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淡出视野的烘笼

作者: 修行ing | 来源:发表于2024-01-10 16:11 被阅读0次

每到天冷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小时候用过的烘笼。

那时候的冬天,寒冷而漫长。凛冽的北风呼呼地吹着,鹅毛大雪一场接一场地下,堰塘里的冰块厚得能溜冰。彼时,没有热水袋、取暖器,更没有空调和暖气,唯一能取暖的就是烘笼。一到冬天,村里的老人们几乎人手一个烘笼,成为儿时村里一道独有的风景。

记忆中的烘笼是陶质制品,经过挖泥、和泥、制坯、印花、阴干、装窑、烧窑等一系列工艺烧制而成。烘笼的外形很简单,下半部是一个小瓦罐,用来装炭火;上半部是一个弯弯的提手,便于提携。也有些烘笼,表面上多了层釉,雕上花、草、狗、猫等各种纹饰,光鲜好看。     

“十月天寒穿袄子, 冬月数九烘笼子。”在那个寒冷的年代,烘笼是每家取暖的必需品。我家也有一大一小两个烘笼,老老少少轮流取暖。记得有一回,我拎起刚放炭火的烘笼,火太大提手太烫,手一松烘笼掉在地上打破了,我吓得大哭,母亲笑着安慰我没事。她将蒸熟的红薯捣烂,糊在漂亮的碎布片上,把碎布片一层一层地贴在烘笼上粘牢,破了的烘笼不仅能继续使用,而且变得漂漂亮亮与众不同;后来烘笼又被我打破了,裂纹变得又大又长,父亲也是没责怪我,他小心翼翼地在裂口两边钻几组对称的小孔,用细铁丝穿起来,再加几道铁丝圈儿轻轻捆住。两个烘笼就这样被节俭又聪明的父母用了十几年。 

烘笼最大的用途是取暖。用的材料是桴炭。那些个雾气重重的寒冬,母亲总会早早起床,用劈好的皮柴、干了的树兜、长长的苞谷芯当燃料烧水煮饭。饭好了,一些没有充分燃烧的柴火就变成了桴炭。这时候,母亲拿来两个烘笼,用锯末子或棉花壳垫底,用铲子把闪着星星点点红光的细桴炭装进烘笼,再选两三块烧得旺旺的厚实又大块的桴炭压上去,用脚把桴炭踩实踩紧,在上面盖上点热灰,一个取暖的烘笼就装好了。母亲轻声地唤着七十多岁的外婆和幼小的我们起床,把烧得旺旺的大烘笼递给外婆,把小点的烘笼递给姐姐。姐姐招呼我们洗漱好去暖手,红红的炭火带着母亲无言的怜爱立刻温暖了我们冰凉的小手。外婆呢,常常会围着一条很长的土蓝布围腰,用围腰宽大的下摆盖住烘笼,提着烘笼暖暖手,再将烘笼置于板凳下烤着她的一双裹过的小脚。待手脚都暖和点了,才用颤抖抖的手接过母亲递来的早饭慢慢地吃着。瘦弱的外婆常常自言自语:“还是烘笼好啊,没有这点炭火,我怕是熬不过这个冬啊!”在母亲一年又一年的操劳中,在一大一小烘笼暖暖的火光中,外婆安详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们也从童年慢慢地走进了少年。

烘笼除了取暖外,还可以烤鞋子、袜子、衣服。那时候的雪下得又大又猛,淘气的我们总也坐不住,在雪地里打雪仗、扔雪球,玩得满头大汗忘乎所以。曲终人散后才发现手工棉鞋湿了,裤子也打湿了半截。回到家,妈妈一边责怪着我们,一边用竹棍扒开烘笼上的浮灰,露出烘笼中红红的火星,为我们烤鞋烤衣。一会鞋子衣服就冒出白色的烟了。下雪的夜晚,妈妈时常要为我们烤几个小的的鞋、袜。夜深了,妈妈也会把烘笼放床上烤被窝,我和哥哥把脚贴在烘笼上,整个被窝里热热和和的,那种滋味真的很温暖。

有了烘笼的冬天,村里也充满了乐趣。农村的冬天,大多时候也没什么要紧的事。男人们会在天气好时挖些过年要用的树蔸,有时也会找个避风的地方靠着柴垛晒太阳。上了年纪的爷爷烤着烘笼,抽着卷叶烟眯着眼养神;奶奶们提着烘笼一边暖手一边拉家常,从谁家儿媳妇模样好看聊到谁家的年猪杀了多少斤,她们总有叙不完的家长里短,时不时还爆发出一阵哈哈的大笑。妈妈们总有干不完的活,或绣着鞋垫,或纳着鞋底,或织着手套,手冷了会夺过别人烘笼烤上一阵,小小的烘笼传递的是邻里间的温情。

那时我们的作业不像现在这样多,乡下也不像城里可以去图书馆看书,百无聊赖的我们总喜欢围着大人们闹,围着爷爷奶奶的烘笼转。大人们高兴时,也会丢点东西进去烤。花生呀、黄豆呀、蚕豆呀、玉米呀,只要能吃的都可以丢进烘笼中烤。每每这时,娃儿们就会蹲在一边,眼巴巴地等着“嘭”的一声闷响,玉米、黄豆炸开了花,瞬间香气扑鼻。我们忙着用手把它们从火中抢出来,生怕晚了好不容易炸熟的豆子被别人抢走。性子急的来不急把豆子上的灰吹干净,就迫不及待地把滚烫的豆子丢进嘴里,烫了舌头也不愿吐出来,把豆子在嘴里左拨右弄。等所有的豆子花生烧熟吃完后,每个人都是满嘴黑灰,每个人却又是那么的心满意足,似乎刚刚吃了一顿期待已久的山珍海味。

更有趣的是遇上过年时节,买上一串炸炮,会趁大人不注意,丢个炸炮,“嘭!”地一声响,一团黑灰腾空而起,呛得大人们眯起了眼,孩子们乐得哈哈大笑。丢炸炮的“熊孩子”呢,挨上一顿打也开心。就这样玩着闹着随心所欲舒适自在,裹在烘笼淡淡的烟火中,时光缓缓地前行,少年的我们走过了冬夏春秋。       

四十多年过去了,烘笼渐渐远离了我们的生活,烧制烘笼的手艺也被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个烘笼儿燃烧的温暖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人们取暖的工具非常多,多般是电取暖器,但我仍然会时时想起儿时的烘笼,回味烘笼里父母的温暖、邻里的温情,思念那四溢的缕缕豆香。 

       

       

相关文章

  • 淡出视野的稻草

    收割机割完稻子的田里,被机器打碎的稻草散乱有序的排成多列,远看就像儿时刚被镰刀割倒的稻铺。 割完稻子的第二天是个雨...

  • 跨年

    岁末,月末,周末。2017在三个末中逐渐远离,越走越远,慢慢淡出每个人的视野。 2017是丰硕的一年,...

  • 淡出视野的苦力活

    苦力活,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工地上搬砖、电子厂的流水线都是苦力活。但是我今天将另一种非主流的苦力活呈...

  • 致那些逐渐淡出的……

    亲爱的某某,节日快乐! 虽然这样那样的原因,我们好久没联系了。但那些纯粹的友谊永远刻在心里…… 不求时时想起我,只...

  • 好物 | 看完这些,我也想买本新年日历!

    如今,年历这个东西,除了年关将至各大企业用于品牌宣传印制的赠品,似乎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因为有手机、电脑等电子设...

  • 6299元起!带鱼屏旗舰索尼Xperia 1即将开售:预订量感人

    作为昔日的手机行业霸主,曾经的索尼风光无限,如今活得却不怎么景气。市场份额不断萎缩,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就连之前发...

  • 中产阶级的焦虑,何时休?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小康”一词逐渐淡出大众视野,而“中产”成为新时代的潮流词汇。中产阶级的人员数量之...

  • 雪夜

    雪夜 唐星河 她走过那个路口 我却在原地逗留 在那里 她呼吸过的空气都是暖的 直到她淡出视野 我才开始逐渐享受...

  • 金立买“复活甲”,回归手机市场,多款产品能“续命”?

    前不久,由于种种事件之后,知名国产手机品牌金立逐渐淡出大家视野,但有明确表示不会放弃手机业务。如今,它悄无声息“复...

  • 建设工程二甲方

    随着房企负债逐渐暴雷,且房地产行业逐渐淡出视野,大部分房企面临转型。房地产专业人员也是进退两难,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逐渐淡出视野的烘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rgndtx.html