进行了简单的讲解,让我们主动订正试卷。这次的订正里,我发现我当时的数学考试其实只有一道错题,那是一道应用题,我写完计算步骤,却没有写“答”,理应扣去一分,也就是,我的实际卷面分至少应该是九十九分而不是林老师打的七十五分。试卷上清晰的可以看到,林老师故意在我正确的答案后面打了许多叉,故意多扣的二十四分,换来了她得到的大包小包的礼物,和一个孩子内心深处的莫名恐慌和茫然失措,这是被视为眼中钉的一次暗地里的较量。
其实,无缘无故,凭什么人家接收你……又或是当你理解了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这种事情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也就明白了,熊老师为什么给全班同学公布的答案,并不全是正确标准答案的原因。可是我当时并没有坚持自己,明知熊老师给了一些错误答案,也要跟风地扑上去,那就是我的不对了。只是,对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她知道哪里需要坚持自己,哪里需要信任别人吗?她一直受到的教育都是,听老师的话,听妈妈的话……
就是这样,这个十来岁的小孩,忽地有一天发现,听有些话,或许都不如自己的直觉来的更踏实。她开始想做自己了,她在试探着做自己。
只是,上了初中,中午不能回家,市里别的同学放学都回家了,对于三喜,那两个小时多出来的时光,就显得别样漫长和纠结。她在长大,也在和家逐渐进行着一点点的分离,也许长大就要这样一步步的离开。她中午徜徉于学校门口大路尽头的小吃摊,撒着芝麻盐的凉皮,泡着油条的豆腐脑,和刚出锅还滋滋作响的水煎包,都不能再激起中午那漫长时间段她对家的想念,一般情况下她能一直这样再熬几个小时,等到下午放学了,就可以轻松地坐上厂车。上了厂车,心就踏实了,这个时候,妈妈的唠叨还没有直面砸来,而家又在不远处等待着她,一个孩子疲劳一天的满足感,这么简单。
厂车行走在夕阳的大道上,想着在初中生活里的点点滴滴,有对人性的不理解和委屈,也有对新老师知识的渊博和佩服。那个集体,是个陌生的集体,我尚不知道怎样融入他们,也没想做什么计划很高调地去融入他们,班里的大多数同学和我一样,带着点好奇,带着点懵懂,从不同小学来到这里,开始了第一次觉得自己更大、大的简直像个大人一样的,学习。

(《三喜的童年岛》是一部文集,此文为作者三喜原创文章,如需联系,请添加作者微信:pheobetime)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